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元春:當前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展望與建議

  意見領袖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5%,超出市場預期,尤其是一些分項數據,如出口、消費和房地產銷售等,展現出較強活力。另一方面,CPI和PPI等價格指標偏低,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仍然偏高。不同數據之間展現出的矛盾性,讓市場對當前我國經濟真實溫度的判斷產生較大分歧。

  如何評價我國一季度經濟表現?經濟復甦到了什麽階段?如何評估經濟復甦的持續性?消費、出口和房地產後勁如何?結構性就業壓力何解?宏觀經濟政策下一步如何發力?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就上述問題接受了CF40研究部的訪談。

  劉元春認為,一季度經濟表現整體好於預期,但供需之間復甦不同步,結構性特徵明顯。這種結構性分化和復甦的不同步,在短期來講是正常的也是可接受的。但對宏觀經濟政策而言,一定要高度重視供求雙方復甦不同步所帶來的內生性收縮性效應,進一步加大擴內需的力度,提高政策前置水準,使得中國經濟從疫後復甦的第一階段——社會秩序常態化和交易常態化階段,快速進入到第二階段——利潤修複和資產負債表修複階段。

  具體而言,財政政策在節奏和力度上可以適度加強,尤其是中央財政要發力。財政支持民營企業和保政府基層運轉都應該有新的思路。

  對民營企業而言,三年疫情對企業的衝擊仍處在持續釋放階段,市場主體可能都面臨瓶頸,從疫情重啟階段到全面恢復階段,需要再調整和再定位的過程。在這個節點上,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非常重要,特別是要對中小企業進行補貼,而不只是減稅降費。

  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要有高度的戰略性的認識,思考是否需要像2014年那樣進行新一輪的新老劃斷,以及是否需要在支持地方基層運轉方面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力度。

  對於青年人就業,需要有一些針對性措施。建議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基金,專門構建一些新的適合大學生的以工代賑項目,推動中高端製造業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增加崗位與大學生就業目標和預期的匹配性等。

  以下為訪談實錄。

  1、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分項數據則有強有弱。您如何評價中國一季度經濟復甦的總體情況?

  劉元春:一季度經濟恢復整體比市場預期要好。原因在於:

  第一,疫情政策實施“乙類乙管”以來,我國社會秩序和交易秩序的恢復比歐美和東南亞都快,為經濟增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第二,在大家對外部環境和房地產整體不樂觀的情況下,一季度出口表現和房地產市場恢復情況明顯超預期。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出口56484億元,同比增長8.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8%,降幅較上年末收窄近一半;全國建案銷售面積2994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進一步收窄,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回正,同比增長1.4%;建案銷售額30545億元,增長4.1%,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7.1%。

  第三,地方政府開年全力“拚經濟”、爭取“好采頭”,換屆效應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

  但是,復甦本身不是整齊劃一的,存在結構性特徵。比如供給端復甦快於需求端復甦,服務類復甦快於第二產業復甦,更為重要的是國有企業復甦明顯快於民營企業復甦,大中型企業復甦快於中小企業復甦。

  擴張性政策下的經濟復甦存在不斷滲透和傳遞的過程。這種結構性分化和復甦的不同步,在短期來講是正常的也是可接受的。

  2、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3%,PPI同比下降1.6%。近段時間,由於價格指標表現偏弱,市場出現了較多對通縮的討論。您對此怎麽看?您對二季度以及全年我國通脹表現有何預期?

  劉元春:第一,CPI和PPI價格走低並不代表就是通縮,這首先就要從概念上明確。

  第二,當前價格走低確實表明存在供求不平衡現象,但這種不平衡並不體現為需求收縮,而是供給復甦快於需求復甦,原因在於擴張性政策存在一定的時滯,特別是擴內需政策還有較為強烈的時滯

  第三,CPI價格回落主要來源於食品端價格回落和能源價格的波動,而3月核心CPI同比增長0.7%,增幅實際上較1-2月呈現低位回升而非下降,核心CPI才是衡量宏觀供求狀況的核心指標。

  第四,PPI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基數效應有密切關係。最為明顯的就是去年俄烏衝突導致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但近期石油價格則明顯回升,這使得PPI的表現有明顯的輸入性特徵。

  總的來說,當前價格指標的下降具有季節性、輸入性、臨時性的特徵。

  展望二季度,隨著豬肉等食品價格見底和能源價格的調整,我們認為在內需擴張帶動下,供需將逐漸實現平衡,價格會走出目前這種相對低迷的狀態。

  從全年來看,預計核心CPI能夠從目前的0.7%回升到1.0%左右,總體物價水準可能從一季度的1.3%回升至並穩定在1.5%-2%的區間。

  需要說明的是,全年物價回升的趨勢是確定的,但回升幅度還面臨較強不確定性,包括食品價格存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波動也可能使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等。

  3、您如何評估後續我國經濟復甦的持續性?您對二季度和全年經濟增速有何展望?

