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人機防疫,你看到的和你不知道的

文 | 唆麻

毋庸置疑,同樣是沒有硝煙的“戰疫”,同樣沒有特效藥,但相比 17 年前我們不僅有了外賣、電商、網約車支持生活保障,更借助醫療AI、自動駕駛、無人機極大地助力了疫情的防控。

從為火神山上空提供覆蓋 6000 平方米持續 10 小時的照明助力夜間施工,到 1 小時內完成上海居民小區約 1 萬平方米的消毒噴灑作業,再到喊話呼和浩特農村老奶奶“不要出去不要亂跑”……

無論是在搜索引擎還是社交平台,只要用“地名+無人機”作為關鍵詞,你幾乎能找到上至繁華鬧市,下到 10086 線小城,甚至疫區一線,都紛紛借著無人機發起了“硬核防控”的新聞。

但硬幣不止一面,無人機參與防控亦不乏質疑。有人認為其噱頭大於使用,有人將其定義為一場商業作秀,也有人對成本、效率、安全性都提出了質疑。

無人機為何參與其中?企業又是以何種模式與相關部門共同推進落地?對於行業而言,究竟又意味著什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到了參與其中的從業者,以此還原一些真實情況。

01 “都是主動來找我們的”

稍微留心一下各路關於無人機助力疫情防控的報導,不少吃瓜群眾都主動將其與大疆掛了鉤,但事實上除大疆之外,包括極飛、千尋位置、曜宇航空都參與到了疫情防控之中。

從喊話、巡查到消毒,物資運送,測繪建模,搭配紅外熱成像測體溫等,各家無人機供公司都基於自身優勢,選擇了更加擅長的領域參與到疫情防控之中。這一點,很大程度上與無人機行業的不斷細化並找到具體商業化場景有關。

除面向大眾的消費級無人機的研發銷售以外,產業鏈條之上還有眾多企業:比如以植保機切入智慧農業的極飛、打造分鐘級瓦片地圖製作、識別、及搜索平台的曜宇航空。

換言之,大眾層面的曝光其實並不能為他們帶來直接受益。

曜宇航空 CEO 楊鎮全告訴我們,他並沒有看到無人機企業聯合起來主動推進,或是各地相關部門率先發起,而是陸陸續續就看到一些應用先後出現。

比如曜宇航空,一開始並沒有將“輸出能力”作為援助方向,而是和其他行業一樣發起了捐款。直到大年三十當晚,醫院物資不足對外求助、確診數字快速上升等一系列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如果能用無人機空投些東西去就好了。”

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楊鎮全很快了解到各地相關部門與無人機企業的合作模式,最主要的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採購,但會面臨特殊時期庫存、物流等諸多限制,所以一般是既和無人機有長期合作又有政企部門的運營商會採用。

另一種則是租賃,主要適用於情況更加緊急的用戶;最後一種則相對較少,主要是有的部門其實以前就已經接觸過無人機,希望為疫情防控的具體工作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楊鎮全表示,也的確有一些當地完全沒有接觸過無人機,在看到新聞後才意識到所在社區、廠區可能有需求的情況。比如曜宇就接觸到在一些相對偏遠的地方,有人不識字,聽不懂國語,用方言喊話是最靠譜直接的方式,但更多還是基於自身的情況和需求靈活地選擇不同模式。

不難看出,一些最基礎的溝通環節其實並不是從零開始。

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也在採訪中向我們透露,無人機參與城市管理實際上在一兩年以前就已經開始了推進,這次疫情主要是把工具利用起來,把無人機等設備的操作技能培訓重視起來:

“人機本身已經是很常用的工具了,從政府和專業機構的角度來講,早就過了知不知道的階段,買沒買過、人員技能有沒有才是目前的主要階段,少數機構更是已經到了擅不擅長的階段。”

楊鎮全也在採訪中提到了這樣一個細節:在目前的項目之中,除了主動捐贈的那部之外,其余項目無論是以前是否接觸過無人機,都是主動上門尋求曜宇航空援助的。

而此前打下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無人機企業援助項目的落地。

“順暢”是楊鎮全在回答“項目執行配合程度”的提問時提到最多的一個詞。無人機本身有其特殊性,因為涉及到調試、組裝等方面,必須得有工作間、試飛場地才能完成,所以無法遠程辦公。

他透露,為了服務到更遠的地區,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民飛組織都各自發揮了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共同想出了很多辦法,而當地的民眾也表示了歡迎。

02 疫情之下,效率減半

儘管無論是相關部門、合作方、民間組織乃至普通民眾,都為無人機企業提供了很大幫助,但疫情對於交通、物流的影響,以及人與人面對交流缺失,還是極大地影響到了無人機的交付。

無人機有著嚴格的測試標準,比如,曜宇航空每一架無人機出貨前都會經歷的嚴格的 5 小時測試。按照規定,如果測試到 3 小時發現問題執行調試後,依然需要從第一小時重新開始。

疫情爆發,需求提升但人員卻難以到位。有的同事被“困”在湖北,有的同事出不了小區,硬體出不來,人員到不了……此消彼長之間,使得落地效率大為降低。

正常情況下,以目前最常規巡邏監控項目為例,比如曜宇航空以往只需要 2~3 位同事參與,兩天之內就能完成交付;但在如今情況下,現在則需要 3~ 4 天才能完成。

這其中,一方面源於項目量暴漲,以及在出貨、操作等諸多環節都會加入針對性措施;

