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窯生產禦用貢瓷,朝廷怎麽付錢?

說起宋代的五大名窯,名聲響亮的無人不知,而耀州窯雖然作為民窯沒有入選,但是也因為其獨有的特色,它的傳世作品的名氣絲毫不落這些“國企製造”。

耀州窯在宋代北方的青瓷窯場中頗負盛名,堪稱翹楚。在茶聖陸羽的眼中,鼎州(即耀州)出產的青瓷茶碗僅次於越窯,質量是非常好的,因而歷來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稱。

《茶經》:“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嶽州次,壽州、共州次。”

《宋史·地理志》:“耀州貢瓷器”;

《元豐九域志·卷三》:“耀州華原郡土貢瓷器五十事”。

耀州窯效仿越窯的技巧,博采各地青瓷優點,與南邊的龍泉一道,成為了那個時期最為著名的兩種青瓷。也正因它有別於龍泉的那種粗獷中帶著一點細膩的美,有時也會入選服務宮廷的行列。

一處民窯,如何入得了采辦皇家器皿的官員法眼?這文獻是不是真事兒?我們先來看一個物證。

1984年,陝西省銅川市(古代耀州)第四中學操場“五代黃堡窯遺址”挖出了10多片“官”字款殘片。北宋時期,刻“官”字款的瓷器有很多窯口,比如耀州窯、龍泉窯、越窯等等,其中以定窯為最多。

“官”字款出現的年代集中在晚唐、五代和北宋。古瓷愛好者通常見著“官字款”,心裡基本有個底(當然,是在排除了後人作偽時)——那就是這曾經就是在北宋為宮廷禦用生產過瓷器的證明。

那麽,作為民窯的耀州窯為何能為宮廷燒造貢瓷呢?其實歷史上,貢瓷從來就不一定是官方創立的窯口,史料證明,在北宋之前,都是沒有官窯這個概念的。

在官窯產生之前,皇家禦用瓷稱為“貢瓷”,這類瓷器都不是官辦瓷廠,而是民辦窯廠,基本就是兩種供貨方式——

地方官員從民窯中挑選、採購一批批出窯的精品,進貢宮廷;宮廷直接下單某窯口派專員對接“貢瓷”生產事宜,相當於“外包”。

這種貢當然不能是白給,朝廷是要花銀子的。不過史料中暫時還未見現銀支付的,都是走“賦稅減免”的形式給民窯付款訂購產品。

貢瓷燒製的款式、品種以及驗收的質量標準都得由朝廷說了算,由專門負責此事的官員提供圖紙和具體要求,到驗收時,再派專員到當地驗貨,只有品質合格的才會被帶走,記在账上,這才算是真正被朝廷購買了。

到了京城時,一般還需要再挑選一遍,尖貨中的尖貨,才能拿去給皇帝嬪妃使用,稍差一點的,就在宮門口賣了創收,由於這些瓷器的品質千挑萬選,手頭寬裕的貴族和富商都會願意購買。

除了生產貢瓷,耀州地區窯場承接得最多的業務,還是燒製生活實用器。說得通俗點,只要你畫個圖紙或給個樣品,然後手頭有銀子,匠人們就能完美打造出你要的瓷器。

五代到宋期間,皇宮和百姓家中都有耀州窯,只是品質不同,這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少有的,可以說下接地氣,上有貴氣的一種瓷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