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談判前瞻二 多買美4成農產品大豆牛肉價格會怎樣

  中美談判前瞻一: 進口400億美元能源產品能否排雷貿易戰

  美國貿易代表先遣團來華已經一天了,此次貿易戰能夠停火,本周末的談判至關重要。在貿易談判的第一篇中,我們已經前瞻預見了天然氣等能源進口的狀況。

  那麽在農產品領域,中美貿易談判可能帶來的影響又有哪些呢?

  新浪期貨頻道為此走訪了多方專家,一位不願署名的權威的農產品進出口專家對新浪財經表示,經過他們測算,由於今年的農產品基本已經播種,導致供應已經鎖定。今年從美國擴大農產品進口50%的目標很難達成,但在經過努力之後,我們有望能擴大30-35%的農產品進口。

  總之,美國人希望我們通過計劃經濟的方式,全面進口,但我們還是希望用合理的價格,買一些國內老百姓用的上的東西。那麽究竟會擴大進口哪些產品呢?請看中美貿易談判前瞻第二篇之:

  多買4成美國農產品大豆牛肉價格會怎樣?

  新浪財經訊 5月31日在市場的焦灼等待中,美國貿易先遣團來華進入了第二天,按照之前川普的強硬說法,如果先遣團談不好,美國的商務部長就不會再來北京的。

  而此前中美達成共識是,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當前究竟美國有什麽東西能賣給我們呢?又應該如何理解,有意義的增加自美國農產品進口呢?是否意味著中國會脫離市場增加美國大豆的採購?

  中美農產品貿易概況:大豆是第一,然後是畜產品、穀物、水產和生豬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17年出口中國的美國農產品佔美國農產品出口的15%。中國是美大豆第一大、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美國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均銷往中國。平均每個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約1.2萬美元

  2017年,中國從美國產品進口金額為241.16億美元。根據中糧集團數據分析,食用油籽是第一大類農產品,全年共計從美國進口食用油籽3298.4萬噸,總價值140.2億美元。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食用油籽金額佔我國全年對美農產品進口總額的58.14%。

  食用油籽中,以大豆的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最高。2017年我國從美進口大豆共計3286萬噸,進口金額為139.45億美元。

  按照進口金額排序,剩下前四名重要進口品種為,畜產品、糧食(穀物)、水產品、生豬產品。前五大進口產品金額佔從美進口農產品總額的87.6%。

  美國農產品中,大豆對中國最具出口潛力

  中國四季度的大豆還基本沒有採購,四季度主要是美國供應全球市場,在當前的形勢下,增加購買美國大豆似無懸念。

  中美聯合聲明中的“有意義的”這一說法並沒有明確其含義,但是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由於川普非常在意農業周的選票,駐華大使也是前農業州的州長,因此雙方達成一個類似長期供銷協定的方案是存在可能的。

  根據中糧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美國大豆總產量為1.1692億公噸,佔全球產量33%;2017-2018年度總產量為1.1952億公噸,佔全球產量的約35%。2018-2019年度預期產量為1.1648億公噸,低於2017/18年度的1.1952億噸。但與此同時,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預計為6232萬噸,高於2017/18年度的5620萬噸。

  而中國的大豆產量2018/19將會減少到1410萬噸,低於2017/18年度的1420萬噸。中國2018/19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預計提高到創紀錄1.03億噸,高於2017/18年度的9700萬噸。雖然中國頒布政策鼓勵農戶種植大豆,不過在本年度以及下一年度,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穩定,因為耕地有限,單產增長乏力。

  美國畜產品出口最高將提升6%,其中牛肉出口量增加最多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畜產品消費市場,並且仍然在保持平穩增長。然而由於國內的土地、飼草料及養殖管理等方面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動物蛋白需求,所以合理地增加畜產品進口,一方面有助於滿足國內人民不斷增長的動物蛋白需求,一方面有利於改善國內土地資源,同時又控制對國內產業的衝擊。尤其是對於牛肉和乳製品產業,中國競爭力較弱的事實難以扭轉,合理進口美國牛肉和乳品能有效解決供需缺口。