大疆的《無人機輔助防疫作業技術規範》中就明確寫出:“結束當次飛行任務後,短時間內不再起飛需要裝箱時,應使用醫用酒精棉擦拭槳葉、機體,並且準備乾淨的一次性無紡布擦乾。”曜宇航空也表示在出貨都會消毒操作,並為客戶提前樹立好相關提示。

另一方面,則是有更多時間花在培訓、維護等環節上。

“現在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培訓,更多的售後、更多的支持。以前可能都是專業的人,現在有一些剛剛接觸的人,我們現在要把更多的時間去支持他們,讓他們用得更好,發揮出效果。”

楊鎮全坦言,創業團隊很難為了應付疫情防控工作臨時擴大團隊,面對如今暴漲的業務量不得不帶頭全員頂上前線,24 小時響應援助項目中售後相關的訴求,為原本支持部門的同事分流。

謝闐地則明確指出,項目落地之後面臨也存在無法將價值最大化的問題,目前大疆已經讓技術人員跟進,一旦出現好的案例和使用方法,就會在測試並形成規範的方案後與渠道和客戶共享。

換言之,客戶對於無人機認知程度的參差不齊,是援助落地中的一大難點。

正如謝闐地所言,各無人機企業以往所瞄準的賽道、產品/服務的特點大多有所不同。這使得同行之間、相關部門之間也很難輸出成熟、通用的方案供各地“抄作業”。

在無人機領域,固定翼與多旋翼多年來一直各佔半壁江山。通常來講,前者航時更長、載重更大,後者則在應對複雜地形、穩定性、安全性和超高測量精度上有更好表現。

多旋翼無人機實現了長航時,長航時帶來的效率提升、保養成本下降,一方面的確更好地滿足了地形複雜鄉村等地的需求,但也同時帶來上手難度的提升。

據了解,在無人機喊話的路徑其實是一個“S”形,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覆蓋整個區域,而曜宇航空 2 小時長航時產品目前能覆蓋的區域是 3~5 平方公里。如何設計好路線、既沒有盲點又能兼顧往返的電量充足,就需要對於曜宇航空的產品有更深的了解。

儘管疫情帶來了成本的成倍提升,但無人機行業沒有一家將其視為“生財之道”。

“你們隨便上網都可以搜到各家產品的價格。我很開心地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無人機因為疫情漲價,我們同行沒有人發國難財。不僅如此,有很多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像我們這樣不大的公司也開始發起募捐,我覺得這都是蠻好的。”

楊鎮全如此說道。

03 疫情是敵人不是契機

大多數人都將這一次參與到疫情防控,看作是無人機走向更大舞台的一次契機。比如,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也在前兩天表示,將長期看好保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機等在內的“泛機器人”。

所以,儘管被大多數媒體冠以“硬核”的標簽,但在從業者看來這並不能說明什麽。比如楊鎮全就在採訪中指出,過去幾年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才有了此次“集中展示”的機會

“疫情是我們的敵人不是我們的契機,只是這次大家都呆在家看了更多的新聞關注到了我們,我們平時在很多領域都在默默的前行。”

但事實上,無人機其實並沒有很好地完成所有預料中的防疫工作,很多“看上去很美”的場景並沒有很好地實現。無人機要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點,才可能在未來的防疫工作中提供更大的價值。

京東物流無人機送貨

比如被寄予厚望的物流場景,無人機目前只能針對極其個別的在家隔離人群偶爾提供一次物資配送。背後的原因不只是成本,目前亟待提升的魯棒性,還並不能支持大批量推廣使用,依然存在炸機傷人毀物的可能性,更別提突發情況的快速部署、空域協調等問題。

又比如通過和時空大數據的結合分析疫情之下的人流、車流變化,無人機便能大大提升疫情預測和防範的效率,但目前的 5G 鋪設運營商優化進度,仍不足以支撐其落地。

潛力的確很大,但對於的行業而言,“防疫無人機”的“風口”已經再難以被一家公司推動。

在楊鎮全看來,隨著行業在過去幾年的洗牌,設計、研發、產品化,量產,這一系列能力的公司已經不多了,如今大家都已經確定了各自領域,誰能分擔出自身的精力與資源就能構築壁壘。

而更可能出現的模式其實是,延續前幾年的所謂“無人機+”的路線。

防疫作為行業應用,只有具備防疫技術人員、運營人員、資源提供方等多個環節資源的集成商,才更有可能充分地挖掘行業特色,以整體解決方案找到無人機與防疫工作的結合點。

比如,生物/防疫賽道的公司,採用了無人機提升工作的執行效率,背後還有一整條人才培訓、藥物研發與生產的產業鏈作為支撐,可能更加合理。

如果只是著眼於當下,成為更深層次的思考與關注,或許是對於無人機行業最大的收獲。

空中巡檢助力復工複產

在謝闐地看來,無人機的本質是讓地面上的人,輕鬆低門檻地獲得低空空間中的坐標點。使用和管理空間資源的能力是一個新能力,所以無人機的使用,其實推動人們將疫情作為一個切面,去觀察城市的管理能力這一重要的議題:

“決定採購和補充人員技能的事情,決策鏈條很長,一線乾活的使用者、採購和資產管理者、高層決策者的出發點和思考角度都不一樣。”

楊鎮全則指出,儘管此前國外在面對地震、海嘯、山體滑坡時,也會大量使用無人機進行現場勘探,推進方案制定和指揮。但從沒有出現過像中國此次新冠病毒爆發後,眾多無人機公司短時間之內就落地了各種應用場景,立刻開始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

“我還是挺欣慰挺開心的,看到我們和同行很多人做了很多的事情。”

楊鎮全感歎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