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迎“疫”而上,成都用兩年半做下一張新經濟答卷

在成都高新區,邁克生物的研發人員忙足兩個月。春節期間緊急復工,邁克生物用一周時間“誕生”西南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如今在海外疫情蔓延之際,這些試劑盒又漂洋過海,銷往西班牙、意大利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廈門遠海碼頭,港口運輸只有機器忙碌運轉,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自動化支持,讓傳統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在全國的千家萬戶,咕咚為宅家鍛煉的用戶提供了AI虛擬教練。一套智能健身系統,相當於成百上千個健身教練,同時滿足上萬人運動訓練的需求……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大城市都經歷了一場大考,尤其是傳統產業,普遍受到強烈衝擊。成都在疫情中化危為機、危中搶機,無論是硬核科技突破,還是新模式新場景的應用,都活力機甲狂潮。

回望成都這張答卷,成都蓄力之日,正是兩年半以前,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大會召開之時。

硬核戰“疫”,上黑科技!

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在武漢漢陽方艙醫院裡忙碌著,當工作人員對著手中的設備念出病人的生理指標時,患者信息就自動填寫在該設備終端上……出現在央視《新聞直播間》上的一幕,讓全國人民都認識了來自成都的戰疫黑科技。

這是四川品傑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緊急研發的方艙雲HIS系統,在武漢疫情高峰時,方艙醫院擠滿病患,從入院的預檢分診到分配床位,每天醫護人員要對數百位患者進行體溫、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測量2~4次,靠的就是方艙雲HIS系統。四川省醫院協會急救分會急救指揮與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品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傑介紹,如果用紙張來記錄這個數據量太大,而且為防止病毒傳染,記錄的紙張是沒辦法往外傳遞的,“這套系統在擁有930張病床的漢陽方艙醫院實現了全流程無紙化、移動化、物聯化。”

▲春熙路上,戴著熱成像頭盔N901執勤的城管

疫情期間,成都投入到疫情前線的“新式武器”還真不少。春熙路上人來人往,城管工作人員戴著熱成像頭盔N901執勤。光電攝影頭能夠捕捉到經過的每個人,紅外成像儀監測體溫,而通過VR眼鏡就能清楚看到每個人的體溫數據。“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100個人的體溫就躍然眼前。成都的希望深藍空調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央空調的N95”,能為中央空調回風口安裝一個類似於口罩的裝置來進行消毒殺菌,堵住中央空調傳播病毒的渠道。

▲春熙路上,戴著熱成像頭盔N901執勤的城管

如果追溯這些“武器”的源頭,不能不提新經濟發展大會上成都的目標——以科技創新、集成創新為核心的新技術取得突破,科技創新從單一創新轉向技術維度集成創新,核動力、生物醫藥等領域多項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準。

兩年多的時間裡,成都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加大對硬核科技的突破,加快構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經濟產業體系。2019年,成都頒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案,簽約華為、中德宏泰等人工智能重點項目,遴選教育、醫療、交通等17個重點領域工智能應用場景。

今年3月9日,科技部網站公布,支持成都等四城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成都的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國字號”。

戰“疫”之外的經濟引擎

戰“疫”,不僅有硬核科技在前線進行生死較量,也有後方經濟的受困與突圍。

在電影院、KTV等線下娛樂場所關閉期間,遊戲、動漫、視頻等在線娛樂企業成為逆勢向上的安慰力量。“誕生”於成都的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春節期間用戶規模迎來30%以上增長,僅在大年三十當天,《王者榮耀》便完成20億元左右流水。

大到騰訊小到十幾人的小遊戲團隊,成都聚集著近300家遊戲公司,疫情期間,這些公司紛紛按下遊戲研發、發行的“快進鍵”,還有眾多軟體公司聚焦新的應用場景危中尋機。2月10日,第二批成都城市應用創新產品清單發布,包含聚焦分散辦公、居家休閑、診療服務等三類應用場景的140個產品。

如成都雲創動力科技湧現(有限)公司推薦了一款小程序製作,可製作小程序對疫情進行手機采集,避免基層人員填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成都眾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園區EHS雲管家分散辦公智能軟體,已在甘眉工業園區、天府新區仁壽視高園區等園區應用。

“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和傳統產業轉型增長的新藍海。”當初成都新經濟發展大會上的一句判斷,在今天變成經濟增長的引擎。會上,作為成都新經濟“六大形態”之一的數字經濟被強調,成都提出抓好數據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實施大數據應用示範工程,加快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向各行業融合滲透。

▲5G熱成像運用到防疫中

到如今驗收成績單時,成都已建立 “六個一”大數據產業支撐體系,實施“數據大會戰”,匯聚城市運行643類近35億條政務數據,向社會開放57個部門1683個數據集、9946萬條數據,推動數據共享利用。成都市新經濟委主任張新宇表示,2019年成都大數據產業產值規模約270億元,同時,成都還推動5G網絡建設,實現全市所有區(市)縣5G首站開通,推進金沙車站5G智慧交通綜合體、世警會5G+等項目。

這成為成都發力“新基建”的基礎。成都市經信局局長陳志勇透露,到2023年成都將建成5G基地台8萬個以上,截止2月底,累計建成10344個,建成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基本實現了對繞城高速範圍內重點區域、重點商圈和重點景區的連續覆蓋。作為“新基建”布局的“四張網”之一,這張信息網已在成都鋪開。

36.6萬戶新經濟企業扎根成都

書寫成都新經濟答卷的,是成都的新經濟企業。兩年半以前,成都提出要打造成為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到2019年底,36.6萬戶新經濟企業“用腳投票”扎根成都,新經濟百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5.5億元,6家企業達到獨角獸標準,122家企業達到準獨角獸標準。

選擇成都,或許正是因為那份暖心。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唐勇原本揪心著投資資金,“受疫情影響,原計劃的融資進程停滯了,而研發和生產還在繼續,流動資金的短缺真的讓人壓力山大”。唐勇發愁,由於企業缺少適合信貸的可抵押物,要取得銀行貸款也並不容易,實在無法維系試劑盒開發和臨床研究。

好在,他接到了高新區工作人員萬天源的電話。過去一年多,萬天源一直負責向企業宣講解讀成都科技型企業政策,而疫情期間,他則是“一對一”服務微康生物的專員:一是落實政策,二是解決問題。幾天后,萬天源為微康生物聯繫上了20幾家銀行工作人員,有了政府背書,公司取得了融資第一步。之後,唐勇在多番對接後,最終得到了建設銀行300萬元的授信。

微康生物的故事在成都並不是孤例。事實上。企業大面積復工前提下,中小企業的最大難題是現金流問題。“在前期調研中佔到46%,”成都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盧鐵城表示,通過線上線下調查,成都市新經濟委注意到,新經濟企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對疫情期間扶持政策理解不透、防疫物資不足、融資需求強烈、市場拓展困難等。

成都市新經濟委迅速成立了新經濟企業服務專班,建立了新經濟企業紓困解難服務工作機制。比如,針對融資問題,成都聯合人民銀行成都營管部建立融資專員服務機制,對100家新經濟重點企業實現全覆蓋,同時在線上推出了涵蓋33家銀行228項政策或產品的《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信貸政策及產品服務包》。

而在線下對接,成都市新經濟委為易瞳科技對接成都銀行,獲純信用貸款500萬元,為醫雲科技和數聯銘品對接交通銀行,分別授信3億元和1000萬元。

困難時期,成都站在企業背後,為新經濟企業撐起一片藍天,企業才會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目前,成都新經濟活力指數全國第三,新職業人群規模全國第三,“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品牌效應凸顯。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編輯 官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