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汽大眾校招不收車輛、機械專業,今年隻招計算機相關

安妮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新消息:一汽大眾,今年校招不招任何車輛、機械專業的學生了。

這家車廠的名額,集中面向計算機專業畢業生。

這張流傳出來的大眾簽約情況說明中,解釋已很清晰:

今年汽車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汽車企業皆在進行轉型調整,公司的本年度招聘需求數量也隨企業經營需要進行了調整,暫無以下專業的需求:

車輛工程、機械工程、車身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業設計(車身結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熱能與動力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其後知乎討論中,有親身經歷者和朋友在同濟大眾班(大眾定向培養)的答主證實了這條消息。

所以究竟是怎麽個情況?

事件深究

一汽大眾今年的校招,真的不要車輛、機械的學生,只要學計算機的了嘛?

在一汽大眾招聘的官網上,總共有校園招聘、海外招聘、高校預開發、社會招聘和實習生幾個類型的招聘需求,實習生部分掛出來的崗位數量為0,暫且放著不表。

簽約情況說明中提到的“高校預開發選拔項目”,在這裡發布了項目公告。

根據公告時間,這個項目開始於今年3月,在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五所高校進行宣講。

之後,要選拔2020年畢業的車輛、機械、計算機、軟體、通信、電氣、藝術設計等專業的本碩學生,參加預開發班,參加德語培訓、工場體驗、汽車知識講座、實習等課程。

課程完畢後,這些學生可以獲取2020屆招聘優先錄用的機會,沒有被優先錄用的,也可以參加2020屆畢業生的校招。

看起來跟BAT等互聯網公司的暑期實習生項目一樣,招一波優秀的實習生,等到暑假結束校招開始的時候就擇優轉正,之後再進行正式的校招。

也就是說,高校預開發項目中,那些計算機、軟體等專業的同學有更大的概率被錄用了,而車輛、機械等專業的同學,費勁參加了半天預開發班,最後被“擁抱變化”了。

“擁抱變化”之後,按理說是可以參加正式校招。不過顯然,現在校招也沒有機會進一汽大眾了。

我們來看一汽大眾校園招聘都有什麽崗位、要哪些專業的學生。

校園招聘和海外招聘中的崗位是一樣的,只有三個產品開發類崗位,分別位於長春、佛山和成都。

長春的產品開發崗位需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美術學、工業設計這些專業的同學,而佛山和成都的招聘則刪掉了最後三個美術設計類專業,隻保留前面的計算機等專業。

果然是一個機械、車輛的學生都不要啊。

另一邊的社會招聘,計算機類專業也開始搶起了機械、車輛類專業的飯碗。

在一汽大眾的官網上,社招一共53個職位,量子位粗略統計了一下專業背景需求:

要計算機、電子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科學這些泛計算機類的崗位有19個,其中還有一個需要人工智能、模式識別類專業,主要做NLU算法優化和語音識別;

要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材料、電氣工程的有31個。

看來在一汽大眾社招中,計算機類專業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最後,再講個鬼故事:

一汽大眾的官網上,除了產品開發類崗位,還有規劃、生產、質保、採購、銷售、市場、公關、財務、HR、金融、管理等一系列崗位類別。

無論是社招還是校招,這些類別,下面都是空的,HR財務市場公關一個也不招。

文科生瑟瑟發抖。

汽車行業內外衝擊

如此場景,怎能不尷尬。

很多人還專門提到8年前的一汽大眾往事。

2011年《華西都市報》報導:一汽大眾員工年終獎發27個月,甚至有每月雙薪的員工,一年拿到了63個月薪水。

但短短幾年,怎麽就變成如今“鎖招”了?

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汽車行業的確不如之前景氣了

知乎話題中,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王亞輝介紹,他在走訪了近20家車企後,真切感受到了今年汽車行業的不容易,不誇張地說,大多數人事招聘變得可有可無。

而今年汽車行業的關鍵詞,可以總結為:洗牌、裁員、退潮、維權、自燃和寒冬。一汽砍掉大部分校招崗位節省開支也不難理解。

當然,一汽大眾日子不好過,也是整個傳統車廠的整體縮影。

因為隨著AI等新技術日益滲透,研發、資源、投資和人才,都可以向新造車方向流動,一方面是諸多互聯網造車、新能源造車為代表的公司,另一方面還有諸多智能和自動駕駛公司的切入。

不管是本田、大眾、豐田、福特這些國際車廠,還是北汽、長安、吉利這些國內車廠,都在紛紛進行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投資自動駕駛公司,甚至博世、大陸這些零組件上也加入了自動駕駛的戰局。

