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助咖啡機是如何被“邊緣化”的?

他們是在悶聲發大財,還是已敗下陣來?

文 | 孫園

編輯 | 萬德乾

圖片來源 | 東方IC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

1.自助咖啡機如何不敵咖啡新零售?

2.現在自助咖啡機都有哪些新動態?

3.自助咖啡機可能的最佳落點是什麽?

過去一年時間,中國咖啡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瑞幸的出現不僅創造了18個月IPO的“神話”,也成為行業的一條“鯰魚”。咖啡消費在線上線下之間的渠道界限日益模糊,所有品牌都在向著“如何讓消費者更便捷的獲取咖啡”前進,咖啡外賣、便利店咖啡、自助咖啡機、咖啡店等等業態陷入一場大混戰。

在這種混戰之中,瑞幸和星巴克無疑是聚光燈下的焦點,但在焦點之外,有一些曾經受到行業和資本高度關注的業態,如今卻異常沉寂,例如,風靡一時的自助咖啡機生意。他們是在悶聲發大財?亦或是已經敗下陣來?

- 1 -

自助咖啡機曾經也是資本寵兒

一年前的自助咖啡機可能沒有想到今天這般光景。

橫跨咖啡市場和無人零售兩大風口,自助咖啡機在2018年迎來高光時刻。

彼時,瑞幸“燒10億開500家店”還只是一句口號,星巴克尚未將多渠道探索提上日程,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也未曾形成氣候,中國咖啡市場還處於大爆發的前夜。

當人們還在討論中國咖啡市場尚有多少潛力有待開發、未來咖啡消費究竟是場景至上還是功能為王之時,自助咖啡機已經憑借“無孔不入”的優勢獲得了資本和市場的高度關注。

靈活的場景和布點選擇、高性價比的產品、相對輕量化的前期投入、透明可測算的盈利模型……相對於咖啡門市和外賣,自助咖啡機的生意更加簡單可控,也更容易憑借資本力量快速佔領市場。

加之無人零售浪潮下,對於無人自助設備的關注一浪高過一浪,自助咖啡機在2018年迎來資本的瘋狂下注。

據公開資料統計,僅2018年就有咖啡零點吧、友飲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7家自助咖啡機相關品牌獲得融資,儘管融資輪次大都屬於早期(B輪前),但其中也不乏億元級別投資事件。

憑借單機3-5萬的成本,不到1平米的佔地面積,自助咖啡機可以安放在辦公大樓、學校、企業、醫院等多種場景,並且能夠提供單價10-15元區間、多達10-20余種飲品類別。

在實際運營中,由於標準化程度高、進入門檻低、運維難度相對小,許多自助咖啡機品牌例如萊杯咖啡、友飲咖啡等都開放了不同程度的加盟/合夥機制。

根據燃財經披露的自助咖啡機財務模型,假設一台自助咖啡機的硬體成本為3萬元,分三年折舊,點位租金為1000元/月,每個運維人員負責20台設備,月薪6000。這些運營費用平均下來為每個月每台設備2133元。咖啡按10元/杯的價格售賣,毛利為80%,則單杯咖啡的利潤為8元。按照此模型,單機日銷9杯即可覆蓋成本,15杯就能保證盈利。

這看起來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在設想中,自助咖啡機和大眾消費品牌咖啡在同等或更高品質的條件下,擁有比門市更快的擴張速度和更高的性價比。

與這種發展優勢對應的是,截至2017年底,全國的無人自助櫃式的智能咖啡機存量為2萬台,無人台式自助咖啡機存量為5萬台,而根據咖啡市場需求保守估計,全國可鋪設500萬台設備。

但在過去一年中國咖啡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自助咖啡機非但沒有如想象中的遍地開花,其聲量隨著無人零售話題的冷卻而逐漸消減。

取而代之的是,星巴克和瑞幸門市數量的繼續擴張,前者已在150多個城市布局超3600家門市,後者截至2019年Q1門市數量達2173家;越來越多的新零售品牌跨界加入咖啡市場競爭,喜茶、奈雪紛紛推出咖啡新品;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憑借主業態搶佔生活消費和餐飲場景……等等不勝枚舉。

只是這其中少了自助咖啡機的身影,直到近日一樁收購案和瑞幸進軍自助咖啡機的消息,將這一業態再度拉回人們視野。

- 2 -

收購、業務拓展,自助咖啡機迎來第二波發展浪潮?

