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保增長”的手段基本用盡

北京時間8月16日晚間,京東發布了2018年Q2財報。2018年二季度京東營收1223億,同比增長31.2%;淨虧損22.8億,2017年同期淨虧損3.8億。營收增速進一步放緩,虧損加劇,京東這季財報不漂亮。據京東方面預告,2018年Q3的營收增速將低於30%。

京東宣傳的一個重點“二季度財報研發費用大漲,京東蓄力科技未來”。研發很重要,但對這家年銷售額數千億的電商平台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生態布局,再大的研發投入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增速進一步放緩,開放平台“救駕”

高速增長曾經是京東的招牌,部分投資者的看法是“不怕虧損,保持高增長率就是好公司”。

2010年、2011年京東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194%和146%,2012年回落到96%仍能令投資人滿意。

2016年增速回落到50%以下,2017年跌破40%,2018年H1跌到32%。

如果沒有阿里,京東可以用規模擴大解釋增速放緩(預計2018年上半年阿里營收同比增速比京東高20多個百分點)。

拆開來看,拖後腿的是自營業務,2018年Q2同比增速為29%,2015年同期為58%,2016年Q2更是高達78%。

主要面向平放平台第三方賣家的服務業務增速則呈“過山車”走勢,從2013年Q1的近200%跌至2017年Q3的31%,然後奮力提高到2017年Q4的55%。

2018年Q1,京東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1%,否則報表會更加難看。

毛利潤率“之迷”

2009年京東毛利潤率僅為4.8%,2011年也只有5.5%,鑒於當年開放平台業務可以忽略,基本上可推斷京東自營業務毛利潤率不到6%。

面向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的毛利潤率約為70%。隨著開放平台業務迅速增長,直至GMV佔比逼近50%停止披露,京東毛利潤率顯著改善,2016年達14.3%。但2017年、2018H1毛利潤率又開始下滑,看來“薅第三方賣家羊毛”的手段已經用盡。

“京東金融”被剝離之後,佔供應商貨款給供應商放貸(京寶貝、京小貸)、收消費者預付款向消費者放貸(收據),京東失去了這些“無本生意”,毛利潤率更加難見起色。

其實京東披露的毛利潤率始終存在一個問題:覆約支出算成本還是費用?

不花根本無法做生意的錢是成本,如飯館購食材、租房、雇傭廚師和服務生的支出。錦上添花的錢是費用,如印幾千張小廣告到處散發是銷售費用、試驗新菜肴是研發費用、設專職管理崗位增加的是管理費用。

研究毛利潤率的目的是看花掉不得不花的錢之後是否能賺錢,毛利潤低或者為負,說明商業模式有問題。

研究費用一看佔營收的比率,二看對營收增速的促進效果。

具體到京東,覆約費用顯然不是錦上添花,不管包郵還是消費者付費,總得把商品快遞出去吧。

2010年京東覆約支出只有4.77億,2011年暴增至15億,2012年翻倍為31億……2017年、2018年H1分別為259億和154億,分別相當於同期毛利潤的51%和50%。

將覆約支出視為成本,計算京東毛利潤率(履約後),發現最高點是2016年的7.2%,2018年H1為6.9%。

注意這是包含平台服務業務之後的毛利潤率。單獨核算京東自營業務,毛利潤率肯定低很多非常可能是負值!

預計2018年京東自營業務營將超過4000億,如此規模毛利潤率極低甚至為負,這是比營收增速放緩更令人擔心的“硬傷”。

開始賺錢的日子還遠

京東費用控制得比較好,最近三年半市場、研發、行政三項費用合計佔營收的比例在7%~8%之間。

三項費用中最大的支出是市場費用,2017年、2018年H1分別為149億和87.5億。市場費用居高不下,營收增速越來越低,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京東面臨的瓶頸。

2018年Q2,京東經營虧損再度突破10億,較2017年Q2放大157.5%。2018年Q1經營虧損443萬,而2017年Q1經營利潤達6.61億。

由於剝離京東金融、京東物流、對外投資損益、收入確認方式調整及股權激勵等因素,京東淨利潤的“振幅”很大,給人“天上一腳地下一腳”的感覺。

2018年Q1盈利14.8億,2018年Q2虧損22.8億。但是無論如何,京東真正開始“賺錢”的日了仍然遙遙無期。

囤貨是京東的“勝負手”

首先,囤貨能“以儲代運”改善用戶體驗。沒有順豐強大的乾線物流能力,京東趨向於盡可能預先把貸囤在前置倉庫。用戶下單買一箱酒,順豐即便空運也不如京東小哥從倉庫送過來快。

其次,囤貨可以綁定商家。假如某酒廠1個億的貸壓在京東倉庫,“雙十一”怎麽站隊還用問嗎?本打算賣88元一瓶,趕上促銷活動或認為“標價比別處高”,京東66元一瓶賣了。廠家怎麽辦?翻臉的話貨款不知何時能拿到,與京東的“合作”也泡湯了。#當年黃光裕就曾這樣整治家電廠商#

最後,囤貨在客觀上給供應商製造資金壓力,有機會將他們轉化為京東供應鏈金融的用戶。比如“京寶貝”,它的服務對象是京東自營業務的供應商。例如京東欠某供應商100萬,供應商資金周轉困難,通過申請“京寶貝”可以獲得50萬~80萬貸款,按日計息。

將倉庫面積從1000萬平米擴大到5000萬平米是京東最重要的決策。截至2018年6月末,京東運營倉庫521座,較2016年末增加35座,倉庫總面積達1160萬平米,較2017年末增加160萬平米。倉庫數量和倉儲面積增幅分別為7.2%和16%。

2018年6月末,京東存貨账面值達434億,較2017年末增長17億,增幅僅有4%。

不論是自營還是第三方賣家的貨,京東收到貨款之後都會成為“應付账款”(平均账期將近2個月)。

2018年6月末京東應付账款餘額為875億,較2017年末增長18%,低於營收增速。這種現象以前未曾有過,2015年、2016年、2017年京東應收账款增速分別為82%、54%和61%。

存貨堆滿5000萬平米倉庫,成千上兆資金沉澱在账上,或許都只是京東的一廂情願。京東放出的勝負手可能成為啞炮。

自營業務本身不賺錢,而且增長緩慢,第三方賣家又不“積極配合”,京東“保增長”的手段已基本用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