比如,長城汽車就計劃將於2020年量產L3級自動駕駛商品車,2023年計劃量產L4級商品車,2025年推出達到L5級自動駕駛商品車。

傳統車廠的傳統發展模式,一而再壓縮。

在近幾年的輿論關注中,特斯拉、智能駕駛,自動駕駛才是汽車的關注焦點,甚至車展日益變成“AI展”。車輛工程本身的創新,近幾年已十足有限了,似乎也到了天花板。

所以一汽大眾今日之困,雖然也有評論說,是因為“發動機和車輛研發”等核心不在其手中。

但百年汽車業,天已經變了。

傳統汽車中包含的複雜的發動機、變速箱、傳動裝置等機械結構,現在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簡化了這些部件

而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又成為創新集中地,也是提升駕乘體驗的重要賣點。

對於這種趨勢,之前就有觀點說:百年汽車行業,來到了一個iPhone發明的時刻。

功能機時代結束,智能機時代開始。

所以汽車行業的低迷,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現在上熱搜的招聘事件,早有報告“預警”。上海調研機構Wind的報告顯示,上半年各行業淨利潤增長率統計中,汽車行業已掉落至末位,低至35.6%,甚至落後於長期不被看好的生物領域。

有網友吐槽,此前認為最難就業的是生化環材?現在看來是不是得改名叫“機化環材”了?

這位同學,你考慮過“化環材”專業同學的感受麽【笑哭.jpeg】~

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行業不景氣外,讓“對口專業”學生遭遇困境的,還有機械專業學習的內容與時代趨勢脫節。

有機械專業一線同學表示,汽車領域傳統研究方向已經趨於成熟,崗位少之又少,需求最多的項目與自動駕駛相關,對C,C++,Python等編程技能要求高。

而純機械專業的工程師,在學校很少接觸這些呀。

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這些傳統汽車大廠、汽車技術公司熱門的研究領域,與機械專業或是車輛工程等專業的本科教學脫節有些嚴重。

本來是對口方向、對口專業,現在卻怎麽都匹配不起來了。

想讓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順應發展主動轉型也並不好開展

王亞輝認為,傳統車企轉型中喊到的“新四化”趨勢中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自動駕駛和新能源等方向,與機械化專業交叉程度低,汽車電子、芯片開發、人工智能、車聯網、大數據等專業與機械類專業幾乎毫無重疊。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機械類的學生想要轉型到上述熱門領域,難。

這也讓人反思,汽車機械類專業應該如何設置,才能更好地適應目前行業的發展?

轉行要得趁早

這樣的就業狀況,給機械專業的同學出了個難題。如果單從就業考慮,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發展?

不少網友獻計獻策。

知乎網友@峰哥表示,自己就是機械專業出身,學的是模具設計專業,作為過來人可以給幾點經驗:

一是,可以選擇繼續在專業領域深耕,成為骨灰級研發人員。

二是,注意培養溝通能力和個人情商,畢竟往研發經理、技術總監等高級崗位上,考驗的不僅是技術能力。

三是技術轉內部管理型人才,比如市場經理、品質部經理、工藝部經理等。

甚至,從轉到算法崗的人也不在少數。

上周,如何看待 2020 屆校招算法崗供遠大於求的情況?的問題中,也引來了機械專業出來分享。

現在,各行業都可以與算法有關聯,搞算法的小夥伴從四面八方湧來,計算機科班專業,或成公司轉型過程的最大贏家?

AI變革,教育就業首當其衝

如果你認為幸好選專業的時候,躲開了車輛工程、機械工程。

那就拿衣服了。

只有這兩個專業在被AI類專業大規模搶飯碗嗎?

絕非如此,連高大上的代名詞金融、投行,都在被學計算機的同學大舉進軍。

比如,高盛曾經的600名交易員,就只剩下了2個人,其他的崗位都被自動化程序替代了。現在高盛內部約三分之一的員工都是計算機工程師。

曾經令人豔羨的投行精英,現在招碼農開發AI程序就好了,省錢還高效。

甚至選擇“AI交易員”也在成為趨勢。

比如大佬李開複,就透露過自己的個人投資,基本已經交給了AI打理,股票基金,只有一支是自己操作的,其他都交給了AI。

還有另一個香餑餑行業——醫療,現在也被AI侵襲嚴重,高精度、可規模化複製的AI醫生,已經率先在放射科看片、篩查和初診等階段扛起任務。

今天的一汽大眾校招事件,只是這個新時代裡微不足道的小小小注腳。

但就在這小小小注腳裡,也有萬千個真實寒窗苦讀的專業學習歷程。

不由讓人感歎時代變革之無情。

所以是時候更多了解這場變革、關注這場變革,特別是教育、就業和未來。

你認同嗎?你還知道什麽正在經受AI衝擊的專業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