據燃財經6月14日報導,瑞幸咖啡內部正在籌劃名為“瑞即購”的自助咖啡機項目,該項目瞄準辦公大樓大堂、企業內部、學校等公共場所,通過APP查詢最近的咖啡機,下單並獲取領取碼,在咖啡機掃碼取杯現做,30秒即可製作完成。

瑞幸對自助咖啡機的興趣並非現在才開始,早在2018年8月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就曾經展出瑞幸與獵豹合作研發的機械臂款自助咖啡機。

相較展會上“炫技”的自助咖啡機,根據目前流出的“瑞即購”機器外觀,其佔地面積更小,機器操作過程非可視化,購買等待時間也更短。

根據機器體積判斷,大概率採用管線連接拚配。機器不含製冰功能,如包含冷飲品類,則大概率為冷水沖泡。由於採用鮮奶,而非一般自助咖啡機所用的奶粉,對於機器的運維要求更高,相對適用於封閉和半封閉場景。從以上這些因素來看,瑞幸所瞄準的自助咖啡機市場,更像是針對目前其主流客群(辦公室白領)的一次近身打法。

而自助咖啡機的老玩家們也沒閑著,據36kr報導,咖啡之翼於月初完成收購自助咖啡機品牌“萊杯咖啡”,本次收購涉及業務、團隊、軟硬體、點位、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收購完成後,雙方設備將統一使用咖啡之翼品牌,咖啡之翼旗下智能咖啡機數量將上升至近4000台。

咖啡之翼現有旗下業務包含連鎖咖啡門市“咖啡之翼”,迷你門市“小小翼”,以及自助咖啡機品牌“自由翼”。

作為自助咖啡機的一線品牌,萊杯咖啡曾獲得徐小平、吳世春、周航等投資人加注,在9個月內連獲3輪融資。據《零售老闆內參》APP(lslb168)了解,萊杯咖啡在被收購前一直處於盈利狀態,只是規模有限。

此外,也有一些咖啡產業鏈的上遊玩家們正在切入這一領域,中國最早的咖啡烘焙廠商之一金米蘭咖啡也由咖啡設備代理經銷進入到了自營自助咖啡機的行列。

這一領域似乎正再一次變熱鬧起來。

- 3 -

當優勢不再,自助咖啡機to B會是好出路嗎?

對於自助咖啡機領域來說,儘管許多品牌宣稱自己擁有咖啡機研發技術,但行業整體技術迭代空間依然十分有限,機器故障率和出品穩定性是最大挑戰。

儘管出品品質受配方、原料、機器等多種要素影響,但考慮到其目標場景和人群對功能性要求大於“品鑒”,實際上不同品牌之間的口感差異也十分有限。

因此,自助咖啡機同所有無人零售設備一樣,點位質量對於營收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無人設備,自助咖啡機最大的優勢在於密度,即更近的消費場景,但隨著咖啡新零售下購物渠道日趨多樣化,這種近景優勢也正在被逐漸填平。

諸如瑞幸截至2019年Q1,快取店佔所有門市比重已上升至91%;再例如,7-11、全家、便利蜂等依托於便利店密集布局的咖啡零售渠道在過去一年迅速增加,這將使得咖啡外賣、自取的時間成本極度降低。

通過自助咖啡機的渠道和性價比優勢來增加消費頻次或是降低咖啡消費門檻,這種設想在未來很有可能不複存在,尤其是對於放置在辦公大樓開放環境的自助咖啡機而言。

因此,封閉環境下自助咖啡機的to B生意或將成為品牌運營商們接下來的發力點,尤其是作為辦公室福利入駐企業水吧、或是投放至學校圖書館、教室等空間,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都是比較理想的運營場所。

但這不代表自助咖啡機在這些渠道下受到咖啡新零售的衝擊就會小,畢竟當下中國現磨咖啡市場最大的閱聽人還是商務白領群體,而這一群體消費咖啡,本就是為了在工作之餘有一些放鬆的空間,走下樓去買個咖啡,和同事聊兩句,坐一會兒。

畢竟對已經被新零售寵壞的消費者來說,誰還缺那幾分鐘的便利呢?

【看熱點】物美步步高曲線入股重慶百貨,西南零售新戰事

END

- 加入交流群&內容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