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首例無人車致死事件,Uber做錯了什麽?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麽?無人駕駛汽車現在上路安全嗎?這次事故給我們什麽警示? Uber 這一撞,再次將無人駕駛的爭議擺在人們面前。

本文共計3728字,閱讀時間6分鐘。

記者 | 蔡浩爽

編輯 | 趙力

“我料到了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早上看到 Uber 的這條新聞還是蠻 shocked 。”雲啟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榆镔對尋找中國創客記者說,“沒想到事故會嚴重到致人死亡,更沒想到致死事故會發生在人類安全員還在車上的時候。”

Uber 這一撞,直接撞出了一場全球性的自動駕駛危機。

美國當地時間上周日晚22點,亞利桑那州坦佩市郊區,一輛Uber自動駕駛測試車在由南向北行進過程中,撞上推著自行車在人行道之外橫穿馬路的49歲女子伊萊·赫茲柏格(Elaine Herzberg),該女子送醫後搶救無效宣告死亡。這是全球首例無人駕駛汽車致死事故。

目前,Uber 已經全面暫停在美國及加拿大的路測。

有趣的是,就在上周五,谷歌旗下的Waymo和Uber還在敦促國會盡快通過立法,將無人駕駛汽車真正帶到市場。不久前, Waymo剛剛宣布完成500萬英裡(相當於800萬公里)的實際路測裡程,並打算於今年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今天以後,不知這一計劃是否還能如期進行。

谷歌等公司用了9年時間發展技術、教育市場,而 Uber 僅用幾秒鐘的一次致死事故,就將自動駕駛推上風口浪尖。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麽?無人駕駛汽車現在上路安全嗎?這次事故給我們什麽警示? Uber 這一撞,再次將無人駕駛的爭議擺在人們面前。

1

誰的責任?

肇事車輛為裝有 Uber 自動駕駛系統的沃爾沃XC90 SUV,事發時,車輛處於自動駕駛狀態,車速為38英裡每小時,而路段限速35英裡每小時。據當地警方稱,車上有一名人類安全員掌管(The Uber vehicle was in autonomous mode at the time of the crash, though a driver was behind the wheel)。

事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根據美國媒體最新報導,當地警方可能會認定 Uber 無責。

當地警察局長西爾維婭·莫伊爾(Sylvia Moir)透露:“在觀看過車載錄像之後,我們發現無論處於哪種模式(自動駕駛模式以及人類駕駛模式),本次碰撞都難以避免,因為受害人是從暗處突然闖入機動車道的。”目前警方尚未公布事故發生時的影片。

肇事車輛的安全員也表示,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行人突然出現在車前,安全員直到聽到了碰撞聲才意識到車輛撞到人了。

直到事故發生,安全員一直未接管汽車,車輛也未有減速征兆。

“在本周日發生的這起事故中,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事件的責任方並不是Uber無人駕駛汽車。”莫伊爾說。同時,他也謹慎地表示:“也不能排除Uber車輛內的安全員面臨指控的可能。”

警方做出這一判斷,是基於人在操作汽車時適用的交規,但其實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本應該做得更好。

“對於無人駕駛的安全要求,我們的觀點是,自動駕駛應該‘Better than Human’”。國內雷射雷達創業公司流深光電CEO孫偉偉表示這是因為,相較於人類的視覺感知,自動駕駛汽車上安裝了更多的感知元件。

根據此前媒體的公開報導, Uber 改裝的沃爾沃 XC90 頂部裝有一個360度三維雷射雷達,能對周圍靜止和移動物體產生3D成像,並且雷射探測不受光照條件影響;車身周圍有360度超聲波、毫米波雷達,以及7個攝影頭,不僅能在雨雪氣象下最大限度識別其他汽車和障礙物,而且可以借助電腦視覺算法識別指示燈、行人等信號。

