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紅之城”重慶:一座“站立著的城市”

首發:3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勇、黃豁、陶冶

重慶像火鍋,包容、混搭、雜糅各種文化與元素,矛盾中有和諧,混沌中有秩序,人間百味盡在其中,讓人酣暢淋漓,難以忘記

飛機劃過藍天,橋上車流如織,橋下輕軌列車奔馳,長江纜車飛躍南北,江中輪船往來穿梭,濱江路上人來人往……渝中區東水門老街的一個江邊平台,近來成為重慶最新的遊客“打卡點”。

1月26日,遊客在重慶輕軌二號線李子壩站附近與穿樓而過的輕軌合影。本文照片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全超攝

在這裡用手機可以把“飛機、汽車、輕軌、纜車、輪船、步行”等六種出行方式同時囊括在一個畫面裡,然後發個“抖音”見證重慶立體交通,這讓一批又一批的遊客趨之若鶩。

近年來,國內湧現出不少“網紅”城市,但要論哪些城市最“火”,重慶肯定名列其中。洪崖洞、輕軌穿樓、鵝嶺二廠、川美校園……重慶的“網紅”打卡點層出不窮,重慶作為旅遊目的地在國內城市中異軍突起。

1月26日,遊客在重慶輕軌二號線李子壩站附近拍攝即將“穿樓而過”的輕軌。

2019年春節假期,常住人口3000餘萬的重慶共接待境內外遊客4700多萬人次,成為國內接待遊客人數最多的城市,各種有關重慶“神一樣的地形”“8D魔幻城市”的話題在網上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熱潮。

重慶紅了,不少重慶人卻覺得充滿了喜感,甚至有點困惑——遊客感覺新奇異常的山城,在本地人眼中再正常不過,“爬坡上坎,輕軌與纜車,這都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嘛,又不是景點,有啥好稀奇的?”

的確,重慶是個很難被定義的城市。別的城市“千城一面”,而重慶卻是“一城千面”。

1月11日,遊客在重慶北倉文創街區內留影。

有人說,重慶像火鍋,包容、混搭、雜糅各種文化與元素,矛盾中有和諧,混沌中有秩序,人間百味盡在其中,讓人酣暢淋漓,難以忘記。

有人說,與其他“趴”著的城市不同,重慶是一座“站立著的城市”。江、山、城融為一體,兩江環抱,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不僅城市向上生長,人的精神面貌也是“雄起”的,積極向上的。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紅”。從曾經的“山城”“霧都”“火爐”到如今的“網紅”重慶,其間必有其自我的邏輯,一個城市的得天獨厚與自我修養,使其卓爾不群,澎湃而來。

3月16日,遊客在重慶鵝嶺二廠文藝街區內遊覽。

別樣的山水之城

到過重慶的人都會驚歎於重慶各種的“不一樣”。

這是一座沒法分清東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的城市;這是一座上班都要上天入地,翻山越嶺的城市;這是一座1樓是街道8樓也是街道,2路汽車真的可以停靠在8樓的城市;這是一座高架橋可以“弄哭”導航,走錯匝道就是“一日遊”的城市……而這一切,都要從重慶特殊的地理地貌說起。

2017年3月22日,人們在四川美術學院校園內遊覽、留影。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部的平行嶺谷地區,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到了總面積的90%以上,山城名副其實。僅重慶主城區就有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等四座南北走向的平行山嶺,如同一隻伸開的巨大手掌,支撐起城市的骨架。

山勢既定,骨架已成。與此同時,長江、嘉陵江、烏江等大河,也從西、北、南各方奔流而來。大江與大山在此碰撞交匯,剛柔並濟,將奔騰不息的能量和無限的生氣活力,注入這巴山渝水的骨子裡。

山水塑造出的重慶地形複雜、景觀多樣,資源豐富、景色優美,在今天,都成了旅遊業發展的天然優勢。

坐擁大山、大水的城市形態,反映在重慶的交通和建築上,就是紅遍“宇宙”的各種“網紅”。洪崖洞、穿樓的輕軌、長江纜車、大扶梯、盤旋的立交……去年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各大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都被重慶的一個個“網紅”景點“攻佔”了。

2017年7月23日,滿載遊客的重慶長江纜車正橫渡長江。

“表面上看來,是它們超乎常理的設計引人注目,而其爆紅的深層次原因和內涵,則是它們對山、水、城三者哲學關係的空間視覺呈現。”重慶地理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海鵬說。

“一直生活在地勢平坦的地方,重慶這種依山傍水的城市,對我們來說特別新鮮,特別在交通上。”來自廣州的楊華和周思妍在重慶旅遊期間一一體驗了李子壩的輕軌“穿樓”、長江纜車以及輪渡,深深被重慶獨特的景致所吸引。

2017年8月18日,遊客乘坐遊輪在重慶朝天門碼頭附近的江面上遊覽。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表示,外地旅客眼中,山城景觀是“魔幻”的,能夠給予他們視覺上的衝擊,相較於其他一些城市越來越“千城一面”,重慶有著特別不一樣的體驗。

