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炎向腸癌轉化都經歷了什麼?

科研進展

1、eLife:發現的腸炎向腸癌轉化新機制

炎症誘導性腸癌,是一種由慢性炎症性腸道疾病誘發的腫瘤。《eLife》,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利用腸道病鼠類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rodentium)感染小鼠產生腸炎。結果表明鼠類檸檬酸桿菌介導的腸炎能夠促使miR-34a缺失小鼠產生腸癌,而野生型小鼠沒有腸癌發生。免疫熒光染色和流式細胞術表明miR-34a的缺失促進了腸乾細胞在腸癌中快速擴增,並招募了大量的TH17細胞在乾細胞周圍。進一步研究發現miR-34a通過靶向T細胞中IL6R和IL23R表達抑製Th17細胞的分化和增殖,通過靶向腸上皮細胞中CCL22的表達抑製Th17細胞向結腸上皮細胞的浸潤。Th17細胞通過分泌IL-17激活下遊STAT3信號通路促進結腸類器官的生長。IL-17的中和抗體可以抑製鼠類檸檬酸桿菌介導miR-34a缺失小鼠腸癌的發生。臨床數據顯示Th17的浸潤和miR-34a表達呈負相關。該研究發現非編碼RNA同時調控免疫細胞和腸上皮細胞,免疫細胞和腸上皮細胞的作用促進腸癌的發生。(生物谷)

2、基因組測序發現9%的新生兒存在患病風險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研究人員招募了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健康新生兒,以及布萊根、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麻省總醫院NICU的患病新生兒,總共159名新生兒(127名健康嬰兒,32名患病嬰兒)。這些嬰兒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標準治療,另一組接受標準治療和外顯子組測序,發現15名嬰兒存在患上兒童期疾病的風險,比例約為9.4%。他們攜帶的變異包括與心肌病和生物素缺乏相關的基因變異。此外,在這159名新生兒中,88%是隱性疾病的攜帶者,還有5%攜帶可能影響藥物劑量的藥物遺傳學變異。(生物通)

3、Nature子刊:揭示m6A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骨質疏鬆症新機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骨髓間充質乾細胞(MSCs)有條件的敲除和敲入m6A甲基轉移酶Mettl3的模型小鼠,發現Mettl3條件性敲除會帶來骨質疏鬆症的病理學特徵。Mettl3功能喪失會導致骨形成受損,成骨分化能力不足和骨髓肥胖增加。通過m6A MeRIP-seq和RNA-seq技術發現Mettl3缺失的MSCs存在PTH調控基因表達的全局下調,提示PTH/Pth1r信號軸可能是Mettl3介導的m6A甲基化對MSCs命運的影響通路。另外,Pth1r過表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逆轉MSCs向脂肪細胞的傾斜分化,改善成骨,進一步證實了PTH/Pth1r信號通路是mettl3介導的m6A修飾控制MSCs譜系分配的新機制。該研究結果證明了m6A在MSCs中發生錯誤調節所帶來的病理學結果,並揭示了骨骼健康和患病過程中的新型表觀轉錄機制。(生物通)

4、發現孤獨症新基因PAK2並闡述其致病機制

《Cell Reports》,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和中南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孤獨症患兒進行大規模測序分析後發現了一個位於PAK2激酶結構域的新生無義突變位點(C1435T),同時還在另一名孤獨症患兒中發現了一個包含PAK2基因的新生缺失片段。通過構建基因敲除小鼠,該研究發現Pak2 基因缺失會導致神經元突觸密度降低,突觸可塑性受損以及孤獨症樣行為。分子機制研究顯示,調控肌動蛋白的關鍵分子LIMK1和Cofilin磷酸化水準以及這些分子調控的肌動蛋白聚合水準在PAK2雜合小鼠海馬和皮層中顯著下降。通過建立PAK2缺陷細胞模型和胚胎電轉試驗,該研究還發現PAK2-C1435T在體內和體外都能夠影響PAK2的功能,進而會在皮層發育早期影響神經元遷移。最後,他們還發現PAK2缺失可廣泛地干擾多個與孤獨症相關的功能網路,這也顯示出PAK2/LIMK1/CFL調控的突觸細胞骨架是孤獨症相關基因突變後共同影響的通路。該研究確定了PAK2在腦發育中的重要功能,並闡明了其在孤獨症發病中的內在分子機制。(生物谷)

產業及政策動態

1、Guardant Health:推出僅供研究使用的癌症複發液體活檢檢測Lunar

Guardant Health:推出一項僅供研究使用的癌症複發液體活檢檢測Lunar,並計劃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臨床版本。該檢測是一種基於靶向測序的cfDNA檢測,通過添加表觀基因組分分析,在其Guardant360液體活檢基礎上進行腫瘤突變分析。公司2018年收入比2017年增長了94%,受其臨床檢測及與製藥公司的合作關係驅動。目前,公司正在開發Lunar檢測的第二版,將用於早期檢測,專註於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肺癌和胰腺癌。(Genomeweb)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