自動駕駛汽車主要分為感知、決策和控制三大部分。在上述條件下,自動駕駛公司 roadstar.ai 首席科學家周光認為,不太可能是感知出了問題。

“Uber的車輛均裝配了高線數雷射雷達,在硬體不出問題的情況下,這個的距離,行人肯定是能夠檢測出來的。”周光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記者,“多半是由於車輛在後面決策過程出現了問題。比如,認為這人不太可能直接進入車道。但是由於人的行為是很難預測準確的。導致了後面的事故。”

黃榆镔認同周光的觀點,“感知應該是沒有問題,只是沒有判斷到人會衝出來。”此次事故中,讓黃榆镔感到最為奇怪的一點,是 Uber 的超速問題。“自動駕駛汽車是不會自行決定加速的,人怎麽編寫程式,機器就怎麽操作。”黃榆镔猜測,Uber 此次超速有可能是迫於路況的選擇。“有一種說法是,當別人都開40英裡每小時,你開35英裡反而不安全。”

而在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副總裁何濤看來,當前無人駕駛汽車的算法也不夠成熟。誠然,行人違章過馬路是事故發生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但預測可能的突發狀況並在算法中加以解決,本就是自動駕駛的使命之一。如果連避讓違犯交規的行人都做不到,無人駕駛又要怎麽面對碰瓷、加塞兒、沒有井蓋兒等中國式難題?

2

技術不過關?

從李彥巨集乘無人車上五環違章到 Uber 的致死事故,無人駕駛頻頻以負面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自動駕駛技術不成熟,還是 Uber 技術不過關?

對於這一問題,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

“L4以上的自動駕駛上路還是要謹慎。”何濤認為,目前 L4基本的自動駕駛技術尚不成熟,硬體成本高、傳感器不成熟、軟體沒有學習到足夠多的場景、路線交通條件也不適合。而唯有路測才能學習到足夠多的寶貴場景數據,但數據不夠路測又不夠安全,這看起來似乎是個悖論。

“L4級別自動駕駛安全上路,至少還要20年。”何濤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記者。

與何濤觀點不同,黃榆镔認為,在兩三年之後,人們就可以在 Uber、滴滴等計程車服務中,體驗到無人車出行。

黃榆镔已經試乘過包括 Roadstar 等在內的無人車。 去年5月,在匹茲堡,他還試乘了20分鐘 Uber 的無人駕駛測試車。“開始感覺很新奇,坐了10分鐘後就覺得跟人開車沒什麽兩樣,速度比人還慢。”

3

激進的Uber

“無人駕駛出問題是無可避免的,但我以為,這樣的致死事故不會發生在有安全員的時代。”黃榆镔說。

黃榆镔的這句話,也反映了 Uber 在自動駕駛上采取的激進策略。

這已經不是以野心勃勃著稱的 Uber 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第一樁醜聞。自創建之日起,Uber 就是一個反叛的壞小子形象。他竭盡爭奪每一個生存、擴張的機會,此外不惜與巨頭、政府對抗。

Uber 從2015年開始發展 L4級別無人駕駛,因起步較晚,一開始就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吸納了50多名研究人員,2016年8月,更是斥資6.8億美元收購無人卡車初創公司Otto,並因此陷入與谷歌的專利紛爭(Otto 創始人是谷歌早期自動駕駛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2016年12月,同樣是 Uber 改裝的沃爾沃XC90車型在加州路測時闖了紅燈,隨後加州車管所(DMV)發現Uber這輛自動駕駛汽車並沒有根據加州的自動駕駛法規進行登記注冊。

Uber 為躲避加州車管所監管,以自己車輛上有人類安全員故而不算 L4自動駕駛為由,拒絕在 DMV登記,轉而投向在自動駕駛方面管理更為寬鬆的亞利桑那州的懷抱(2017年3月,Uber 重返加州獲得牌照)。

相比於全球首個通過無人駕駛汽車正式法規的加州,後發的亞利桑那州對無人駕駛公司敞開了更溫暖的懷抱。在 Uber 棄加州而選擇亞利桑那州時,州長Doug Ducey還親自在推特發文,表示歡迎Uber自動駕駛汽車去亞利桑那州展開測試。亞利桑那州對自動測試測試技術的規定相當寬鬆,既不要求相關公司注冊牌照,也允許上路的無人車不搭載安全員。

這一舉動在帶動亞利桑那州發展的同時,也將居民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大約一年前,也是在亞利桑那州,一輛 Uber 無人車發生側翻。據當地電視台報導,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一輛人類駕駛的汽車沒有及時減速。當時,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沒有載客,駕駛座上有一名人類,但不清楚當時是人類還是電腦在開車。

4

給中國什麽警示?