“國內的大城市看起來都差不多,沒有特色,一樣的CBD,一樣的街道與高樓,拍張旅遊照如果不加說明,朋友都不知道在哪裡。而重慶的城市風貌獨一無二,值得與人分享。”一位外地遊客如是說。

張海鵬認為,如果沒有山城、江城,重慶也成不了“網紅”。重慶城市的氣質和發展的優勢,就是大城與大山、大水共舞,城市無論走向何方,始終離不開山和水這兩個主題——從起於長江、嘉陵江之間的渝中半島的一隅;到1929年後突破城牆往城西山地拓展;再到後來通過一座座大橋跨越長江、嘉陵江向南北兩岸延伸;而後又借助一條條隧道打通大山,將山間寬谷連通;終於發展成兩江四岸、四山之間的城市。重慶整個城市的成長史,就是3000年與山水共舞的歷史。

2018年10月10日,遊客在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的一棵樹觀景台欣賞城市風光。

來了就是重慶人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

城頭沒得神,住了一群重慶人。

男的嘿(很)耿直,女的嘿(很)巴適。

火鍋沒得海椒他們從來不得吃……

電影《瘋狂的石頭》中的片尾曲“我是重慶崽兒”用重慶方言生動地展現了當地人對火鍋的喜愛。

起源於重慶水碼頭的麻辣火鍋不僅是重慶美食的代表,更是這座城市獨特氣質的完美展現。熱氣騰騰的火鍋,正如熱情洋溢的重慶人,風風火火,愛憎分明;而一口九宮格,什麽菜都能燙得下去,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在一個鍋裡“燙毛肚”,將重慶人開放、包容的個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1月1日,市民在重慶市南岸區街頭合影留念。

有著3000年歷史的重慶,其實一直是一座“移民”城市。秦滅六國後,不斷將六國貴族遷入四川盆地,以鞏固統治;明清兩朝,為解決因戰爭導致的人口銳減,持續數百年的“湖廣填四川”形成的龐大移民群體成為今日重慶人的祖先;抗日戰爭時期成為“陪都”和上世紀60年代的“三線建設”,都為重慶帶來了大量新市民。

位於東水門一側的重慶“湖廣會館”是“湖廣填四川”移民大遷徙的見證,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會館建築群。近年來,湖廣會館遊客訪問量一直呈上升趨勢,外地遊客從這裡了解重慶,而重慶人也在這裡讀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2月19日拍攝的重慶市南岸區南濱路一帶夜景。

“各種移民文化的交流融合,大山大水的自然環境,塑造了重慶人‘守大禮不拘小節’,開放包容、敢於創新的鮮明性格。”重慶湖廣會館館長楊路認為,重慶人的基因本身就來自五湖四海,這也造就了重慶這座城市“不排外”的城市性格,還為城市注入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基因,讓山水造就的重慶不僅“顏值”高,而且“氣質”好。

除了厚重的歷史積澱,與遊客產生直接互動的市井文化更是為重慶提供強烈的吸引力。在知乎上,“重慶為何成為‘網紅’城市?”一度成為熱門問答。

3月19日拍攝的重慶夜色。

一位網友的回答表達了眾多網友的心聲:“重慶之美固然出於青山與大江相倚,高樓與梯坎相鄰,出於那些錯落有致的建築混搭出的朋克風,但重慶成為‘網紅’的底蘊,精髓在於未曾變過的世俗而不世故,渾然天成演繹出的獨特氣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爬坡上坎的地形、重工業的基礎和嗜麻嗜辣的飲食習慣孕育了重慶人耿直、豪爽、實乾的性格特點,城市也彌漫著一種世俗而不世故的“人間煙火氣”。

陶醉於重慶這種氣息的還有年輕的導演們,從十幾年前的《瘋狂的石頭》《好奇害死貓》,到近年來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火鍋英雄》,無一不散發著濃鬱的渝派生活味。

至今,在寸土寸金,高樓林立的解放碑、觀音橋等商圈,那些繁華旖旎的黃金地段的街角巷口,仍然有仿佛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穿越”而來的陳舊雜貨鋪、小面館,與時尚、現代的CBD對比如此強烈卻又如此和諧。這些重慶人日常的生活空間,雖然並不現代也不華麗,但卻展現出質樸生活的真實面貌,深受外地遊客喜愛。

來了就是重慶人。所有看得見的“不同”,都能在這裡“和而不同”,這就是重慶的魔力。

3月16日拍攝的重慶城市景象。

新媒體時代的“到此一遊”

“76號在嗎?”

