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是一座建在石堆中的寺院

廈門虎溪岩寺依山而建,依次錯落。借崖壁為頂,闊洞穴為室。寺中懸岩,岩中含寺。這是一座建在石堆中的寺院。寺內有享譽中外的自然奇觀——“虎溪夜月”。

虎溪夜月

明萬歷年間,名士林懋時愛石成癖,至玉屏山開拓山岩,鑿石室曰“稜層洞”,奉祀虎神。石室以一石窟為室,以一塊天然巨石為蓋。室內以無規則形狀為空間,室內頂與面相距不過兩米,散發著自然的清涼。

一進石室的正對門,供奉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石壁上以手工繪圖山石,十八羅漢分別高低錯落立於石壁上。虎神威威端坐於靠左邊石室內,虎神旁有個圓形花窗,大如月盤。花窗的正對面正是供奉著虎伏羅漢。

每當月圓之日,月光灑遍山頭,照進月夜洞,遍照虎爺,虎影投諸石壁,隨光移動,如欲一躍而起,引項長嘯。

摩崖石刻

自古文士好山林。廈門因獨特的海島生態,其山多以巨石為群。廈門的文人雅士便多了一個同好——賞石。虎溪岩寺位於玉屏山上,山上林木蓊鬱,怪石嶙峋,鳴泉清澈,岩壑幽深。寺內摩崖石刻隨處可見,講述著文人雅事,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虎溪岩寺山門外的巨岩上,有清乾隆庚申年(1740年)黃名輝行書直題的“先露一芽”四個大字,右題“乾隆庚申冬”,左署款“黃名輝題”。字幅約高4.2米、寬1.5米。山上遍布峭岩奇石,“先露一芽”所在的岩石形狀如植物的萌芽。

虎溪岩寺前有清人行書直題的“漸入佳境”四個字,右題“丁卯仲秋”,左署款“男爵邱炳忠”。字幅高1.7米,寬0.72米。

“虎溪”系清人行書橫題,字幅高0.56米,寬1.1米。“虎溪”旁是隸書橫題的“三笑”兩個大字,刻於光緒七年(1881年)。《廬山記》載,晉代廬山東林寺慧遠和尚送客以不過溪流為約,若過溪,虎便吼叫,故溪名虎溪。某日陶淵明、陸靜修往訪,慧遠送客時因談話投機,不覺過溪,虎大吼,三人大笑而別,因此“虎溪三笑”成為典故。

稜層”位於虎溪岩寺西北側,系明萬歷丙辰年(1616年)林懋時楷書橫題,每個字約1米見方,左側有行楷直行款識:“萬歷丙辰林懋時書/並手鐫。”林懋時,明代廈門人,見此山萬石崢嶸、洞穴玲瓏,遂“躬自镵剔”,並捐資開拓山岩,清理“稜層石室”等景觀,同時自書自刻“稜層”兩字於洞口岩壁上。

聽法”系清乾隆初年金成紹行書橫題,左側行書直行款跋:“為石老和尚題,山陰金成紹。”字幅高0.8米,款2.2米。據清乾隆《嘉禾名勝記》:“(虎溪岩寺)後有石門,極幽僻。門內石上鐫‘聽法’兩字。”石老和尚,即虎溪岩寺開山祖師元飛和尚。

入我門來”位於虎溪岩寺左側山門內“聽法”所在巨岩背面,系清雍正丙午(1726年)李暲的行書橫題,其右直題“丙午冬月”,左邊直款“靜樂李暲書”。字幅高約0.8米,寬2.5米。

蒸然”系1934年蘇甦行楷橫題,字幅高0.6米,寬1.3米。

摹天”石刻為名士林懋時“架梯出石外,每風動,梯輒離石尺許,余夷然無恐怖”涉險之所鐫。林懋時根據虎牙洞頂部岩石形態,以及觀瞻者視覺角度進行創作。字體和諧,氣勢恢巨集,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探幽虎溪岩

拂檻清風涼似水,籠階密樹冷如煙。虎溪岩寺環境清幽,古樹參差,碎影斑駁,古意蒼茫。宜靜心、品茶、參禪、悟道。

冰輪滿時,虎“嘯”清溪,“虎溪夜月”享譽中外。依山而建,因地製宜,虎溪岩寺走出獨特的岩寺建築風格。拾階而上,這座建在石堆中的寺院值得細細品味。(圖片來源:虎溪岩寺 攝影:照煊法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