Uber 這場交通事故的原因還有待專業人士探尋,而黃榆镔認為,比下結論更重要的,是從這場事故中學到經驗。

“機器學習也是需要案例的。我看好自動駕駛是交通的未來,有了這次教訓後,我期望Uber 能把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影頭的數據都開放出來,讓其他做自動駕駛的公司也能從中學習到,如何避免這種流血事故。”黃榆镔說。

Uber 的兩次重大事故都發生在亞利桑那州,這多少對中國各個城市支持自動駕駛發展具有警示意義。

加州對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牌照的發放有嚴格規定,加州DMV要求所有注冊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僅僅以測試為用,且要受到 DMV 的監管。但Uber做自動駕駛汽車被關注的由頭就是,其在匹茲堡投放了16輛無人駕駛的Uber運營車輛。

在一段時間裡,國內外大大小小自動駕駛公司都以在加州取得路測牌照作為宣傳點,面對加州的先發優勢,亞利桑那州兵出奇招,以寬鬆的政策,不僅吸引了 Uber,也吸引了 Waymo、特斯拉等把更多的測試車輛轉移過去。目前,有600多輛自動駕駛汽車行駛在亞利桑那州的開放路線上,多於加州的200余輛。

跟美國類似,國內一線城市間以“路測”為核心的自動駕駛之爭也在今年初顯露端倪。

去年12月,北京在國內首次推出自動駕駛路測法規—— 《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路線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路線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兩個檔案,這是全國首個自動駕駛測試法案。今年2月初,北京市經信委等三部委又聯合印發《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路線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下文簡稱《測試方法》)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試行)》。這被稱為國內首個無人車“駕考”規則。

北京隱隱有成為國內“自動駕駛公開路測第一城”之勢,沒想到卻被上海截了胡。

今年2月底,上海頒布《上海市智能汽車網聯汽車路線測試管理辦法(試行)》 ,並趁熱打鐵,在3月1日公布了首段開放測試路線、發放首批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成為中國第一個開複自動駕駛公開路測的城市。

相比於北京和上海,在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中隱隱有掉隊趨勢的廣州開始主動出擊。廣州政府以寬鬆的政策引進了百度系的 pony.ai、景馳這兩家在圈內小有名氣的自動駕駛公司。2017年3月,廣州政府發布“IAB”計劃,廣州政府在法規沒有頒布的情況下,用試點的方式給pony.ai和景馳的無人車上路亮了綠燈。今年2月,Pony.ai 和景馳先後在廣州的開放路線上開始了試運營。

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雖然在自動駕駛方面一直比較低調,但深圳福田區政府也特批了一條1.2公里長的試運行路線,深圳市交通委也頒布了四塊試運行牌照,用以支持在深圳試運營的無人駕駛公車“阿爾法巴”。

不只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如重慶、杭州、武漢、長春等地,也卯足了勁兒在加快開放自動駕駛路測。工信部批準上述四個城市建立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落地最快的,今年年中就將有無人車開上馬路。

梅花天使創投的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表示:“無人駕駛必然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必須有標準進行約束。Uber無人車撞死行人很讓人震驚和心痛,不過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路線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多達100多萬。因此,每一項新技術要走向社會一定得先通過不斷循序漸進的實驗和測試,以確保安全性。就像飛機要取得適航證才能投入商業運營,無人駕駛系統也應該有官方或者權威的第三方提供評測、頒發許可證後才能上路行駛,而不是由公司自行決定是否可以投入市場。包括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所有的新科技都如是。”

點擊看 Roadstar.ai 夜間路測影片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