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革微軟的命,羅永浩沒人懂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執意追求革命性,將語音+觸控互動強行“嫁接”在圖形界面上,做成了一個TNT“怪胎”。老羅顯然對於漸進式探索已經失去了耐心。

鈦媒體注:5月15日,錘子科技的鳥巢發布會如期舉行(下載鈦媒體App,查看「2018·錘子史上最大發布會」專題報導)。除發布堅果手機 R1,最大的亮點是發布了堅果 TNT 工作站(Smartisan TNT Station)。

TNT是什麽?可以理解為一款27寸、搭載4K+ 十點觸控螢幕,搭載了全新 Smartisan Office 的“個人電腦”。老羅在現場演示了致力於“提高辦公效率”的全新語音圖文互動方式,以及如何用語音、AI等互動方式製作 Excel、PPT等。

據老羅現場公布,Smartisan Office 在軟體層面的合作夥伴——永中科技,就曾經是執著的“微軟Office顛覆者”。老羅不留痕跡的顯露了他想要通過 Office 軟體殺入作業系統的野心。

老羅是“瘋子”還是“自嗨”?老羅對於“下一代互動”的理解夠不夠靠譜?歡迎留言探討。

自從開始做手機以來,羅永浩的每次出手,都仿佛是堂吉訶德大戰風車,這風車就是停滯不前的互動方式,用戶“默默忍受”的使用體驗——每一次擺出了這個姿態,注定會收獲叫好聲一片,尤其是在巨頭都在加固風車的情況下。

然而,無論是過往的每一次發布,還是昨日鳥巢的“一場革命”,等老羅的長矛一亮出,小題大做、不自量力的感覺就會彌漫開來,引發群嘲。

大多數人會感歎於他的志大才疏,只有在情懷充值的粉絲眼中,幾隻細瘦長矛被放大為摧毀風車的巨木,歡呼一片。

2017年,老羅用one step、大爆炸、閃念膠囊等打破封閉的移動應用體系,算是一次牛刀小試,也是為今年的“革命性產品”做足了鋪墊。

羅永浩在2018年鳥巢發布會演示 TNT 工作站處理PPT

今年,他有了更大的野心——重新定義下一代個人電腦。

移動設備上互動方式早已成型,Smartisan那些小打小鬧的功能掀不起什麽大浪,就連老羅自己也不好意思冠之以“革命”二字。

似乎只有互動方式三十多年未有進化的桌面設備,才能激起老羅的“革命豪情”,施展自己的革命壯志。

哪怕只能完成PPT、Excel這樣的輕量級操作,羅永浩依然不管不顧地稱這台27寸顯示屏為“工作站”,顯然是向他的偶像,將電視比喻為“頭腦的自行車”的喬布斯致敬。

喬布斯為了讓Mac成為創意群體的生產力工具,寧可走軟硬一體化的路線,寧可走曲高和寡的高端路線,寧可做封閉生態。到今天來看,Mac系列產品的生產力應用雖然數量不如 PC,但幾乎款款精品。

Mac 電腦開創了圖形界面時代,而老羅的 TNT 工作站則試圖開辟 Touch&Talk 時代(Touch&Talk 即 TNT 的由來,鈦媒體注)。而當評論者以“辦公難道僅僅是處理文字和表格?Photoshop、AutoCad、音影片處理都做不了,何德何能稱為工作站?”來質問老羅時,他可能會感到委屈:

你能向初代的Mac要求IBM的性能嗎?

羅永浩希望從應用最頻繁、廣泛的輕量級辦公應用中,慢慢掀起一場人機互動革命,然後以此為起點來建立新的應用生態。

問題在於,過於執迷於“生產力工具”及與手機的協同,為了讓 Crystal Ball、Poker Dealer等工具,touch&talk互動能夠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不得不做出一台應用場景模糊的不合時宜的產品。

這一台 TNT 工作站,被人詬病最多的是“如何在辦公室用語音辦公”......同樣的互動方式,在iPad這樣的移動設備,應用於私人的移動場景上,荒謬感就不會這麽強烈。

正如智能語音助理目前進駐的主要還是家庭,個人手機等私人太空,語音互動在公共太空的互相干擾、隱私暴露等問題目前都未解決。就像手機上的大爆炸功能被認為小題大做一樣,理念先行、不考慮應用場景的問題在TNT工作站上集中爆發。

那麽,TNT工作站的互動方式相比於電腦上的鍵盤+滑鼠的互動方式,到底是不是革命性的呢?

