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它是宇宙直男必看的經典?

今天,我想寫寫《肖申克的救贖》,因為那是一部“全宇宙直男必看”的經典電影。

1995年美國洛杉磯神聖大禮堂,主持人大衛萊特曼宣布影片《阿甘正傳》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一時間,許多人為《肖申克的救贖》扼腕歎息。

其實,熟悉奧斯卡評選規則的人們心裡很清楚,《阿甘正傳》能夠擊敗當年的另幾部提名影片,力捧奧斯卡小金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題材上順應了當時美國社會和民眾的反戰口號,而這剛好完美契合了奧斯卡老白男評委們在評選最佳影片獎項時的那個秘而不宣的潛規則,也就是“與時俱進、順時順勢”,獲得該獎項提名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一時間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的“遺珠之憾”。

《阿甘正傳》

然而,是金子總是會發光,雖然與小金人擦身而過,歷史還是在時光流轉間證明了《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一部偉大而充滿著光芒的電影。

事實上,這部由弗蘭克達拉邦特(Frank Darabont)執導,改編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原著小說的影片在1994年九月多倫多電影節首映之後一直是叫好不叫座,即使是榮獲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在此之後影片也僅僅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然而,就在影片從電影院裡下線之後,意外發生了,《肖申克的救贖》在音像和家庭影院市場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全球各地的影迷們奔走相告,紛紛走入音像租賃店尋找這部被大家口口相傳的作品。

《肖申克的救贖》也因此成為了世界電影發行史上的著名案例,並獲得多項殊榮-它在IMDB中被評為“世界電影史上25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並且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豆瓣電影top250之No.1

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已經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一部不朽佳作,然而令人驚歎的是,他的偉大並不在於對於商業和娛樂元素的極致追求,相反,影片始終是在以一種克制、內斂的視角靜靜地講述人生。

回想一下,在這部電影裡除了開場安迪前妻出現了兩秒鐘,片中沒有一個真正存在的女性角色,而作為一部牢獄題材電影,觀眾也沒有看到任何以營造血腥和暴力為目的的鏡頭,哪怕是幾場描述安迪遭遇侵犯的場景,攝影機也謹慎地選用中長鏡頭取代特寫鏡頭,為主人公與觀眾之間留出思考的太空。

沒有女性意味著無法借用情色與愛情調動觀眾的感官,沒有打鬥意味著無法通過嗜血和暴力刺激觀眾的腎上腺激素,然而,觀眾並沒有因此而對這部電影失去興趣,相反,人們喜歡《肖申克的救贖》那種客觀的表達,並且在看完電影之後感受到靈魂的洗禮。這一切,都得益於影片在主題構建、敘事結構與視聽語言上的卓越表現。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肖申克的救贖》究竟是如何運用電影語言來成為一部令人歎為觀止的電影。

首先,看一下影片的整體基調和主題。

通常來說,以牢獄為場景的電影都會給人以陰冷、壓抑的感覺,然而《肖申克的救贖》卻是一部令人心生溫暖的影片,觀眾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牢房中的那個大家庭,對高牆之內的“希望”與“自由”感同身受。影片主人警察迪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看電影的我們則是陪伴安迪和他的夥伴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滌。

其實,很多電影都能夠讓觀眾感同身受,這並不難,但是相對於那種製造簡單膚淺的感官衝擊,《肖申克的救贖》選擇了安靜低調。影片刻意放緩了節奏,冷靜客觀地去探究人性,於是,儘管故事是發生在牢獄之內,令人感受更為深刻的卻不是高牆的陰影,而是在陰影中熠熠生輝的友情與希望,那是帶著光芒的溫暖。

“有些鳥注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當觀眾沉醉於這句旁白唏噓感歎的時候,影片的主題不言自明,《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自由、關於希望、關於救贖的故事。

再來開一下影片的敘事結構。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最為奇趣的一點,就是雖然Tim Robbins所飾演的銀行家安迪是主人公,但是整部影片的敘事卻並不是從他的視角展開的,故事的重心並沒有放在安迪本人身上,而是重點去構建觀眾與安迪的關係。

影片的開場是安迪受到指控被判無期徒刑,但是接下來的135分鐘裡,觀眾並沒有直接看到安迪的主觀視角,而是通過其他人對安迪的故事進行剝繭抽絲,這些人包括安迪的好友瑞德、監獄裡的圖書管理員老布、典獄長諾頓、獄警和其他的獄友。

也就是說,電影沿用了第二主人公瑞德的第一人稱旁白對故事進行解說與推進,這樣一來,影片在敘事上巧妙回避了傳統敘事的“全知視角”,摩根弗裡曼所飾演的瑞德是一個靈魂角色.

