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之下,體育產業危中帶機

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體育產業而言是五味雜陳的一年,既是突如其來的“急刹車”,也是求新求變的“轉折點”;既有跌至谷底的苦澀,也有觸底反彈的驚喜。展望2021年,積極創新、擁抱科技、加速融合、刺激消費……體育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暫停,突如其來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前,體育產業正行駛在穩步增長的快車道上。數據顯示,2015至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長15.9%,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4%,並在2018年實現了產業增加值突破兆元、佔GDP比重超過1%這兩個關鍵指標。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體育產業遭受到史無前例的嚴重衝擊,更注重線下體驗和參與互動的體育產業,尤其是體育服務業遭遇重創。

江蘇省體育局發布的《2020年江蘇體育產業復工複產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研的116家體育場館平均停業近三個月,125家健身與培訓企業平均停業三個半月,39家賽事運營企業平均停業三個月以上,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平均停業約一個半月。

河北省崇禮區的7家滑雪場今年年初全部暫停開放,3月下旬才開始恢復營業。太舞滑雪小鎮副總裁聶寧寧坦言,這是開業以來遇到的最大危機,“1月18日前,太舞運營收入實現了高速增長,日均收入達到2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0%。但‘好日子’沒過幾天,就遭受‘斷崖式’損失,運營收入和人次遭遇冰點,但各種維護成本又非常高,企業壓力巨大。”

專營室外智能健身器材的河北廊坊夏墊佳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鎮瑋說,企業3月初就正式復工,但由於不少全民健身工程停工、國際訂單延期或取消,公司經營一度降到冰點。

機遇,蘊藏其中

儘管體育產業整體遭遇重創,但體育用品業還是呈現逆勢增長的亮點。各地政府紛紛頒布扶持措施,支持體育企業復工複產;疫情平穩後,多地因地製宜進行政策創新,促進體育消費。體育消費券的發放,有效拉動體育消費市場快速復甦。

今年9月發布的《2020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顯示,居家期間的健身行為、體育用品相關消費均有明顯提升,疫情期間持續保持健身參與率達到93%,體育用品消費率達到65%,平均消費金額1972元。據有關機構統計,今年1月至5月,家用健身器材行業的總利潤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50%。

上海市體育局發布的《關於全力支持本市體育企業抗疫情穩發展通知》,提出減免房屋租金、給予賽事企業補貼等12項措施。崇禮區也頒布減免稅費、對水電費進行補貼等7項具體措施,幫助滑雪場渡過難關,各大滑雪場也積極開拓夏季市場,尋找轉機。

7月以來,太舞滑雪場先後舉辦針對家庭、健身人群的斯巴達勇士賽,針對越野跑人群的崇禮168越野跑、太舞崇禮之巔越野跑,針對年輕人群的迷笛音樂季,針對度假客群的國慶活動。

聶寧寧說,雖然今夏運營時間比往年少了三個月,但夏季營收已基本與去年持平。10月30日新雪季開業以來,11月的人次和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原本12月以後才會出現的“周末一房難求”現象,在雪季初就出現了,“一切都在有序進行中,相信新雪季一定可以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正在運轉的設備、整裝待發的成品、步履匆匆的工人……夏墊佳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裡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劉鎮瑋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公司訂單不斷,已經連續加班加點兩個多月了。

“疫情之後,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都在有意識地加強健身,特別是《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的頒布,讓我們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新希望。”劉鎮瑋說。

創新,指明前路

在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看來,“創新”是“十三五”以來中國體育產業呈現的最主要特徵。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能夠實現快速發展,激活強大動能,正是源於以政策引領、消費升級、全面轉型的多維創新。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更要聚焦和貫穿“創新”這一核心。

體育產業領域的相關政策正在不斷完善創新,體育與文化、旅遊、健康、教育等行業融合發展正在加強,體育消費理念也在日趨升級。

線上線下互動參與體育,在疫情期間成為健身活動的重要解決方案。智能健身設施、虛擬現實設備,正在助力體育產業領域的數字化建設步伐,為發展新業態指出了“破圈”的方向和實現的可能。

社群互動、直播帶貨、短視頻、買家秀等手段全面運用,直接推動體育用品的線上銷售大幅增長,線上消費習慣建立和體驗場景的持續升級,將為體育用品服務化升級與業態創新創造更多想象空間。

此前圍繞體育產業方方面面進行的創新所產生的良好效能,讓人們對未來的創新更加期待。

2020年的體育產業危中帶機,2021年的體育產業未來可期。

內容來自新華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