  根據中糧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畜產品(含副產品)共計16.3億美金,92.3萬噸,約佔國內進口總量的15%,不到國內產量的1%。

  自2012年以來,美國的肉類出口第一次被預測會提升。其中牛肉的出口量增加最多,2018年預計會提升5%,最多或達到6%。2016年美國牛肉產量為0.11507億噸,2017年為0.11938億噸,2018年預計產量會增加6%,達到0.12601億噸。2018總出口量也會增加6%,達到0.014億噸,佔美國牛肉產量的10%。此外,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牛肉出口量為4284噸,佔牛肉總出口量的0.4%。

  中國從美國進口牛肉數量會增加,因為中國國內產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而進口豬肉數量則不太可能增加,因為中國國內產量在不斷上升,而且中國向美國徵收豬肉關稅,該關稅在未來幾年內可能還會進一步升高。目前,中國市場上90%的進口牛肉來自於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擴大從美國的牛肉進口將減少中國從巴西等國的牛肉進口。

  產品結構如圖一,豬肉製品的進口規模居首,其次是乳製品。

  此次雙方在農產品進口方面達成共識,我們分析哪些畜產品未來可能會成為“有意義地增加進口的品種”。

  1、 牛肉:國內牛肉市場“大消費與小產業”的矛盾

  第一,中國牛肉供給缺口逐步放大,牛肉進口量快速增長,2017年進口規模約32億美金,72萬噸。過去10年肉牛較高的出欄率難以保證國產牛肉繼續增長,而人均牛肉消費量處於上升階段,且潛力巨大。

  第二,美國牛肉在成本和品質方面有極強的競爭力,為全球第4大出口國,初步測算國內外牛肉價差約20元/千克(含稅價格)。中國在2016年9月解除美國牛肉進口禁令,經過多輪且長期的談判後,美國牛肉時隔13年後再次獲批,目前國內份額不到1%,市場挖掘太空較大。

  第三,中國走私牛肉市場非常龐大,遠遠多於正規進口牛肉,擾亂市場,並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2、 乳製品:消費習慣與二胎政策刺激乳製品需求快速增長

  第一,奶牛存欄量下降,國產原料奶產量下降,且成本高於國外。

  第二,乳品消費量處於低位,市場潛力較大。

  第三,二胎政策刺激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需求。

  3、 豬副產品

  隨著規模化發展以及生產管理水準提升,近2年中國生豬養殖成本顯著下降,國內外價差逐步收窄。尤其是2018年以來國內豬價持續低迷,進口豬肉幾乎無優勢。未來,國內生豬產業由規模化走向集約化,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

  但是豬副產品(如豬肝、豬肚、豬蹄等)由於飲食習慣差異,內外價差遠大於豬肉產品,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豬肉16.6萬噸,而豬副產品達到41.6萬噸。但由於美國豬副產品已佔國內進口市場份額35%,後期可開拓太空有限,不如牛肉和乳製品。

  國內棉花庫存下降,棉價上升,從美國進口棉花有望擴大

  根據美國農業部報告,2017-2018年度棉花產量為2.092億噸,2018-2019年度預期產量為1.950億噸。全球棉花產量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是僅次於印度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棉花生產國。

  2018年,中國的棉花產量會下降1.82%,而進口總量會增加37.3%。

  目前中國的棉花庫存已經下降到了很低的底部,今年棉花主產區春播遭災,有利於棉花價格。

  廣發證券認為,本輪棉花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國內外減產預期影響。美國農業部5月份發布的2018年、2019年度全球棉花產需預測,國內棉花庫存消費比連續第四年下降,下降至80.53%,已接近1990年、1991年至今的平均水準75.14%。國儲棉經過連續三年去庫存後,2018、2019年度繼續進行大量輪出滿足國內產需缺口的能力將減弱,棉花進口需求增加成為必然趨勢。據美國農業部的預計,2018年、2019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638.6萬噸,消費量為2731.13萬噸,產需缺口92.53萬噸。