他的視角代表了觀眾,通過瑞德慢條斯理卻帶有豐富個人感情色彩的講述,觀眾不斷地對第一主人警察迪產生好奇,這個銀行家究竟有沒有殺人?他在監獄中真的像表面看起來那樣悠然自得嗎?他究竟能不能逃出監獄?人們禁不住對安迪產生好奇,並且想要繼續看下去。

試想一下,如果改用第一視角的敘述方式,把敘事的重心放在主人警察迪身上,直接呈現安迪入獄之後如何與典獄長鬥智鬥勇、堅強不屈地逃離苦海,那麽《肖申克的救贖》就會喪失神秘色彩,也就不可能如此引人入勝。

第三人稱旁白的運用增強了影片敘事的靈活性,同時拉近了觀眾與主人公的距離,這使得人們在觀影過程中充滿激情與快感。

除了視角的精妙轉換與運用,《肖申克的救贖》的線性敘事結構同樣令影片深刻且包含力量。

線性敘事是好萊塢電影經典的敘事結構。影片以順敘時間展開情節:從安迪含冤受到指控、到入獄後與瑞德及其他獄友相識的點滴、再到經歷一系列對抗之後成功越獄,最後與瑞德在那片沒有記憶的小島上再次相遇。

影片並沒有採用現在很多導演喜歡的多線敘事模式,而是認真地把重點放到了人物設定、情節推進與戲劇張力這些方面,這有助於電影作者在第一時間把觀眾帶入到劇情之中。

當然,這個過程中觀眾不斷感受到高潮,無論是在天台上修繕房屋、安迪成功出逃、還是太平洋重聚,影片始終在激發人們對於自由與希望的渴求及深思,而這正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立意所在。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影片令人拍案叫絕的視聽語言。

先來看攝影。

《肖申克的救贖》由科恩兄弟的禦用攝影羅傑·迪金斯掌機拍攝,熟悉電影攝影的朋友們聽到這個名字都會為之一震,沒錯, 老爺子是電影攝影界的萊奧納多迪卡普,儘管常年陪跑奧斯卡金像獎,但是他在職業生涯中拍攝過多部殿堂級的電影作品:《不在場的人》《美麗心靈》《冰血暴》《朗讀者》《老無所依》等。

優秀的攝影師一定是那一個可以和導演成為靈魂伴侶的人,這個人必須要懂得如何將劇作主題和內容透過巧妙的想法翻譯成電影語言。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開場有兩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 羅傑先是通過一組直升機上的俯拍鏡頭呈現監獄內的環境,然後再從一個由下至上的大仰角拍攝監獄的高牆,觀眾看到這組鏡頭的時候立刻會感受到監獄裡的陰森可怕,壓抑感油然而生,可貴的是畫面並沒有喧賓奪主,配合著瑞德的畫外音,下一秒觀眾已經追隨瑞德的視角進入到故事當中,似乎是去親歷在監獄現場第一次看見安迪到場景。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羅傑巧妙運用了特寫鏡頭與運動鏡頭。在天台上修繕屋頂那場戲,安迪出乎意料地為獄友們贏取了一箱啤酒,在那個短暫卻自由的時空裡,攝影機的鏡頭由一個人喝啤酒的近景拉至全景,畫面中呈現出獄友們盤膝而坐,在煦暖的陽光照射下喝著冰涼啤酒的美好場景。

接下來,羅傑把鏡頭平移至瑞德,他的臉上似乎在訴說著觀眾們切身了解的話語,然後羅傑對準安迪給了他一個近景鏡頭,隨著鏡頭慢慢推進,安迪的悠然自得的神情告訴觀眾擁有自由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影片的主題-自由與希望再一次通過鏡頭的運用凸顯出來。