  劉元春:總體上是審慎樂觀的。基數效應就決定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回升是沒有問題的,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速度很可能較一季度有較大幅度的跳躍性變化。

  全年來看,趨勢性復甦很明確,但其中可能存在很多波動和反覆,復甦過程可能比較複雜。一個重要原因是從疫情重啟效應向常態化的資產負債表修複再到資產負債表擴張還要經歷一個過程,這一過程如何發展,取決於政府財力和政策可持續性。

  目前來看,中國宏觀政策空間仍然非常充分,但地方政府存在顯著分化,債務問題製約了部分地方政策進一步擴張的能力。另外,房地產業風險如何進一步化解?更重要的是外部環境,雖然一季度外需呈現逆市上揚的狀態,但是從全球經濟來看,未來全球經濟會否出現二次探底還存在不確定性。

  4、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您認為,與疫情前相比,當前消費恢復到了何種程度?從上半年乃至全年來看,消費反彈力度會有多大?

  劉元春:如果將疫後中國經濟復甦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社會秩序與交易修複階段、利潤與資產負債表修複階段、常態化擴張階段,可以說目前消費已經恢復到第一個階段,即疫情政策優化導致社會秩序和交易秩序開始常態化。疫後重啟效應主要體現在出行和餐飲消費上,但是耐用品尤其是與房地產相關的耐用品消費恢復,以及服務消費的恢復都還要經歷一個過程。

  從全年來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認識到,消費的恢復一定要建立在收入增長的基礎上,消費的擴張一定要建立在居民資產負債表明顯改善的基礎上。這方面還需要消費政策進一步發力,尋找到更好的消費場景。

  政策方面,首先可以加大對居住類消費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對居民裝修需求的支持,這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當前中國居民正處於第二輪住房裝修換代周期(裝修周期12年一輪,從1998年房改至今已有24年,即將開啟第二輪更新換代),大量家庭裝修時間已經超過12年,甚至更長,通過裝修補貼可帶來明顯的消費改善。➡️詳情

  第二,必須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目前看來,疫情衝擊對中低收入群體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第三,要進一步評估和研究推動汽車等耐用消費的政策著力點是什麽。

  5、投資方面,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但民間投資僅增長0.6%,不及去年全年同比0.9%的增速。您如何看待民間投資現狀?如何增強民間投資增長後勁?

  劉元春:民間投資取決於民營企業整體經營狀況和對中長期內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情況的預期。一季度民間投資沒有得到很好的重啟,主要原因在於,雖然交易有一定的恢復,但大量民營企業依然處於盈利低迷的階段,企業資產負債表尚未得到根本性恢復,民營企業投資預期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疫情對中小企業的衝擊仍處在釋放過程中。

  經歷三年疫情衝擊後,市場主體可能都正處在一個瓶頸狀態,從疫情重啟階段到全面恢復階段,面臨再調整和再定位過程。民營企業經營的全面啟動,需要有逐步的推動力。目前大家看到社會秩序正常了,人民的經濟循環重啟,但這種循環還處在較低水準,現有業務還不足以讓很多企業恢復常態,不足以快速彌補企業過去的虧損和當下的資金緊缺情況。這個節點上,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要對中小企業進行補貼,而不是簡單的減稅降費。

  目前大量的擴張性政策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導的項目和投資上,而這些項目和投資的主要實施主體是國有企業,從國有企業傳遞到民營企業有較強時滯。加強宏觀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扶持,需要有新的思路。政策上要改變過去“財政挖坑,貨幣放水”的簡單方式。

  在增強民間投資增長後勁方面,可能需要一些更直接的措施。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全面重啟的扶持;另一方面,對於目前企業融資成本分化問題也要高度重視。具體而言:

  第一,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國常會此前已經明確,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

  第二,推出專門的促進政策支持接觸性服務業的復甦。服務業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對穩就業尤其重要。目前來看,一些必要的服務業活動有所恢復,但是一些精神層面、娛樂層面的服務業恢復有待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可能需要國家有專項的啟動資金來支持。

  第三,對於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要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現在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偏低,導致一些國有企業進行利差套利,這些現象不利於民營企業復甦。

  第四,民營企業預期剛剛有所扭轉,需要進一步鞏固。要為民營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修複和企業戰略布局提供各種便利。這方面,可以在一些綠色投資案例、制度體系進一步優化等方面有進一步舉措。

