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Dane顆粒,簡介得名由來,了解粒子結構組成_病毒

1965年,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血清中首次發現澳大利亞抗原(AusAg),正是現在的B肝表面抗原(HBsAg)。這個抗原和病毒性肝炎有關,此後,科研人員就與B肝表面抗原開始了長達已近60年的研究之路。

B肝Dane顆粒,簡介得名由來,了解粒子結構組成

B肝病毒屬於肝炎病毒科,分為10個基因型(A至J)。B肝是由B肝病毒(HBV)引起的肝髒疾病,當前使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2大類聚乙二醇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這2大類已研製藥物的主要缺點,並不能從被感染的細胞中完全清除病毒。了解B肝病毒複製周期與藥品研發息息相關,除了研發人員已經發現的2大類抗病毒藥物外,目前,科學界還發現並已經導致一些新藥物進入開發階段;

例如,病毒進入抑製劑、cccDNA表觀遺傳控制、免疫調節劑、RNA干擾技術、核糖核酸酶H抑製劑以及衣殼裝配調節劑。這些新機制正在研製的藥物,有很多已經獲得了臨床前比較好結果,並且一些主要小分子已經進入臨床評估階段。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把開發出的小分子應用到實踐中去,即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目的是評估這些小分子會不會產生毒性,主要毒性靶器官,更適合研製成片劑還是注射劑,以及研發小分子的成本計算。

B肝病毒(HBV)顆粒,也被稱為Dane顆粒,因為它最早是由Dane和他的同事在1970年發現的,因此得名Dane顆粒。Dane顆粒的形狀為球形,直徑大約為42nm。這些顆粒由外殼包裹著,外殼是宿主衍生的脂質雙層,包含3個不同大小的HBV表面抗原(HBsAg或HBs)-大(L-HBs),中(M-HBs)和小(S-HBs)-圍繞病毒核衣殼。

核衣殼(直徑約27nm)是二十面體的,包含HBV核心蛋白,就是B肝核心抗原(HBcAg)和病毒DNA基因組以及病毒DNA聚合酶(P)。科學界還發現,這種病毒會分泌多種缺陷顆粒,包括空的或含有缺陷的未成熟基因組被包裹的核衣殼和含有病毒表面抗原的亞病毒質顆粒。這些亞病毒顆粒與感染性病毒顆粒一起被分泌,其水準要高出數千倍,它們在抑製對病毒的抗體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再深入了解,B肝病毒顆粒的組成結構。傳染性HBV病毒體(Dane顆粒)。脂質包膜帶有3種類型的表面蛋白-小(S-HBs),中(M-HBs)和大(L-HBs)-包圍著由HBV松弛環狀DNA(rcDNA),病毒DNA聚合酶組成的核衣殼(P)和核心蛋白(HBcAg)。非傳染性HBV顆粒;含有未成熟或存在缺陷的DNA或RNA,亞病毒顆粒和裸露被包裹的核衣殼。

B肝病毒基因組是一個3.2kb,環狀部分雙鏈DNA(松弛的環狀DNA;rcDNA)。負鏈非編碼(-)DNA鏈完整且與mRNA轉錄物互補,而正鏈(+)DNA鏈不完整,具有固定的5'端和可變大小的3'端。前者包含四個重疊的開放閱讀框(ORF)-C,P,S和X。這些被轉錄成5個不同長度的RNA轉錄物,隨後被翻譯成7個功能蛋白。

B肝核心抗原( HBcAg)由ORF-C產生,B肝e抗原(HBeAg)由ORF preC + C產生,病毒DNA聚合酶由ORF P產生,而HBV X蛋白(HBx)由ORF X產生。L-HBs,M-HBs和S-HBs包膜蛋白(分別為pre-S1 + pre-S2 + S,pre-S2 + S或S)。B肝病毒基因組的這種緊湊性質,導致大約三分之二的核苷酸編碼一個以上的功能元件。

P和S基因之間超過1000個核苷酸的重疊,也是任何已知動物病毒中最大的基因重疊。認識B肝病毒,從了解B肝病毒粒子結構和基因組開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