同樣的,安迪在獄警辦公室裡為所有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裡那段詠歎調的場景,羅傑運用俯拍鏡頭與運動鏡頭的結合,鏡頭在推移中呈現了一張又一張震撼卻又幸福的臉龐。

優秀的電影畫面必然為人物刻畫做出貢獻,通過這段經典的畫面,羅傑用攝影鏡頭幫助導演告訴觀眾,別看安迪平時沉默寡言、難以捉摸,他可是一個能夠在某一時刻出其不意地做出某種壯舉的人,這是鏡頭語言最大的意義。

除了攝影鏡頭的精湛運用,畫面蒙太奇為《肖申克的救贖》增添了光彩。

在影片的開場,觀眾看到安迪在被告席上受到指控,接下來便是假釋委員會出場的畫面,觀眾原本以為接下來的場景自然而然的應該是假釋委員會聽取安迪的辯詞,然而,畫面上出現的卻是瑞德,這個剪切蒙太奇是電影與觀眾開的一個小小玩笑,故事也因此而變得有趣起來。

我非常喜歡《肖申克的救贖》中多次出現的對比蒙太奇。例如老布和瑞德獲得假釋後來到同一個房間居住,他們有過同樣的煉獄經歷,出獄後他們做同樣的工作,他們遭受著同樣的精神煎熬,以為無法適應外面的自由社會,他們都想要回到肖申克監獄。

然而,老布和瑞德的結局卻是迥然不同的,因為喪失了希望,老布在房間裡上吊自殺了,而瑞德,因為懷揣了安迪饋贈的對自由與希望的渴望,他歷經周折來到了南太平洋那片沒有記憶的沙灘,當影片後半段攝影機對準老布和瑞德在同一個房間的屋頂上所刻下的字時,影片的主題在對比蒙太奇的運用下呼之欲出。

影片中同樣出現了平行蒙太奇。同樣還是在片頭,觀眾先看到安迪妻子與情人嬌喘籲籲的激情畫面,接下來又看到安迪在憤恨地摔著酒瓶子把玩著槍,然後安迪在法庭上被指控謀殺,三條平行蒙太奇簡單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觀眾也從乾淨利落的幾段剪切中對安迪接下來的命運產生好奇。

《肖申克的救贖》在電影語言的運用上有著豐富的可看性,除了攝影、蒙太奇,影片在核心道具使用、隱喻的構建、娛樂元素的製造以及聲畫的配合等很多方面都是可圈可點。

例如在片中多次出現的聖經、安迪越獄所用的小錘子、安迪牢房中的海報,還有安迪為獄警及隔壁監獄獄警們報稅的場景,這些一方面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幫助影片突出主題,另一方面也製造了娛樂元素,令影片在深刻中同樣妙趣橫生。

關於聲音與畫面的配合,有一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法庭上法官對安迪加以指控和定罪,他說話的聲音急促並且越來越有力,無形中襯托了畫面中安迪弱小而無辜的影像,這令觀眾強烈感受到法庭上的威嚴與不公,以及與之對應的安迪的絕望與窒息,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在影片接近結束的時候,安迪終於爬出了五百碼長的汙水管道,當他在漂泊大雨中張開雙臂會心微笑的時候,觀眾心中也同樣呼喊著一個詞匯:自由。正是因為安迪心存希望,他才有機會重獲自由。而這,還不是全部。

安迪用自己的希望拯救了他的好朋友瑞德。當安迪開著紅色的敞篷跑車奔赴那片沒有記憶的沙灘的時候,他同樣為瑞德做了精心的鋪墊和安排,片尾二人終於得以重聚,從劇作上這是影片的最後高潮點,從內容上,這也是主題的進一步深入,那就是救贖。

因希望而自由,因自由而救贖。這正是《肖申克的救贖》想要傳達的主題。“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當人們反覆回味電影裡的這句話時,主人警察迪救贖了瑞德,也救贖了同在瑞德視角下觀看影片的觀眾,這部電影也因此而偉大。

我是小愛,每周日和你一起看電影的小愛。

小愛專欄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