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書生拜大將,他讓南宋續命數十年

01

在萬裡長江沿線,有著名的“長江三磯”。它們是:湖南嶽陽的城陵磯、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磯和江蘇南京的燕子磯。

所謂磯,其實就是水邊突出的岩石或者石灘。

比如長江沿岸還有湖北黃岡的赤壁磯、南京西南江邊的三山磯等。

長江邊上的這些石磯,突兀江中,絕壁凌空,不僅風景雄偉秀麗,而且因為地勢險要,扼守大江水道要衝,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安徽采石磯,是由江北通往長江下遊富庶地區的一個便捷通道,自古以來更是歷代軍事重鎮。

元末明初,這裡演繹過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三打采石磯的故事。

再往前追溯,東漢時期,孫權在此屯兵把守。此後的歷朝歷代,采石磯均為官軍戍守的要地。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這裡發生了著名的采石之戰。

02

公元1140年,金兵大舉南侵,各路軍隊連遭失敗。

在順昌之戰中,劉錡率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兀術大軍。

接著嶽飛又率領嶽家軍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

然而就在戰場上捷報頻傳,金兵節節敗退,準備北撤的時候,昏庸的宋高宗卻在第二年與金朝簽訂了《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陝西大散關為界,南宋割讓之前收復的大片國土。

宋高宗接受金國的冊封,不僅俯首稱臣,還要每年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以此換得在東南半壁江山苟且偷生。

更為無恥的是,宋高宗為了接回其父徽宗的遺體,滿足金朝的條件,製造冤獄,在臨安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主戰派將領嶽飛。

之後的十多年間,宋金兩國似乎安定下來,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期間,金國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幾年後,完顏宗弼(金兀術)去世。

海陵王完顏亮出任右丞相,隨後便發動宮延政變,殺死了金熙宗完顏亶,自立為帝。

完顏亮念念不忘消滅南宋,奪取江南繁華富庶之地。

在位期間,他也勵精圖治,還大力推廣漢文化。

完顏亮為了加強對河東、河北及中原地區的統治,先是在燕京大修宮室,從偏遠的黑龍江上京遷都到燕京。

接著又加緊修建開封的宮殿,準備進一步向南遷都,直逼東南,準備對南宋的軍事進攻。

金朝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戰爭準備:他們大造兵器和戰船,並征集了50餘萬 25歲到50歲的壯丁從軍,還征調了50多萬匹軍馬。

03

在此期間,有南宋的使者先後在北方了解到金國備戰南侵的消息。

向朝廷報告後,宋高宗卻不願相信,認為金國沒有發動戰爭的借口。

直到專門派去金朝探偵虛實的使臣,證實金軍即將南侵的消息後,南宋方面才開始布置兩淮地區的守備。

1161年5月,金朝使者來到臨安。

原本是來祝賀宋高宗的生日,卻無理地提出,要求南宋派大臣去開封,商議割讓江淮地區給金朝,雙方以長江為界的領土要求。

南宋朝野這才覺察到戰爭將一觸即發,忙不迭地布置兵力防禦。

7月,完顏亮剛剛遷都到河南開封。

9月,他便調集60萬兵力,分四路大舉南侵。

完顏亮親自率領東路大軍,由安徽壽春攻打淮南。

中路從河南蔡州向南攻打荊州、襄陽。西路從陝西鳳翔攻打大散關。

還有一路為海路,水軍從海上直取南宋都城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

在主戰派大臣們的堅持下,宋高宗這次沒有聽取主和派逃跑的主張。

他命令分四路迎敵:以吳璘為四川宣撫使,負責川陝防務;以老將劉錡為淮南、江南、浙西製置使,擔負江淮地區抗擊金軍主力的重任;以成閔為京湖製置使守衛鄂州,與守襄陽的吳拱共同防守長江中遊;以李寶為沿海製置使,率120艘海船由海道北進,迎戰金朝水軍。

