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 | “冰箱病”都是人的鍋,5個秘訣幫你避免

較真要點: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夏天到來,很多自媒體又開始告誡大家要警惕“冰箱病”,不能隨意食用冰箱取出來的食物飲料。那麽,“冰箱病”到底是什麽病?它真的是由冰箱導致的嗎?冰箱到底要如何使用才是合理的?

一、醫學上並不存在“冰箱病”的說法

首先,“冰箱病”是民間說法,醫學上並不存在“冰箱病”的說法。

根據一些關於“冰箱病”的報導:“冰箱病”指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後,出現腹瀉或腸胃疾病等不良反應。

這個命名很有誤導性。生活中,確實有人吃了冰冷的食物之後會出現腹瀉等不適症狀。但冰箱只是一個儲存食物的工具,它不是真正的致病原因。

二、吃了冰箱儲存的東西出現不適?原因一:這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的一種表現

有些人的胃腸並不適應低溫食物,這其實是“腸易激綜合征”的一種表現。腸易激綜合征的具體發生機理不明,治療方法也十分有限。可能跟腸道的蠕動收縮有關。一部分人受到生理或者心理的刺激,比如生冷食物或者心理緊張,就可能誘發該疾病。

該疾病可能出現在任何季節,誘發疾病的冰冷食物也不固定。只不過在夏天,一些不適應冰冷食物的人也會嘗試吃冷的食物,就有更大的可能出現腸易激綜合征。所以民間傳說“生冷食物會導致腹瀉”。老一輩的人,更有許多把夏天吃冰鎮西瓜、冰涼飲料、冰淇淋冰淇淋甚至優酪乳等,都作為“養生禁忌”。

具體到個人能不能吃冷飲,需要視自身腸胃條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三、原因二:操作不當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長出足夠的致病細菌

另一類“冰箱病”是微生物汙染導致的食源性疾病。食物中存在致病細菌,有些細菌產生了毒素。如果沒有充分加熱殺死致病細菌,或者加熱殺滅了細菌但毒素還在(有些毒素耐熱能力很強),食用後就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疾病症狀。

食物中的微生物可以分為兩類:致病的和腐壞食物的。致病的細菌吃了之後會導致症狀,比如致病性大腸杆菌、沙門氏菌、金葡菌等等。而食物腐壞菌比如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等,它們的增殖會讓食物變酸變臭。

日常環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些細菌。具體到某種食物,在不進行檢測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推測它們含有哪些細菌。

而且麻煩的是,那些致病性的細菌,即使增殖到能危害健康的地步,也並不導致感官上的變化。也就是說,當食物的氣味、質感和味道變壞,我們可以推測細菌長得厲害,其中可能有不可忽視的致病細菌,所以丟棄這些食物;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腐壞菌,卻有大量的致病菌,我們就難以從外觀來判斷。

冰箱提供了一個低溫的環境,可以有效地抑製許多細菌的生長。但是“抑製”不是“停止”,更不是“殺滅”。一方面,那些喜歡更高溫度的細菌,只是處於“休眠”狀態,一旦溫度上升就會開始生長;另一方面,有一些致病細菌,是適合在低溫下生長的,比如李斯特菌就是典型。

還有一種說法是:“冰箱裡的低溫環境雖然可能抑製細菌生長,但是對嗜冷菌產生的酶類並不起完全的抑製作用,凍製品解凍後酶將重新活躍,從而引起食品中蛋白質分解,遊離脂肪酸增加,導致食品因而腐敗變質。”這種說法沒有依據,首先幾乎所有的酶在低溫下都不會失去活性,但食物變質,尤其是導致人生病的食物變質,跟酶沒有什麽關係。其次冷凍食品化凍後正常處理食用,酶和細菌都不會讓食物變質,更不會導致“冰箱病”。但如果化凍之後沒有正常處理食用,而是在常溫下放置,它就會跟沒有冷凍過的食物一樣長菌變質。

所以,我們總是說:冰箱是一個儲存食物的好工具,但它不是食品安全的保險箱。

四、如何合理使用冰箱以避免“冰箱病”?

我們需要明白: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中有沒有致病細菌,並不取決於冰箱,而是取決於我們怎麽操作。

具體來說,首先得有致病細菌的“種子”進入食物——“種子”越多,長得就越快。合理使用冰箱的關鍵,是讓放進冰箱的食物中細菌“種子”盡可能地少。這包括:

1、 食物盡量保持分隔,避免交叉汙染。

比如蔬菜水果,雖然可能細菌更多,但並不容易生長,後面還會清洗烹飪,所以問題反而不大。而肉類更適合細菌生長,很容易與其他食物交叉汙染。熟食也很適合細菌生長,而且熟食往往輕度加熱就食用,長起來的細菌有更多機會被吃下。因此,最好把食物分門別類,分開存放,尤其是熟食一定要蓋好封好,這有助於大大降低交叉汙染的機會。

2、 保持冰箱清潔

冰箱裡溫度低,不利於細菌生長。但冰箱裡比較濕潤且營養豐富,細菌依然能夠存活並緩慢生長。把食物放進去之後,冰箱裡的細菌也就有可能沾染到食物上。所以,及時擦拭去掉冰箱裡的食物殘渣與汙水,以及清理冰箱,是減少食物被細菌汙染的重要措施。

3、 盡量及時把食物放進冰箱

很多人習慣於把吃剩的食物、開封的食物,在常溫下放置很長時間之後再放進冰箱,覺得“只要放進冰箱就行了”。其實,只要在合適的溫度下,細菌就在不停地增殖。沒吃完的食物、開封的食物,在常溫下放的時間越長,放進冰箱時其中的細菌就越多。這些細菌,並不會被冰箱殺死,而是成為“菌種”在冰箱裡存在並慢慢生長。

4、 吃多少做多少,盡量減少存放

我們說冰箱是儲存食物的好工具,那是跟放在常溫下比較而言的。對於食品安全來說,最好的儲存方法是“盡量減少儲存”和“儲存盡量短的時間”。

5、 冰箱裡拿出來的剩菜剩飯,還是徹底加熱再吃

剩菜剩飯——尤其是真的“吃剩下”而不是“提前分出來保存”的飯菜,其中往往含有相當數量的細菌。在存儲過程中,細菌又會緩慢生長。所以,從謹慎的角度出發,吃之前充分地加熱,可以把“萬一存在的細菌”殺滅。當然,如果其中已經有細菌毒素,徹底加熱也不足以保證安全,但“殺滅細菌”“降低毒素活性”,還是能夠大大降低吃出問題的風險。

本文編輯:leannaliu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