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邊貸款邊買理財、招股書疑點重重,瀚川智能可否登陸科創板

科創板設立的意義,是給予科技創新型公司一個良好的融資渠道,以推動國家科技創新水準的進步。不過,在科創板開閘之機,也有一些公司似乎成色不足,比如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瀚川智能”)。

4月4日晚間,瀚川智能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但這家公司“將零組件算作核心產品”、邊貸款邊買理財的做法引發了市場的爭議和關注。

信披前後不一被問詢

零組件也算核心產品?

“零組件算成核心產品”事件之所以飽受爭議,和瀚川智能一直以來給人以“技術實力強勁”的認知有關。據官網信息,瀚川智能是一家“國內領先的智能製造裝備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從事汽車電子、醫療健康、新能源電池等行業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主要為客戶的智慧工廠和智能電子產品提供非標、核心智能製造的裝備技術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瀚川智能在汽車電子、醫療健康和新能源電池行業積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戶:在汽車電子行業,全球前十大零組件廠商中,博世、電裝、麥格納、大陸集團、愛信精機、李爾及法雷奧等七家公司為瀚川智能的客戶;在醫療健康行業,美敦力(醫療器械全球第一)、百特(醫療器械全球第十五)、3M(醫療器械全球第十八)都是瀚川智能的客戶;在新能源電池行業,億緯鋰能(300014.SH,電池行業國內前十)、欣旺達(電池行業國內第六)都是瀚川智能的客戶。所以自計劃登陸科創板起,瀚川智能的動態就受到業內的強烈關注。

在首次提交的招股書(申報稿)中,瀚川智能表示,其核心技術“表面缺陷快速檢測技術”是基於YOLO算法的吸收再創新,報告期內,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在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超過98%。

不過,上交所沒有認可瀚川智能的說法。第一輪問詢時,上交所要求瀚川智能披露其核心技術產品收入的主要內容及其計算方法。

瀚川智能回復稱,具體計算方法為:在主營業務收入的基礎上,剔除非自製、貿易類的銷售收入後,再統計公司自製的智能製造整機裝備及其零組件產品的銷售收入。按此方式計算,瀚川智能2018年核心技術產品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8.71%

上交所繼續刨根問底,第二輪問詢時,要求瀚川智能說明將零組件產品作為核心技術產品的原因及合理性。

可能是覺得自己的說法不合理,瀚川智能在第二輪回復中表示,“存在部分零組件雖經精密加工但未涉及公司專利或核心技術的情形,將銷售的零組件不作為核心技術產品,修改後,公司2018年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在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為97.63%。”與此同時,瀚川智能也更改了招股書(申報稿)中的描述。

業內人士認為,瀚川智能在招股書(申報稿)編制和問詢函回復中,存在不嚴謹、信批不規範的情形。瀚川智能的行為,與科創板致力於扶持一批真正具有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的精神不符。

半數員工搞研發,費用卻不足營收5%

研發費用計入成本?

招股書顯示,瀚川智能的研發與技術人員共有366名,在員工總人數(705名)中的佔比超過50%。研發人員不少,但瀚川智能的研發投入卻不高。財務數據顯示,瀚川智能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研發費用為1142.54萬元、1266.69萬元和1959.96萬元,同期營業總收入為1.5億元、2.44億元和4.36億元,研發費用在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7.61%、5.19%和4.5%,看得出來,隨著收入提高,研發佔比反而是一路下降的。

這與擬登陸科創板公司平均15%的研發投入比例比起來,還是一個較低的水準。

瀚川智能表示,“公司承接的部分項目有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的要求,需要公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研發突破,考慮到審慎處理會計與稅務問題、以及便於向客戶議價等因素,公司將該部分研發投入計入了項目成本,账面上的研發費率無法完全反映公司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

瀚川智能還表示,公司管理層一直都非常重視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組建了強有力的研發團隊和設置了詳細的研發制度,研發投入比例近兩年逐步下降,是因為公司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隨著公司技術研發力度的加強和研發費用不斷投入,未來研發費用率將逐漸上升,並保持在一個較為合理的水準。

但作為一家準備上市的公司,其財務處理方式必須嚴格規範,如果按公司所說將部分研發費用計入項目成本,是否合理合規值得商榷。

盈利能力平平

邊貸款邊買理財?

雖然瀚川智能稱公司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實際上公司的盈利能力卻並無多大提高。據財報顯示,瀚川智能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5億元、2.44億元和4.36億元,同期淨利潤只有242萬元、3283萬元和7111萬元。

而在這期間,瀚川智能還有把借款拿去購買理財產品的嫌疑。

據第三輪問詢函披露,2017年到2018年,瀚川智能一邊向蘇州融風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融風小貸”)借款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一邊花費5300萬購買理財產品,這一進一出的利率差達到2個百分點。

對此,上交所要求瀚川智能說明其對融風小貸不同借款時期、不同貸款期限的貸款利率均為6.09%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貸款的實際資金使用費率,公司與融風小貸是否存在關聯關係。

瀚川智能在回復函中表示,報告期內,市場貸款利率水準總體呈上升趨勢。基於其政策性定位、公司資金需求量較小等考慮,融風小貸款給予公司短期內總體6.09%的貸款利率。

此外,根據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發布的《蘇州工業園區關於進一步優化創新科技金融服務的實施辦法》的規定,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科技型企業、政策性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支付的債務融資成本,給予以下支持:對中小企業支付的金融機構貸款利息以及企業參與金融創新產品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所支付的人民幣貸款利息,根據企業規模、信用等實際情況,給予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的補貼,單個企業的年度補貼總額不超過50萬元。

按照上述政策,如果按照預期能取得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的補貼,則實際貸款利率為6.09%-(4.35%×50%)=3.92%,該貸款利率處於較低水準。

對於一邊貸款,一邊購買理財產品的情形,瀚川智能解釋稱,公司向融風小貸申請貸款的主體是子公司蘇州瀚瑞斯機電有限公司、蘇州鑫偉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經營規模較小,無可以抵押的自有土地和房產,難以取得傳統銀行授信,又具有一定的資金需求,因此選擇通過小額貸款公司借款。

而理財主體則是瀚川智能和瀚川機電,瀚川智能和瀚川機電是公司的主要生產經營主體,在某些期間內,由於收到客戶款項較多,資金較為充足,為提高資金利用率,購買了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另外,蘇州瀚能2018年下半年的項目較少,資金需求量小,為充分利用資金,也購買了理財產品。

瀚川智能坦誠,確實存在既購買理財產品又向小額貸款公司借款的情況,是公司各經營主體根據自身資金和融資需求做出的合理決策,符合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

股權穿透圖顯示,融風小貸的三大股東分別為蘇州工業園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和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上三家公司的主體均為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可見,融風小貸是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旗下的政策性小額貸款公司,雖然瀚川智能與其不存在關聯關係,但卻有可能通過享受政策補貼拿到較低利息的資金,再結合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舉動來看,這家公司似乎並不差錢,那麽到科創板上市後募集到的資金又是否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這也是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