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換年輕人的血,可以變年輕?

上海市血液中心傾情奉獻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長生不老,返老還童,是古今中外多少帝王的千古一夢。從醫學角度來講,很多疾患由衰老而來,大都是普遍性的醫學難題,能解決其中任何之一,都將是震撼性的重大突破。如果有一種「萬應良藥」,號稱可以治療眾多「衰老性疾病」,讓年邁的人恢復年輕與健康,這是何等神奇!簡直就是傳說中的「不老泉」(Fountain of Youth)。

這讓世人夢寐以求的「不老泉」究竟是什麼呢?

有個叫「Ambrosia」的公司給出了答案,而且簡單的讓人難以置信:輸血。更準確地說,是輸年輕人的血漿

1

「年輕血液」之謎

輸年輕人的血就能讓人變年輕,這聽起來有上古傳說的味道,彷彿血液是一種神秘的中介,可以將供血者的生命與活力傳遞給受血者(倒有點像吸血鬼的傳說)。這種「因果鮮明」得一目了然的理論讓大眾喜聞樂見,很有「感染力」,而X醫生也總是本能地報以懷疑。

把年輕者的血液輸給年老者,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年老者與年輕者共享血液。怎麼做呢?人們從150年前就開始了嘗試:把不同年齡動物的循環系統相聯結,讓它們共享血液,這個叫做「聯體共生(Parabiosis)

「聯體共生」的思路是,通過相聯通的循環系統,年老動物獲得來自年輕動物血液中的物質,比如某些激素或細胞因子,從而得到「新生」。人們用多種動物做過嘗試,比如水母、蛙類和昆蟲,但獲得成功的還是我們的哺乳動物親戚——嚙齒類動物,也就是老鼠。

2

「聯體共生」之潮起潮落

1864年,法國生理學家Paul Bert將兩隻大鼠側腹部皮膚切除一部分,然後縫合在一起。在組織癒合的過程中,兩隻大鼠的毛細血管和肉芽組織互動增生,逐漸長成一體。Bert對其中一隻大鼠注射液體,發現液體進入了另一隻大鼠體內,說明它們的循環系統是相聯通的。Bert也因此獲得了法蘭西科學院獎。

上世紀50年代有個著名的「聯體共生」研究。人們把兩隻大鼠聯體,給其中一隻每天吃糖。顯然,由於循環相通,它們的血糖水準是一致的,然而,只有每天吃糖的那隻大鼠得了齲齒。

1956年,康奈爾大學的生化學家和老年病學家Clive McCay將69對不同月齡的大鼠「聯結」起來,觀察到年老大鼠的骨骼重量和密度都有所增加,向年輕大鼠接近。1972年加州大學的一項類似研究顯示,年老大鼠的壽命比對照組延長了5個月。

儘管有一些令人感興趣的結果,但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一面。比如McCay 的大鼠死亡了11對,原因可能跟組織排異有關,被稱為「聯體共生病」。

1970年代對於聯體共生的研究熱度達到高峰,然後又迅速消退了。可能是當時的技術手段不足以對影響因素進行精確分析,另外,實驗動物倫理上也存在障礙——將兩隻老鼠強行聯結在一起,對它們的「鼠生」影響巨大,如果不能調適,那結局可能就是兩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悲慘命運。

3

「年輕血液」風雲再起

在數十年的沉寂後,「聯體共生」與衰老的相關研究2005年有了一個重大突破。在史丹佛大學乾細胞生物學家 Irving Weissman的實驗室 ,一對博士後研究員夫婦Irina Conboy和Michael Conboy將2-3月大的小鼠與16-19個月大的小鼠聯體,大概相當於人類的10歲和50歲吧。5周後,他們發現年輕小鼠的血液增強了年老小鼠肌肉與肝細胞再生修復的能力,而且也讓衰老的乾細胞獲得了重新分裂的能力。

在技術進步的同時,對動物的關愛也在進步。現在的研究者會使用遺傳背景一致的小鼠以減少免疫排異;選取性別、體格一致的小鼠配對,並在聯體前先讓它們共同生活至少2周。看起來聯體小鼠飲食行為均正常,也能再分開生存。

