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預防宮頸癌只能打疫苗嗎?

基因空間

基因空間

2019.07.24(星期三)

據世界範圍內統計,每年約有46萬宮頸癌的新發病例,75%-80%在發展中國家,超過20萬的婦女死於宮頸癌。而在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高達14.6%,每年的新發病例超過13萬之多,佔到世界發病的25.5%,發病率已是發達國家的6倍,目前我國約有患者40萬人。

隨著宮頸癌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人們開始重視宮頸癌的危害。但是可能知道了已經錯過了疫苗的最佳注射時期。分不清現在該選擇哪一種疫苗,是二價、四價還是九價呢?

根據年齡選擇宮頸癌疫苗

目前國內銷售的宮頸癌二價疫苗全名「雙價人乳頭瘤病毒吸附疫苗」、宮頸癌四價疫苗全名「四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釀酒酵母)」、宮頸癌九價疫苗全名「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釀酒酵母)」等3種疫苗適用的年齡段並不同,二價疫苗推薦用於9~45歲的女性,四價疫苗推薦用於20~45歲的女性,九價疫苗推薦用於16~26歲的女性。

宮頸癌疫苗需要接種幾次

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均需要接種3劑。其中,二價、四價疫苗推薦於0、1和6月分別接種1劑次,九價疫苗推薦於0、2和6月分別接種1劑次。任何一針遺漏都無需重新開始接種,繼續完成後續接種即可。目前較新推出市面的宮頸癌疫苗,即人們通常所說的9價HPV疫苗,通常能夠提供最少9——4年的保護。由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水準,遠遠超過自然感染的抗體數量,同時更能產生強大的免疫記憶反應。進而提供更持久的保護。

疫苗接種完的不良癥狀

接種這兩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發熱、疲勞、肌痛、頭痛、腹瀉、過敏、咳嗽、噁心、嘔吐等,局部會出現疼痛、紅斑、腫脹、硬結、瘙癢等。這些癥狀大多數可短期內緩解,無法緩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醫。

打完疫苗就完全規避了宮頸癌?

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常規宮頸癌篩查,也不能取代預防HPV感染和性傳播疾病的其他措施。宮頸癌相關的病毒亞型有很多,所以接種了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後,也只能預防90%的宮頸癌發生率。此外,還有其他型HPV可引起宮頸癌。因此,常規進行宮頸癌篩查仍然極為重要。

根據研究發現,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感染在宮頸癌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在細胞周期調控中發揮負反饋作用,是細胞周期依賴性激酶抑製劑,作用於細胞分化周期的G1-S期,負調節細胞增殖及分裂。c-myc基因是一種參與細胞分化和惡性增殖的核蛋白基因。p53基因是迄今發現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能調節細胞周期停滯和促進有DNA損害的細胞凋亡。脆性組氨酸三聯體(FHIT)基因在調控細胞周期和誘導細胞凋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製基因,是迄今發現的最強的凋亡抑製因子。綜述宮頸癌與HPV感染及相關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進展,對檢測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預測病變進展及判斷預後等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

此前,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接受採訪時說,他還認為早期檢測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他為網友們算了一筆經濟帳:「接種疫苗一次價格在4000元左右,隔五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換成基因檢測,則只需要每3年花50塊錢做一次。」

當然,疫苗和早期檢測都必不可少,且不能互相替代。建議有經濟基礎且適齡的女性接種宮頸癌疫苗,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猜你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