以 Office 應用為例,鍵盤+滑鼠這樣的操作方式,是與圖形式的資訊界面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TNT 工作站的 touch&talk,雖然可以實現一些基於AI的預處理的炫酷操作(實際上可以預處理的操作,其實都可以一鍵實現,語音隻不過是另一種觸發指令),卻無法實現圖形界面所需的複雜、精確操作。

TNT 工作站將 touch&talk 的操作方式應用於為鍵盤、滑鼠設計的圖形界面中,注定是方枘圓鑿,只會感覺處處別扭,這也是為什麽老羅現場演示時如此費勁且狀況頻出的原因。

除非錘子基於touch&talk的互動方式重新設計一套Office。TNT工作站這樣的手口並用,相比於鍵盤+滑鼠的只需動手,兩套操作邏輯只會增加用戶的心智分裂。

對比一下TNT工作站與“模仿對象” Surface Studio,就能看出兩者對於互動創新的用心程度。

Surface studio看上去並沒有那麽“革命性”,對於touch的理解卻絕不僅僅是觸摸而已,因為在大螢幕上高頻長期的徒手觸控操作,雖然如錘子所說“更符合直覺”,卻是“反人性”的。而手指操作的精準性遠遠滿足不了生產過程的要求。

所以微軟推出了觸控筆、Surface Dial這樣的外設,探索touch互動頁面的設計可能性,而不是把 PC 上的 PS 直接搬上來。上圖展示的 Dial 可以理解為一款與螢幕更加“親密”的觸控板,既可以在外部操控螢幕,也可以貼在螢幕上調出目錄、選擇目錄。

相比於先touch、再talk 這麽分裂的“雙重操作”,微軟則在努力探索如何基於觸控(touch),基於 muscle memory 的一體式操控操作方式。

TNT工作站之所以還是需要手口並用而不是徹底做“甩手掌櫃”,通過發號施令來指揮電腦操作,是因為一方面因為人類語言的局限性,很難用語言描述出所有需求(正如一條評論所說的:大腦調用手這個API 要比調用後來才進化出來的語言系統高效得多);另一方面,機器需要理解的絕不僅僅是人的指令(自然語言),還有一切界面元素(影像理解),更重要的是二者的無縫結合,且誤差小到不耽誤內容生產。

TNT 工作站采取的舍近求遠的做法,在圖形界面的世界中注定吃力不討好。

只有在界面隱形的人機互動中,語音操作才會成為主導,就像現在應用最為廣泛的智能音箱,基於聲音反饋的互動,是和基於影像反饋的互動,完全不同的邏輯,所以在發布會之前很多人猜測錘子要發布的革命性產品,可能是一款智能音箱,只可惜在這場革命中老羅遠遠落在了後面,早就失去了扛旗的資格。

總結一下,對於漸進式探索不耐,執意追求“革命性”(這也迎合了許多普通用戶的心理)的老羅只好將語音操作強行“嫁接”在圖形界面上,以demo級的實現度(當然也可以說是一場大型災難現場)撐滿全場,以“自殺式”價格絕了普及之路,為下一代“革命性互動” 爭取時間。

此話怎講?

在發布會結尾,老羅“狡猾地”丟出了一個彩蛋:明年將會在TNT工作站中引入眼球追蹤技術。然而,眼球追蹤早就不是什麽新鮮的技術了,如果老羅明年再次“強行”把它嫁接在工作站上,無疑又將是一場災難。因為,只有在VR互動中,眼球追蹤才有真正的施展太空。(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張遠

發現鈦媒體,72問新生機;碎片時間,系統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