  此外,當前財政發力仍然受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掣肘。可以看到,不同區域復甦出現明顯分化,這與地方財政狀況密切關聯,也就是說,雖然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但一些地方受製於歷史包袱,雖然規劃較多,但實際效果可能並不充分。這需要我們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有高度的戰略性的認識,思考是否需要像2014年那樣進行新一輪的新老劃斷,以及是否需要在支持地方基層運轉方面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力度。

  2020年,為保基層運轉,我國專門發行了特別國債。目前來看,特別國債只是保持了2020年基層運轉的相對穩定,但沒有從機制體制層面形成保基層運轉的保障體系。今年感受到了一些反差,地方政府積極性很高,但是擴張能力不足,從而導致一季度特別是3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相對回還的狀態,環比呈現負增長。根據統計局數據,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7282億元,同比增長5.1%,1-2月份這一數據為同比增長5.5%。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保障基層運轉以及地方財政相對有效擴張的支持,也要有新的思路。

  6、就業方面,當前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仍高達19.6%。如何分析青年人失業率持續高企的原因、影響和其應對?

  劉元春:3月以來,大量畢業生開始全面進入就業市場,16-24歲青年群體的失業率較上月明顯反彈。究其原因,既要看到過去幾年穩崗穩就業措施的滯後效應,也要看到新增就業供給出現了全面擴大,而需求在前幾年有所透支,兩種力量加總,使得今年就業壓力比以往更大。

  我們建議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基金,專門構建一些新的適合大學生的以工代賑項目。因為傳統的以工代賑主要針對農民工就業,但是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凸顯,所以這方面需要有一些特別的舉措。

  除此之外,加速勞動力密集行業的復甦,推動中高端製造業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增加崗位與大學生就業目標和預期的匹配性,這些可能都要重點關注。

  青年失業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同時也是政治問題,是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目前也可以看到,4月14日召開的國常會研究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顯示已經將其納入工作重點。國務院各部門也已經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相應部署。

  7、房地產方面,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5.8%,降幅明顯收窄,銷售數據回正,不過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仍同比下降9%。您怎麽評價房地產市場的恢復進展?您認為後續房地產市場持續恢復的動能如何?

  劉元春:房地產業的復甦有其先後順序,首先是銷售復甦,然後是資金改善,再到投資復甦。目前來看,銷售數據出現了超預期的回暖。雖然投資數據也明顯回轉,但銷售數據表現更強。另一方面應該看到,一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24121萬平方米,同比仍然下降19.2%,土地拍賣等數據也還處在相對低迷的狀態。這些情況表明,房地產行業的整體復甦可能會比較漫長。

  一季度房地產銷售數據明顯改善,主要原因還是過去三年積累的剛需在當前集中釋放。未來,預計房地產業總體上將呈現陸續復甦的過程,在經歷一季度銷售增長好轉後,二季度經過一些調整和改革,房地產投資和土地市場可能明顯恢復。但下一階段也不排除出現回調和波動的可能。

  一方面,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仍然負增長9%,表明房企的資產負債表改善還沒有提上日程,下一階段房地產企業出現一些債務問題可能是很正常的,這種資金爆雷事件可能對行業復甦預期產生一些影響,所以房地產業下一步常態化復甦可能還會面臨一些外部衝擊。

  另一方面,由於整個房地產業運行的基礎參數和盈利模式都發生了劇烈變化,很難按照過去復甦的路徑回到老路上去。隨著新階段的到來,頭部房企和整個行業的重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下半年房地產復甦形勢可能是很複雜的。

  8、站在當前時點,要促進經濟穩步恢復至正常增長軌道,請您簡單總結一下,您對下一步貨幣和財政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建議?

  劉元春:一定要高度重視供求雙方復甦不同步所帶來的內生性收縮性效應,必須進一步加大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提高政策適度前置的水準,使得中國經濟從疫後復甦的第一階段——社會秩序常態化和交易常態化階段,能夠快速在擴內需的基礎上進入到第二階段——利潤修複和資產負債表修複階段。我認為這應該是當前宏觀政策的重點。

  另外一個政策重點是風險防控。隨著市場環境常態化,原來在疫情期間被掩蓋的深層次風險可能會顯露出來,這也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至於當前對貨幣政策的一些討論,我認為目前貨幣政策已經具有很強的寬鬆性,不宜再持續加大寬鬆力度,但財政政策在節奏和力度上可以適度加大,尤其是中央財政要發力。同時,還應相信中國經濟復甦的基礎是很好的,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保持一定的戰略定力。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台+實體”新型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