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除肝炎,我們能做什麼?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目前按病因學明確分類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型病毒性肝炎。

從1965年B肝表面抗原(HBsAg)的首次發現至今,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性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為紀念這位B肝病毒發現者,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7月28日定為「世界肝炎日」,今年是第8個世界肝炎日,主題為「檢測治療肝炎」。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與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大量研究表明,HBV不直接殺傷肝細胞,其引起的免疫應答是肝細胞損傷及炎症發生的主要機制,而炎症反覆存在是慢B肝患者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要進行病毒性肝炎的檢測

HBV和HCV均為慢性感染,大多數人感染病毒後並未出現任何癥狀,並且在感染後的數十年間一直沒有癥狀出現,直至發展成慢性肝臟疾病,因此較多肝癌病例均因沒有及時檢測所致。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HBV感染所致的肝纖維化、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

肝纖維化是B肝發展成為肝硬化的中間過程,早期發現並進行有效的治療以阻斷肝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對預防肝硬化有重要意義。目前仍然認為肝活檢是診斷肝纖維化最可靠的方法,可是因其取材的局限,又有創傷、痛苦大,費用高、且不便反覆檢查,進而延誤診斷治療,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血清學檢測肝纖維化四項近年來發展較快並對肝纖維化具有一定診斷價值的非創傷性診斷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檢測有哪些

1

血清學檢測

HBV血清學標誌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2

生物化學檢測

血清ALT和天冬氨酸轉移酶(AST);血清膽紅素;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凝血酶原時間(PT)及凝血酶原活動度(PTA);γ-谷氨醯轉肽酶(GGT);血清鹼性磷酸酶(ALP);總膽汁酸(TBA);膽鹼酣酶;甲胎蛋白(AFP)。

3

肝纖維化檢測

肝纖維化無創性診斷包括: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III型前膠原氨基端肽(PIIINP)、IV型膠原(CIV);影像學檢查;病理學診斷等。

4

肝纖維化血清學檢測應與影像學的互補應用

5

肝纖維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該如何選擇抗病毒治療

按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示,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主要根據血清HBV DNA水準、血清ALT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同時結合患者年齡、家族史和伴隨疾病等因素,綜合評估患者疾病進展風險後決定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

對HBeAg陽性患者,發現ALT水準升高後,可以考慮觀察3-6月,如未發生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且ALT持續升高,再考慮抗病毒治療。我國已批準的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有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NAs)、普通干擾素(IFN-a)和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a)。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B肝患者在抗病毒的同時還需要抗纖維化,我們在治療方面,要了解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很多個方面。對於B肝來講,治療原發病,我們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抗病毒治療,研究表明,經過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的抗病毒治療之後,肝臟的病理表現,肝纖維化的程度,甚至肝硬化都有所減輕,因此抗病毒治療是抗肝纖維化治療的基礎。

但是抗病毒和抗炎症治療不能夠等同,也不能夠代替抗纖維化治療。因為病毒抑製了以後,並不能完全阻製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進程,因此B肝患者在抗病毒冶療的同時,還一定要進行抗纖維化治療。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隨著對病毒性肝炎的認識和疫苗免疫的普及,我國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對於我國來說,這仍是我們急需面對甚至仍需較長時間面對的一個嚴重公共衛生問題,應繼續加強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努力達到WHO提出的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的要求,實現健康中國2030!

來 源 / 檢驗醫學網、世界衛生組織

華醫網「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衝刺」課程,特邀有多年考試輔導經驗的專家級講師授課,重點、考點覆蓋率在95%以上,複習起來更容易、更高效!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進入試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