  此外,2018年全球將迎來拉尼娜現象,這也可能成為推動棉花上漲的一個預期因素。6月到9月為北半球主要國家棉花關鍵生長期,如果遭受自然災害,將減少國內和全球棉花產量,從而會加重國內和全球棉花供應偏緊的局面。

  一棉紡行業人士表示,3月、4月份時,國儲棉銷售情況並不是很好,單日成交率都在50%左右,足見市場供應還是相當充足的。但進入5月份後,本輪棉花行情啟動,國儲棉銷售異常火爆,近幾日幾乎每天的輪出率都是100%。

  我們有可能盡量增加從美國的棉花直接進口。當前采取的是棉花進口配額制度,在配額放鬆和不放鬆的兩種模型下,對美國的採購金額會出現較大的不同,這塊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明確資訊。

  玉米進口數量將出現明顯增長,“雙高”預計不會持久

  美國是世界玉米產量最高的國家。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產量為3.8478億噸,2017-2018年度產量為3.7096億噸,2018-2019年度預期產量為3.5663億噸。

  中國2018年玉米產量預計會增加100萬噸,達到500萬噸。儘管國內玉米產量增加,從美國進口玉米的數量並不會因此減少,因為中國的玉米產地主要在東北地區。

  隨著中美貿易磋商達成共識,進口穀物數量將明顯增長,將令國內市場供給得到極大的補充。近階段玉米期貨價格震蕩上行,隨後出現高位回落。國內臨儲拍賣主導市場,同時產區局部地區出現旱情,玉米出苗不佳,均令玉米價格出現反彈。但隨後中方宣布中止對美國高粱的反傾銷措施,令市場預期進口穀物數量將會出現大幅增長,令國內玉米價格承壓回落。

  雖然臨儲玉米成交率仍舊維持在50%以上,但隨著累計成交量越來越多,市場消費容量有限,參拍企業可以調用的資金數量越來越少,同時中美談判達成協定,業內預計進口穀物數量將出現明顯增長,臨儲玉米拍賣“雙高”還能持續多久令人擔憂。

  生物質能源進口或加大,玉米乙醇是核心

  美國農業部給出的2016年度美國生物質能源產量為154.132億加侖,2017年產量為158.449億加侖。2016年度的出口量為13.139億加侖,2017年的出口量為15.413億加侖。其中玉米乙醇2016年產量為15.805億加侖,出口量為1.059億加侖。

  根據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個月,中國進口的乙醇中約86%來自美國。國家發改委曾提出,2020年我國將實現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1000萬噸的目標,但2016年我國燃料乙醇產量只有約260萬噸,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接近750萬噸的產銷缺口對乙醇行業壓力較大,未來可能將大量進口以保證乙醇汽油供應。此外,國家能源局已於4月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總體布局方案初步擬定完成,生物燃料乙醇應用推廣工作正在規範有序展開。

  使用生物乙醇燃料的清潔電力可以引領能源行業轉型發展。乙醇燃料可有效減少碳和pm2.5等細顆粒物的排放,從而改善空氣品質。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由於乙醇含有氧元素,因此相比傳統汽油燃燒更充分、更環保。與此同時,乙醇的蒸發潛熱更大,可成為提高發動機熱效率和冷卻發動機的有利因素。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則表示,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是應對糧食庫存過剩的有效途徑,能夠有效實現農民增收。

  其他菜籽類產品貿易也存在擴大的可能性

  美國農業部管網表明,美國2017-18年度產量為1.3103億噸,2018-19年度預期產量為1.2729億噸。可見大豆產量佔美國所有菜籽類產品總產量的絕大多數。

  而中國從美國進口葵花籽油和棉花籽會的數額會小幅度上升。因此,未來幾年中國從加拿大進口菜籽和從印度尼西亞進口棕櫚油的數量會隨之下降。

  作為高粱的替代品,大麥進口可能會增加

  美國農業部公開的美國2017-2018年度大麥產量為309萬噸,2018-2019預期為320萬噸。

  而中國大麥的進口量會增加130萬噸,達到950萬噸。

責任編輯:張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