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祝允明 行楷《祖允暉慶誕記》,筆致韻致,圓潤秀逸

祝允明《祖允暉慶誕記》,紙本,行楷書,縱121.8cm,橫44.8cm,弘治三年(1490),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為賀友人祖允暉三十誕辰作。作品楷書之中帶有行書的筆意,筆致輕鬆自如,有圓潤秀逸的韻致。

祝允明最具特色的小楷現象當屬諸體並行,小楷用筆中夾雜行書之連帶,夾雜隸書之樸拙,此為其小楷風貌多元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祝允明之後,許多小楷書家開始重視取法乎上,不局限於小楷書體本身削弱的藝術性。下至董其昌學“二王”,小楷書中多帶行書筆意,用筆靈活翻轉,後學唐人風神,輕畫如須,重筆似骨,與前代小楷相比,“今妍”之味甚濃。至明末清初,王鐸取法“鍾王”,因而小楷風貌厚重質樸,奇正錯落,大小參差,極富自然之美,於蒼勁中姿媚躍出,古雅中天趣溢發,又顯得氣息淳厚,趣味猶如天成,重要的是,王鐸小楷中運用隸書筆法自如,常計白當黑。而傅山在晚明的這段時間裡從楷書入手,主從“鍾王”,由明入清之後,小楷常用顏體,篆隸筆法的融合十分明顯。

這種百家爭鳴的小楷風貌似乎從祝允明一人身上便可探知。師從“鍾王”後融唐宋元為已意的學書方法傳承下來。後世書家以“鍾王”為宗,取其一便可自成一家,祝允明卻無所不學,同時代書家最溯古者,祝允明當之無愧。研究用筆的目的在於窺探書家書作的價值所在,祝允明小楷諸體用筆摻雜,使得碑帖融合初露端倪。此時雖並無碑之說,而古樸之氣已躍然於紙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