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浪領投品鈦,金融企業服務2.0“風來了”

昨日(6月5日),金融科技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品鈦(下稱品鈦)宣布完成總計約1億美元的系列融資,投資方包括新浪、曼圖資本(Mandra Capital)、STI Financial Group、順為資本、熙金資本等。

公開資訊顯示,品鈦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打造了“讀秒”智能信貸引擎和“璿璣”智能投顧引擎,在此基礎之上,為機構客戶提供包括消費場景分期、個人信貸、小微企業信貸、財富管理和保險經紀等各種智能解決方案。

今年的4月16日,品鈦曾與新加坡第二大商業銀行大華銀行成立合資公司AVATEC(華鈦科技),其核心業務是為東南亞的金融企業和商業機構提供智能信貸的賦能服務。

而更早之前的2017年10月,品鈦還曾與香港富衛集團(FWD)達成合作,二者合資在新加坡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PIVOT,面向東南亞地區推廣數字化財富管理及智能投顧技術服務。

01

強監管下的新格局: 流量、服務、資金再分工

據了解,此次新浪入局品鈦不只是資本層面的合作,雙方將在流量、數據、產品等多方面展開合作。

除了BAT等互聯網巨頭之外,新浪,尤其是微博也是眼下最重要的大流量平台之一。根據最新的數據,僅新浪微博的月活用戶就達4.11億,日活用戶1.84億,在線上流量紅利日益消逝的當下,它所潛藏的價值不言而喻。

畢竟,對於提供金融科技服務企業來說,一頭連接線上場景、一頭連接金融機構,流量的品質和成本都是最重要的環節。這不僅是前期打磨風控模型的關鍵,也是最終信貸品質的重要保證。

事實上,新浪此前也在新金融領域有過嘗試。2013年,基於新浪支付微錢包账戶的理財產品平台新浪微財富上線。但一年之後,這種管道合作為主的理財超市模式便暴露出弊端,即對於底層資產品質難以把控,踩雷問題平台中匯在線。

如果放回當時的背景之下,流量平台自己主導並介入到金融服務當中是一個主流的選擇,一方面因為當時金融機構對於金融科技公司以及相關的業務模式仍持觀望態度;另一方面專門提供相關技術服務支持的第三方企業還尚未成熟。

而後幾年,新金融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壯大,市場和監管環境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尤其,去年下半年以來,不管是P2P備案還是網絡小貸新規,不管是波及金融全行業的資管新規還是金控集團監管消息的傳出,這些都對新金融的行業發展和市場格局帶來的巨大的改變。

在強監管的大環境下,流量、技術服務、資金三方分工協作成為必然的趨勢。包括滴滴、美團等新一代超級平台在介入金融產品和服務上也都選擇了合作模式而非自己主導,例如,滴滴與新網銀行合作的滴水貸。

去年8月,新浪曾宣布成立一隻名為“Online Finance Fund”的投資基金,當時,新浪首席執行官曹國偉就表示,該基金將幫助新浪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初創公司以及銀行或保險領域更加成熟的公司達成緊密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在宣布投資品鈦當日,曹國偉表示,儘管面臨各種挑戰,金融科技依然是中國市場上有重大機遇的行業之一。隨著傳統金融機構開始智能化轉型,面向B端的科技服務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公開資訊顯示,截止2017年底,品鈦已為超過200家機構提供服務,合作方包括新網銀行、江西銀行、哈爾濱銀行、晉中銀行、興業消費金融、民生證券、雲南信託、上投摩根等金融機構,以及中國電信翼支付、去哪兒、攜程、唯品會、珍品網、收錢吧等商業機構。

02

金融企業服務2.0:從技術買賣到業務流重構

伴隨著新格局的出現,為流量端和資金端提供技術服務的第三方機構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事實上,企業服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金融領域,大量的IT系統和技術服務都採用的外包形式。

“早期的外包服務就好比修路修到了家門口,但現在我們需要把路修到廚房、修到臥室。”PINTEC集團CEO魏偉解釋到,過去IT企業在研發完一個產品成後交付給金融企業即可,但現在產品出來後如何落地、如何運營可能所面對的挑戰更大。

以信貸風控產品為例,在魏偉看來,前幾年市場上也有不少可對外輸出的風控決策模型,但那只是從局部的提升了風險判斷的效率或能力。而一個完整的信貸解決方案可能需要從獲客到貸後完全打通,“端對端”的解決問題。

“對於中小金融機構來說,不僅僅是需要一個大數據引擎,更需要合作夥伴對互聯網用戶、管道和產品運營的深刻了解,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機構重構業務流。”魏偉稱。

在他看來,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本質,就是消化業務的複雜性。如果能將複雜度越多地消化在解決方案裡面,越能提升合作方運營的效率,產品競爭力也就越強。而品鈦所追求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是類似手機裡的嵌入式芯片。

而來自於眾多長尾流量和場景入口的客戶、數據,在解決方案裡被標準化和規模化,最後被引導到金融機構裡去。

這意味著不僅要掌握科技能力,理解金融業務,還要將這種能力和理解融合並應用於互聯網的生態中。而這也是眼下,中國金融科技公司所面臨的機遇亦是挑戰。如果說金融外包1.0是IT系統的外包,那2.0就是技術+業務的深度合作。

事實上,新金融領域這股“企業服務”的風潮早已出現。去年以來,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頭更是先後宣布全面開放自己的科技能力,與金融機構有了更全面和深度的合作。

以5月18日剛剛宣布開放給金融機構的消費信貸產品花唄為例,這也是螞蟻金服繼財富號、車險分、“定損寶”、餘額寶等之後,又一個向金融機構開放的技術能力和產品。

按照官方的介紹,這並非簡單的業務導流,而是從場景、流量、用戶到數據、風控、貸後等全流程的合作。但根據不同的機構,以及不同的需求,具體合作的方式和內容會有不同。

而最近,京東金融也傳出進行了內部架構的重組,分為2C服務和2B服務兩大條線。而從收入上來看,未來更是要全面從賺2C的錢,逐步轉為賺2B的錢,即通過服務金融機構產生的服務型收入,而非擁有資產所獲得的收益。

當然,要走通2B的商業模式並非易事,一方面2B的產品和服務需要相當長的打磨期,至少要經歷一定周期和規模的驗證。另一方面這是與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2C為主的模式截然不同發展路徑和盈利模式,市場各方都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

來源:馨金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