儘管才過下午3點,渝中區較場口珮姐老火鍋店前的台階上已經坐滿了排隊等待的食客,此時小桌已經排到181號。春節期間,這裡每天平均要排上400-500號。大年初三最火爆時達到了520號。要是下午1點來拿號,要等到晚上8點才能用餐。像珮姐老火鍋這樣人氣爆棚的地方,如今在重慶比比皆是。

“我是從抖音和小紅書上發現重慶的‘網紅景點’的。”來自山東的遊客王女士說。

除了自身獨特的“魔幻”立體城市形態,年輕化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重慶“網紅”之路的重要推手。

3月19日拍攝的重慶夜色。

《2019抖音春節大數據報告》顯示,春節期間,重慶超過西安、成都,成為國內“打卡量”最多的城市。自2018年4月開始,洪崖洞、千廝門大橋、軌道李子壩站的各類視頻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熱傳,激活了遊客對重慶的熱情,五一小長假時“打卡重慶”因此突然火爆。

業內人士指出,相較於以往官方主導的城市形象傳播,網絡上對重慶的推介都是遊客的自發行為。抖音、快手、小紅書等軟體的用戶多為年輕人,他們有著全新的消費觀念和出行方式,更願意去尋找新奇、特別的事物。

據攜程所發布的報告,重慶是一個年輕遊客佔比很高的城市,70後、80後、90後佔比58%,其中80後、90後就佔總遊客數的40%。他們利用社交網絡積極拉動重慶作為旅遊目的地的熱度,實現了口碑行銷。

在網絡社交平台上面傳播的重慶“網紅景點”,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旅遊景區,更多的是特有的建築和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生活場景,它們向外地遊客形象地反映著重慶的城市氣質,因此備閱聽人所推崇。

2018年,抖音與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聯合發布《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通過對369個中國內地城市、近8000萬條視頻內容分析後數據顯示,西部三城重慶、西安和成都,在抖音上的火爆程度已經超過了北上廣深。其中,重慶是最受歡迎的“抖音之城”,其相關視頻總播放量破百億。

在傳播主體方面,數據顯示,個人成為城市形象傳播主力軍。播放量最高的前100位城市形象視頻創作者,個人账號佔比超過八成。在傳播內容方面,城市熱門視頻一般有四大特點,可以歸納為“BEST法則”,即BGM(城市音樂),Eating(本地飲食),Scenery(景觀景色),Technology(科技感的設施),而這些正好是重慶所“擅長”的。

“這種新媒體時代的‘到此一遊’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它顛覆了傳統景區旅遊的概念,也給城市行銷和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重慶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說。

3月11日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拍攝的立體交通。

紅得“猝不及防”之後

2018年的“五一”小長假,洪崖洞3天共接待遊客14.2萬人次,同比增長120%,成為全國僅次於故宮的熱門景點;輕軌李子壩站出入客流量達7.28萬人次,較2017年增長141%;長江纜車平均每日接待遊客1.9萬人次,已達單日最大接待量……

紅得“猝不及防”,給重慶帶來急速增長的遊客的同時,也增加了城市管理和服務的難度:重慶絕大多數“網紅”景點從來都不是“景點”,要麽是交通工具,要麽是高樓大橋,從來沒有考慮過旅遊配套和服務——沒有人能想到一個城市的特殊地形和生活方式能夠掀起旅遊熱潮。

洪崖洞、千廝門大橋周邊每逢長假都因遊客眾多而被迫交通管制,大橋封閉成為遊客熙攘的臨時觀景台;作為市民過江交通工具的長江纜車人滿為患,遊客“排隊幾小時,體驗10分鐘”;舉著手機拍攝“輕軌穿樓”的遊客在公路乾道上穿行,影響交通安全;各種“網約民宿”在居民樓內遍地開花,不少因擾民被投訴……

“爆紅之後更需要冷靜的思考,必須針對新的旅遊需求,提升旅遊服務水準,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才能讓重慶打破不少‘網紅’迅速‘過氣’的怪圈。”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普遍認為。

從重慶旅遊相關數據看,重慶存在“遊客數量大,過夜人數少”“客人來得多,消費釋放少”等問題,一半以上的遊客集中在主城區,停留時間較短,體驗式深度旅遊不足,如何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是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去年5月以來,重慶市明確提出:“要對‘旅遊熱’有‘冷思考’,積極關注、及時回應遊客的意見建議,打造高品質旅遊,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新趨勢,加快推動全域旅遊發展,不斷提升重慶旅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為推進文旅融合和高質量發展,重慶市進行機構改革,成立了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詩和遠方深度交融,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以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

在城市管理服務中,重慶主城區的“文旅思維”明顯增強:洪崖洞設置了限流道匝系統,並在節假日高峰期進行通行引導和提示;輕軌李子壩站完成觀景台、文化牆和公廁等配套設施;長江纜車開通預約分流排隊取號系統,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在旅遊領域應用;開通了串聯網紅景點的城區觀光巴士和江上“水上巴士”,讓遊客體驗“水路並進”的樂趣。

升級,不僅是網紅景點,整個山城都在提升品質。長江、嘉陵江從重慶主城穿越而過,形成的“兩江四岸”是城市提升的獨特資源,是重慶城市發展的主軸。2018年,重慶打響了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動,以將“兩江四岸”濱江地帶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為目標,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彰顯山魂之雄、水韻之靈、人文之美的國際一流濱江帶,打造“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千里為重,廣大為慶。這就是“遠者來,近者悅”的重慶。

往期文章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