2014年,Conboy夫婦彷彿發現了「年輕血液」中的秘密:催產素。這一激素在分娩中可刺激子宮收縮,卻神奇地與抗衰老有關。在注射催產素數周後,年老小鼠的肌肉修復能力就得以增強。在這個時期,其他一些聯體共生研究發現,年輕血液能促進年老小鼠脊髓損傷的修復;增加腦和嗅覺系統神經元的形成;逆轉心臟壁的增厚。

同是2014年,同在史丹佛大學的Wyss-Coray的文章在《自然》上發表,他的研究顯示,「年輕血液」可以促進年老小鼠神經元的生長;反過來,年老血液則可以減緩年輕小鼠神經元的生長。重要的是,Wyss-Coray的研究還顯示,無需將小鼠聯體,交叉輸注血漿同樣可以獲得上述結果。

此時,該Ambrosia公司登場了。

4

Ambrosia說有錢能得永生

Ambrosia源於古希臘語,意思是神的食物(the food of the Gods),也是奧林匹斯山諸神得以永生的源泉。

Ambrosia公司成立於2014年,業務只有一項,就是一個叫做「年輕血液計劃」(Young Blood Project)的臨床試驗。這個項目要招募600名35歲以上的志願者,在2天裡輸注1.5L血漿,血漿來自16-25歲的年輕人。

一般藥物臨床試驗招募志願者,要給志願者一定的補貼;而要參與「年輕血液計劃」成為「志願者」,還要交納8000美元,顯然,這個計劃不是面向普通人的。比如Ambrosia公司的客戶——對不起,是「志願者」——Peter Thiel,就是著名矽谷投資人、PayPal(你可以理解成美國的支付寶)的聯合創始人。

沒錯,有錢人才是Ambrosia公司的目標客戶——哦, 「志願者」。2018年2月,Ambrosia公司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西棕櫚區(號稱美國「真正富人區」)辦了個「健康論壇」,門票195美元。該公司宣稱,通過輸注年輕人的血漿,不僅可以讓人健康長壽,而且可以治癒與衰老相關的諸多慢性疾病。

這些疾病包括失憶、癡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多發性硬化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心臟病,甚至還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X醫生不禁暗道,果真如此,這能拿多少諾貝爾獎啊!

5

FDA發出警告

Ambrosia公司的廣告引起了很大爭議。眾多生物醫學專家,包括從事聯體共生與衰老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對此提出批評。比如前面提到的Michael Conboy,他認為Ambrosia公司所宣稱的年輕血漿輸注的作用並無確切證據支持。此外,Ambrosia公司對志願者的招募更像是一種商業行銷行為。

在單一遺傳背景、環境和行為受到嚴格控制的實驗動物中觀察到的某些現象,未必能夠重複驗證,更不能簡單地應用於人類。以藥物研究為例,在基礎研究和動物實驗之後,還要進行Ⅰ、Ⅱ、Ⅲ、Ⅳ期臨床試驗,逐級對人體藥物代謝、安全性、療效、適用範圍等進行驗證,還要對所能獲得的收益(治療效果)與可能的風險(如不良反應)加以權衡評估。

2019年2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和FDA生物評價與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博士聯合發布聲明,警示消費者注意,一些商業機構所宣稱的 輸注年輕人血漿的治療作用缺乏證據且有安全風險

6

輸血有風險,應用須謹慎

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成分,將血液中的細胞成分,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去掉,剩下的就是血漿。血漿輸注是醫院臨床的一種常見治療措施,主要是為了治療凝血障礙和大量失血的救治。

用於臨床輸注的血漿都來自血站。符合健康標準的獻血者所捐獻的全血通過離心分離得到紅細胞與血漿,有時還有血小板。血站所供應的所有血液成分都必須對輸血傳播感染(如B肝、C肝、愛滋病、梅毒、人類淋巴細胞病毒等)進行嚴格的檢測,並且符合質量要求(如血漿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在保障其療效的同時儘可能減少風險。但,血站不會將血液成分按照獻血者的年齡加以區分,更不提倡給缺乏適應症的患者輸血。

因為輸血有風險,應用須謹慎。

就血漿輸注而言,首先有發生過敏反應和循環超負荷的風險;其次,還有發生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的風險;另外,也不能排除輸血傳播感染的風險。

輸血是有風險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強調輸血應遵循不可替代原則,即:除非必要,不要輸血。

目前Ambrosia公司的網站已停止志願者登記,僅掛一條公告:遵照FDA的警告,本公司已停止對病人的治療。

長生不老的夢可以先醒一醒了。

【免責聲明】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本文非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