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旬微雕大師 毫厘間雕刻大千世界

3萬餘字的微雕作品《易經》(局部放大)。

王建安打開他的“百寶箱”。

千字米(放大版)。

微雕作品《蘭亭集序》。

刻刀。

一粒米上刻著

1400余字的《逍遙遊》

一根筷子上刻出一整幅《清明上河圖》

一根團扇扇柄上刻上129幅《西廂記》插畫

一塊約10平方厘米剖面

刻下3萬餘字的《易經》……

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作品,在微雕大師王建安的手中成為了現實。

7月24日,記者來到金牛區九裡堤街道北路社區王建安老人的家中,牆上掛滿了書畫作品,旁邊的“百寶箱”存放著他的部分微雕作品。滿頭銀發、精神矍鑠、神色慈祥的王建安一派仙風道骨,“我鑽研微雕已經36年,創作了成千上萬的作品。”他在微雕時,不使用放大鏡和其他任何輔助工具,全憑自己的感覺。2002年退休後,他便來到九裡堤居住,一邊繼續研究微雕,一邊沉醉於詩畫之中,活得輕鬆、樂得自在,過上了“大隱隱於市”的晚年生活。

大師之路

半路出家做微雕 頭髮絲上刻唐詩

王建安於1939年出身於四川樂山,自幼喜歡書法和繪畫,又從事美術設計類工作,因此在藝術方面有著很堅實的基礎。提起他第一次接觸雕塑的時間,還要追溯到童年時。一天,王建安去江邊去挑水,閑來無聊便在江邊用沙土堆了一尊佛像,過一會兒回來看時,被水衝得乾乾淨淨。雖然只是用土堆砌,但他從此便與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

真正系統地鑽研微雕是在王建安工作之後,1983年,一名香港商人來到王建安工作的地方,請他幫忙在成都尋找會微雕的大師。“那位商人想在頭髮上雕刻唐詩宋詞,出價50元一根,不限數量。”王建安回憶道,那時他的工資也才幾十元一個月,他在成都搜尋做微雕的大師許久無果,於是決定親自上陣。最後,他共刻了100根頭髮,對方很是滿意。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看到雕刻得好的微雕作品一個要賣上萬元,決定沉下心來好好研究。

然而,真正的微雕和雕刻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基於扎實的基本功,王建安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摸索透徹了。“微雕是中國傳統雕塑藝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藝術品。可在骨片、石塊、竹器甚至發絲上進行雕刻,而且包含‘陽刻’和‘陰刻’。”王建安堅信:“微雕沒有捷徑,只有多練。”不僅要勤加練習,在狹窄的地方練字,還要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另外,書畫基本功是微雕的基礎,一刻都不能丟。在他的不斷地練習、臨摹之下,終於也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墨隱山水。他解釋,就是中國風的朦朧感。王建安的作品擁有特有的藝術氣質,無論是雕刻楷、行、篆、隸、草都具有中國傳統書法的筆墨神韻,圖畫也描摹得惟妙惟肖。凡目睹過他微雕作品的人,無不讚歎。

大師之絕

每日苦練基本功 書畫刻雕成一體

能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王建安的刻苦與努力,雖然已經80歲高齡,但他仍然堅持每天練習寫字畫畫,精神好的時候也繼續練習微雕,有時一坐就是一下午。另外,他還堅持每天都去游泳鍛煉身體,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60余年。身體素質過硬加上基本功夠扎實,才使得他如今仍然可以鑽研微雕。

說到作品,王建安興奮地拿出“百寶箱”裡的東西給大家展示。第一件拿出來的便是一幅竹筷,遠看似乎看不出任何端倪,湊近了一看,隻覺密密麻麻內有乾坤。王建安告訴記者,這是他2005年的微雕作品《清明上河圖》。拿出放大鏡,調整到最佳距離,才能看到竹筷上精美的圖畫。整幅畫長20厘米,寬0.5厘米,整整比原畫縮小了1000余倍,王建安花了一年時間才雕刻完成。

隨後他又拿出了一把珍藏在錦盒裡的扇柄,白色的扇柄上密密麻麻刻著圖畫,放大一看,129幅《西廂記》繪本連環畫被完整還原了出來。王建安介紹,這幅作品花了三年時間,曾有喜愛微雕者出高價他也沒捨得賣。方寸大小,你能寫下幾個字?王建安最為外界稱道的一件作品,是在一塊約10平方厘米的剖面上雕刻了3萬多字的《易經》,正楷繁體字組成的字組、像年輪一樣的排列,讓人不禁連連稱讚。

“王建安老師的微雕,最絕妙之處就是將書法、繪畫、篆刻和微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看過他作品的人如是評價。在一本由石器做成的微型書本上,密密麻麻寫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這是王建安近兩年的作品,他不僅將“天下第一行書”濃縮到只有手指大小,更絕的是連王羲之的字跡也模仿得惟妙惟肖。

而這些都只是他微雕生涯的冰山一角:竹筷上的《出師表》、組雕字畫《祖先的傳說》、米粒大小上畫《十二生肖》等等,微小的空間內,雕出了世間萬象……

大師之獲

兩把刻刀走天下 方寸之間有乾坤

2017年9月,由成都中國書法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主辦的“藝墨歲月——王建安書畫篆刻微雕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幕,展出了王建安的180余件作品,包含了微雕、篆刻、書法、繪畫等精品力作。承載著3萬餘字的《易經》微雕,一經展出立刻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連外國遊客也讚歎:“太神奇了!”

不僅如此,王建安的作品展還開到了香港、台灣,甚至走出國門,聲名遠揚。他不禁感歎,微雕是一件既簡單又困難的事情,困難在於需要時間的沉澱和藝術基礎做基石,簡單在於他的雕刻工具幾十年來始終只有兩把小刻刀:一把圓錐形刻刀和一把菱形刻刀。這兩把刻刀是王建安走南闖北幾十年的夥伴,他自詡“兩把刻刀走天下。”

“他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草木丘壑,淡去了塵世煙雲、名韁利鎖,彰顯的是真意彌漫、無拘情懷,宛若流花溪水在述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而動人的故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錢來忠這樣評價道。據了解,微雕這門技藝又分為“軟功”和“硬功”,“軟功”需靠各種放大儀器進行雕刻,而王建安完全憑“硬功”,利用意念,手動刃行,直接抒發對作品的追求、意境與藝術技巧,在毫厘之間創造出了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

華西社區報記者 胡慧媛 攝影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