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西漢軍隊的戰鬥力為何能震懾四方?

文/王凱迪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強大的西漢軍隊曾經在西域,創造了越國陣斬匈奴單於的輝煌戰績,給世人留下了強漢的威名。那麽,為什麽西漢軍隊的戰鬥力如此之強呢?

01.雄兵之道

漢初,士兵的主要來源為征兵製,征兵和徭役結合在一起,西漢時期的平民一般需要在邊防軍與地方各服一年軍役。漢武帝時,由於連年的對外戰爭,需要大量補充兵源。

武帝時除繼續實行征兵製以外,兵源更較以前有顯著擴大:一是刑徒兵。刑徒兵包括有七科謫、惡少、徒、弛刑徒、罪人、應募罪人。元鼎五年(前 112 年),為攻打南越與西南夷,發巴蜀罪人,這是漢武帝第一次以天下罪囚充當兵員,後在很多次戰爭中皆使用過刑徒兵,這些戴罪之人雖然品行不佳,但多是好勇鬥狠之輩,經常在戰鬥中有衝鋒陷陣的奇功。

二是少數民族兵。包括匈奴、樓蘭、烏孫、南越等少數民族。這些由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在漢武帝對抗北方少數民族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漢政府對這些異族士兵分化整合的能力非常之高,很多異族將領都因為作戰勇猛而被賜予爵位。最後則是募兵,即從破產失業的農民中招募職業兵,這些職業軍隊作為常規軍隊的補充,戰鬥素質亦十分突出。

圖/西漢軍隊圖

02.南北二軍

西漢的軍隊分為京師軍和地方軍兩種。西漢初期,京師軍分為南北二軍,南軍由衛尉統率,負責保衛皇宮;北軍由中尉統率,負責保衛京師,兩軍權力總屬皇帝。漢武帝時,為加強京師的保衛,於公元前 111 年(元鼎六年)在北軍增設中壘、屯騎、步兵、越騎(南方越人的騎兵)、長水、胡騎(北方胡人的騎兵)、射聲(善射之人)、虎賁八校尉。每支約有士卒700 人。

這些部隊都是皇帝的親兵,屬於募兵體系內的軍隊,初期專門負責保衛皇室安全,後發展為西漢王朝軍隊的主力軍,一旦戰事征發,北軍便以中軍身份統轄大軍出戰迎敵,成為戰場的中堅力量。

03.期門與羽林

北軍建制擴大後,武帝又恐其不易控制,遂分別於公元前 138 年(建元三年)和公元前 104 年(太初元年)在南軍中設立期門軍和羽林軍。所謂“期門”,指期待諸殿門,以備侍衛皇帝之用。期門軍無定員,多時達1000 人,其兵源多來自隴西、北地“良家能騎射者”,是一支快速反應的機動部隊。

圖/羽林騎

所謂“羽林”,言其兵眾如羽翼之疾速,如森林之眾多。羽林軍初名“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初置時約為 700 人,後隨時增減,其來源為隴西、北地六郡或京師三輔地區“良家子”中擅長武技者。這部分力量同樣實力非凡,是西北地區的絕對軍事精銳力量。

武帝還選“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羽林孤兒”長大後編成皇帝的親兵,平時為皇帝的宿衛儀仗,戰時也派往前方打仗。這隻軍隊既然是皇家撫養,又是英烈之後,自然在軍中奮勇當先、不懼生死。

圖/漢代車兵

西漢軍隊以征兵製為主導,充分利用包括刑徒兵、少數民族兵在內的多種兵種,並且有效利用了期門軍、羽林軍在內的南北軍(常備軍)的戰力核心作用,從而使得漢朝在對外戰爭的過程中戰無不勝。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