04

金軍這次進攻的重點是完顏亮親自率領、直取淮南的東路大軍,中路和西路只是配合行動的偏師而已。

負責江淮防務的抗金名將劉錡,此時已經年老體衰。

而且恰逢病重,只能以白粥為餐,不複當年指揮順昌之戰時的威勇。

此前,劉錡擔任鎮江府禦前諸軍都統製。

他抱病從鎮江渡江進駐揚州,隨即派兵北上,進駐淮陰等地防務。

但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卻是個畏敵如虎的家夥,他起初逗留在建康,不肯進軍。

在劉錡催促下,才與老婆哭別,進駐到長江北岸的和縣,便不再前進。

又在劉錡再三命令之下,才進駐到廬州(合肥)。

10月初,當劉錡趕到淮陰清河口指揮所時,金軍已經到達了淮河北岸。

這時,由於王權躲縮在後方,淮西等於沒有設防,金軍由此順利渡過淮河南下。王權又棄守廬州南逃。

金軍迅速推進到滁縣,即將兵臨長江。

在淮陰的劉錡得知後,也無奈率軍退到揚州,至此兩淮地區全部失守。

金軍南侵勢不可擋,很快佔領了真州(儀征),怕死鬼王權又從安徽和縣逃到長江南岸的采石。

接著揚州也失守了,劉錡先是退守瓜州,後來又退回長江以南的鎮江。

金軍打到長江邊的消息傳到臨安,南宋京城一片慌亂,宋高宗也想逃到海上去躲避。

危難之際,主戰派大臣、宰相陳康伯等人卻將眷屬接到臨安,堅決反對逃跑。

宋高宗這才表示繼續抵抗,派出大臣葉義問督視兩淮軍事,虞允文任參謀軍事。

臨安

這時遠在北方的金軍後院起火了,金宗室完顏雍乘機奪取政權,黃河以北地區很快歸附新皇帝金世宗。

完顏亮得到知這一消息,不是罷兵北歸,去奪回帝位,反而更加對南宋江山志在必得。

他領兵駐扎在和縣雞籠山,決定從采石渡江,繼而再攻取建康。

宋代崇文抑武,可是統兵的文官很少懂軍事。

葉義問也是個對打仗一竅不通計程車大夫,到了前線胡亂指導,留下許多笑柄。

05

三國時期有“書生拜大將”的先例,東吳孫權拜文秘出身的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南宋危亡之際,又有一介書生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那就是前往采石勞軍的虞允文。

虞允文,四川仁壽人。

幼時聰慧,七歲能提筆作文。

中年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

官至中書舍人,相當於如今的秘書,任起草詔令之職。

他不僅詩文出色,書法也很有成就,有墨跡傳世。

虞允文趕到采石時,接替王權的李顯忠還沒到。

面對江北的金兵,南宋的敗兵卻士氣全無,他們無精打采地解下馬鞍,脫去戰袍,胡亂坐在路邊。

虞允文的隨從見狀,勸他回建康去。

可是虞允文見軍情緊迫,事關國家命運。

他雖然沒有督戰的責任,還是毅然選擇擔負起指揮采石之戰的重任。

他隨即招集起軍中將領們,對大家說:如果敵人過江,你們就是跑掉也沒有用,現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我們應該死中求生。

而且國家養你們這麽久,難道就不能為國而戰。

在虞允文的動員鼓舞下,將士們決心與金軍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虞允文又組織當地民眾進行支援。

此時,江北的40萬金軍已經磨刀霍霍,完成了進攻前的準備。

完顏亮建起一座高高的指揮台,前一天殺了白馬和黑馬祭天,還對軍士們許願,率先渡過長江的每人賞一兩黃金。

對岸的宋軍卻只有區區一萬八千人,兵力懸殊。

虞允文命令把戰船分作五隊,一隊埋伏主力精兵,停駐在長江中間,準備交戰,兩隊停泊在岸邊兩側作為接應,另外兩隊作為預備隊隱藏在山後的港灣裡。

完顏亮以為宋軍早已敗退逃散,長江南岸無兵把守。

金軍數百艘戰船浩浩蕩蕩渡江而來,快到岸邊才發現宋軍已經嚴陣以待,當地民眾觀戰助威者延綿十幾裡。

金兵大吃一驚,只得硬著頭皮陸續登岸。

虞允文當機立斷,命令部將時俊率領步兵出擊。

時俊揮舞著雙刀,帶頭衝進敵陣。

將士們士氣高漲,拚死衝殺。

驕橫的金兵進軍以來,還沒遭到過強烈抵抗,頓時垮敗下來。

江面上的宋軍戰船,也利用水軍靈活的優勢,截斷金軍船隊,向金軍的大船衝去。

一時間,煙霧和石灰彌漫江面,金軍無法抵擋。

許多敵船被撞沉,有的翻覆在江面。

這時,恰好有一批從河南潰散的宋軍來到采石。

虞允文將他們作為疑兵,排著隊伍搖旗呐喊,敲著鼓從山後繞到江邊來。

金兵聽到南岸殺聲震天,無數旗幟在晃動,以為是宋軍援兵趕到,慌忙逃回北岸。

第二天,虞允文又派水軍主動進攻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用強弩和霹靂炮攻擊金軍,焚毀敵船。

完顏亮見采石無懈可擊,渡江作戰失敗,只得退回和縣。

接著又率軍來到瓜洲,準備從那裡渡江攻打鎮江。

06

虞允文預料到完顏亮會選擇從瓜洲渡江攻打,於是與趕到采石磯的李顯忠商議,派兵前去鎮江支援。

隨後,虞允文趕到鎮江探望病中的劉錡,老將劉錡拉著他的手說:“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我輩愧死矣!”

此時在鎮江集結著南宋20萬大軍。

虞允文讓水軍船只在江面上飛快地遊弋,以震懾金兵。

完顏亮雖然故作鎮靜,仍然孤注一擲,要金軍強渡長江。

但經過采石磯之戰,金兵軍心已經開始動搖。

完顏亮的部下們意識到渡江絕無勝算,於是在耶律元宜的帶領下,在瓜洲縊殺了完顏亮。

12月初,金兵大隊北退,向在遼陽登基的金世宗完顏褒歸順。

南宋大軍乘機收復了兩淮地區。

後來,金世宗派人到南宋議和,宋金戰爭又暫時偃旗息鼓。

繼順昌之戰後,又一場采石大戰的勝利挫敗了金軍主力,挽救了大宋江山。

采石之戰作為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名載史冊。

虞允文,書生拜大將,毅然負起社稷安危之責,而且臨機制變,出奇製勝。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華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