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夏至:陽至極 一陰生

夏至,是入夏後的第四個節氣,有“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三候。

1

至,極也

至(資料圖)

至,是“到”“倒”的本字,甲骨文上面是一個人形,下面的“一”表示地板,表示在古代的人們奔波之後躺下來休息。

《說文解字》解釋為:“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至,表示鳥從高往下飛。這個字,也表“到達”,引申為“極”、“最”。

《易·坤》中寫道:“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中國人對於時間的判斷,多來源於對自然的觀察及生產生活經驗。夏至這一天,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古人用圭來測影,此時太陽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恪遵憲度抄本》中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古人對影子的測量,也被用以用於丹道的解釋。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中寫道:“立竿見影,呼谷傳響。豈不靈哉!天地至象。”

成語“立竿見影”,即形容事物的見效快,十分形象。

2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屬陽,感受到陰氣生,而角開始脫落。

夏至的“至”,為極。《太平禦覽》引《易·複卦》中的“雷在地中,複。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此處的“至日”釋為“冬至陰之複也,夏至陽之複也。”王夫之對此,指出:“陽曰‘複’,而陰不可曰‘複’。”所以,這裡的“至日”隻表冬至。

“鹿角解”與冬至的“麋角解”相對應,兩者都是感受陰陽變化而產生了生物體征上的變化。

二候,蜩始鳴。蜩,語同條,也就是蟬,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稱謂,正如現代人也稱其為“知了”。

蟬在古代楚國叫“蜩”,宋衛之間稱作“螗蜩”。《莊子》中有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這裡的“蟪蛄”,就是指代夏蟬,而秋天的蟬稱作“寒蜩”。

《風土記》中寫道:“蟪蛄鳴朝。寒螿鳴夕。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

蟬這種生物,生於盛陽,感陰而鳴。夏至是一陰生,所以鳴。

三候,半夏生。這種植物,生於夏至前後,又感到一陰生,夏天也過半,所以稱作“半夏”。

其性味辛,溫,有毒。中醫藥材中,有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等,是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的良藥。

《道藏》所錄寇宗奭的《圖經衍義本草》中詳細介紹有:“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

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咽喉腫痛,頭眩,胸脹欬逆,腸鳴……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

半夏是常見的中藥材,在孫思邈的很多藥方中經常出現。

3

夏至聽琴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氣溫將逐漸上升,人們此時也容易燥熱。聽聽古琴,可以讓人靜心平氣。

白居易詠琴詩《清夜琴興》中寫道:“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靜閑,可以彈素琴。清冷有本性,恬淡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本應正始音。”

音樂有著養生作用,可調節五髒。《黃帝內經》中寫道:“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古琴聲色優美,人們隨著琴聲入境,猶遇高山流水、雲外飛仙,心情自然緩和。宋徽宗《聽琴圖》裡,撫琴的人彈得投入,聽琴者聽得入神,青松綠竹在旁,逍遙自在。

此外,琴更是夏至之音。《文獻通考》中寫道:“琴,夏至之音也。舜以生養之德,播夏至之音。始也其親底豫而天下化,終也其親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

君子也以琴來修身、理性,《唐書·樂志》中寫有:“琴,禁也。夏至之音,陰氣初動,禁物之淫心也。”

夏至,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立的節氣。這一天,白天變得最長,之後開始慢慢變短。

至,就是極,這一自然現象也體現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夏至聽琴,平心靜氣,別有一番滋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