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時光 李淮:蒸饅頭

李淮(德陽)

17歲那年冬天,在河南濟源縣一排普通平房裡,我學會了蒸饅頭,蒸四五十個人每天早餐吃的白面饅頭。

當炊事班的黃班長給我講解並示範做饅頭的全部過程時,我覺得這件事情並不複雜。但對那個直徑三尺的竹編大蒸籠,我有些畏懼。因為那個大蒸籠在裝滿饅頭時又沉又重,我懷疑自己能否像班長那樣應用自如地把大蒸籠端上端下。

在跟了黃班長做過兩次饅頭後,我開始單獨值早班了。這意味著,由我一個人單獨打理部隊小醫院四五十人的早飯了。

頭天晚上,黃班長教我用濕煤渣封好大爐膛裡的火,然後在大面板上把第二天早上要用的麵粉揉好,用一塊乾淨的罩布搭上。早上4點多鍾(本來可以4點半到5點起床的,但第一次獨立做飯,必須早早上班,以免手忙腳亂),鬧鐘不客氣地把我叫醒。我不顧刺骨的寒冷,麻利地跳下床,穿好衣服,簡單梳洗後,忙忙的,直奔炊事班。

穿上白色的工作衣,用一根粗粗的生鐵棍子捅開爐火,先將蒸饅頭的水燒起來,然後洗手,揭開覆蓋在麵團上的布,用菜刀切開麵團,聞一聞,看一看,看切開麵團的橫切面氣孔的大小,聞聞麵團發酵的程度來確定放鹼的輕重多寡。鹼放多了要蒸成黃饅頭,鹼放少了面發不起來,只能蒸成死面饅頭。如果鹼放得恰到好處,溫度也適中,那饅頭蒸出來是又白又大,吃起來又鮮又香,還微微有些回甜。

圖片來自網絡

那天早上,面發得很好,我使勁揉著麵團,搓成一個個長長的圓條形,再用菜刀剁成一個一個大小差不多的麵團。先把菜油用小毛刷子薄薄塗一層在蒸籠的底部,再把剁好的麵團均勻地擺放到蒸籠裡去。等大鍋裡的水一燒開,我就把蒸籠一格一格放進鍋裡。

水開了後,看看大鬧鐘,蒸了20分鐘,饅頭熟了。我揭開蒸籠蓋,哇,好極了!大白饅頭一個一個排列整齊,像等待檢閱計程車兵;一股股麥香味道直衝腦門,甜香甜香,馬上就想吃一口。

但那個直徑三尺的竹編大蒸籠真是很沉很沉,很重很重,我用盡了全身力氣,硬是把大蒸籠一格一格端了下來,兩隻胳膊勁不夠用,我就把蒸籠的一邊貼緊腰,兩隻胳膊加上腰的力量,才端下來大蒸籠。

大蒸籠是端下來了,只聽喀嚓一聲,別在軍裝口袋裡的一支鋼筆立馬斷成了兩截,墨水悄然洇濕了我的衣服口袋。從此後,上早班時我再也不在衣服口袋裡放筆了。那一天早上的汗水沒有白流。當看見戰友們吃著我親手做的白面饅頭時,我高興得直想哭。

有過五關斬六將的喜悅,也有敗走麥城的無奈與傷感。一次上早班,因為天下大雪,穿的解放鞋鞋底有雪,在放大蒸籠時,腳步打滑,竟把大半蒸籠好的饅頭倒進了滾開的蒸鍋水裡,又沒有了發好的麵團做儲備。那天早上,明顯饅頭不夠吃,氣得我偷偷地在人後抹眼淚。

還有一次,沒把握好麵團放鹼的分量,鹼水放多了,蒸了一大鍋黃饅頭。看見早餐剩下的一堆黃饅頭,戰友們沒有吃飽飯,個別人又戲謔說今天早餐饅頭怎麽得了黃疸性肝炎時,我轉過背就哭了,跑進宿舍裡傷傷心心地哭,誰勸也不管用。

那一次失敗後,我就特別注意,處處留心學習,不敢有一絲掉以輕心。在以後蒸饅頭的日子裡,再也沒有出現過蒸黃饅頭的情況了。

【作者簡介】

李淮,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陽市作協會員,德陽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德陽市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作品散見於《散文家》《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晚霞》《四川散文》《《德陽日報》等報刊雜誌。已出版散文集《風景這邊獨好》《讀客》。作品獲2016年四川散文獎。喜歡寫作,就像陽台上種花栽菜一樣自然。

【“時光”欄目征稿啟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