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清泉建議考研用全國統一卷,學校不再單獨命題考試

一所大學的高水準建設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座城市的技術創新、人才結構、基礎教育等方方面面。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在北京接受了南方報業全媒體、南方都市報記者的專訪,從如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高校如何實現高水準建設,到怎麽看待研究生考試改革,解決教學科研兩張皮,破題大學“嚴進寬出”等問題,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他還告訴記者,今年他再次建議施行研究生全國統考,並認為已經到了改革的時間節點上。

大灣區建議在給高校更多自主權

南都: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合作發展上,有什麽想法建議嗎?

李清泉:今年我帶了兩個建議來,其中一個就是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的,希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剛要頒布背景下,國家能夠考慮在深圳先行先試,給高校更多自主權,包括中外合作辦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本科招生規模與專業設置、研究生招生指標、博士點設置等等,希望國家或省政府下放更多權力到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給予更多的發展空間。

南都:你提到了自主權問題,當前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漸成趨勢,高校該如何更好的利用好自主權?

李清泉:這裡有一對矛盾,現在我們往往遇到“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問題。從主管部門來說,要調整思路把“管”變成“監督”,做好監督的角色。另一方面從學校自身來說,也要有自我約束機制,比如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校務辦公會和黨委常委會等,內部管理決策機制避免“拍腦袋決定”。一個成熟的大學,應該有一套完善的自我約束機制,例如哈佛大學每年就招一千多名大學生,從來不擴招,也不在世界各地辦分校,這就是一種高度的自我約束。高校最終還是要形成這樣的自我約束機制,與外部的社會監督、政府監督機制相互補充。

南都:作為深圳高校的“長子”,深大計劃如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李清泉:深圳大學建在深圳,並伴隨著深圳共同成長起來過去36年來深圳大學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特區建設者。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深圳大學要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灣區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我們新增一些灣區急需的專業,調整甚至取消一些比較落後或者學生不感興趣的專業。我們最近就關掉了一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又新增加了金融科技專業。這樣“一進一出”,提高了人才培養和市場的契合度。在科學研究方面,深大也有意識和灣區產業相結合,例如加快計算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研究投入,希望能夠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銜接,讓老師們能夠有更多機會把研究成果和企業需求對接,實現成果轉化。

建議考研用全國統一卷,學校不再單獨命題考試

南都:還有一個建議是關於什麽?

李清泉:還有一個建議是關於改革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的建議,現在的研究生招生較為複雜,有的用全國卷統一考試,有的則是高校自主命題,這就帶來一個錄取公平問題。實際上國際上對於研究生招生錄取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采取標準化考試考核,再加上面試、複試來確定錄取,學校就不再單獨命題考試了,減少工作量的同時,也避免了出現差錯的風險。因此我建議研究生錄取用全國統一卷,我看到有其他代表委員也提了類似的建議。

南都:研究生入學全國統考每年都有代表委員提,今年再提意義在哪?是否看到了好契機?

李清泉:我覺得確實看到希望,我們國家研究生招生,其實一直在改,有的高校也在試點審核入學,只是沒有在全國範圍內鋪開。現在提出這個建議,希望能夠在現有改革基礎上加大步伐,特別是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所以我覺得到了改革的時間節點上,現在提出這樣的建議會讓教育主管部門關注到。

南都:上海大學的郭長剛教授,則提出“建議取消研究生招生全國統考,招考自主權下放高校“,對此你怎麽看?

李清泉:這也是一種思路,但我個人覺得現階段完全取消可能還是不太可行,我倒是覺得可以折中一下,少考一點。比如考一些公共的基礎課,以及專業門類的全國統考,考生拿著這個成績作為基本評價參考,再去各個高校進行申請。

但如果沒有這個基本考試成績的話,申請學校時就可能發生不公平問題。比如在A學校沒有錄取,想要調劑到B學校就很困難了,因為評價體系可能不一樣。而像我最近經常接到一些朋友的谘詢電話,說第一志願填的是A學校,沒有錄取能不能來讀深大,可是現在調劑是不行的,因為我們學校已經錄滿了,這個也很可惜,因為他(她)本來的成績是夠的。可是如果通過統一考試,可以實現多個學校申請,學生手上能同時拿到兩三個offer,對他們來說有個保底,選擇也多元化,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辦法。

不讚成深圳建專門類院校,高校發展要和區域經濟相結合

南都: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如何打破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

李清泉:今天灣區高等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是經過很長的一個歷史而形成的。像深圳這座新興城市,一開始建特區時沒想到能夠發展成今天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擁有2000萬人口規模,在創造奇跡的同時,醫療教育的短板也凸顯出來。近幾年,深圳高等教育的步伐在加快,也在努力追趕城市發展的步伐,但是教育資源是需要累積沉澱的,而高校要和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找到結合點才能快速發展。

南都:有人提到,深圳需要建師范、藝術、醫科類專門高校,以補齊基礎教育、醫療短板,你怎麽看?

李清泉:我其實不太讚成這種觀點,教育有自身的規律。現在國際上的潮流也不是建多所專門類院校,歐美國家很多是沒有專門的師范,但他們的基礎教育做的也很強。另一個例子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下設師范學院,專門招收來自不同專業的本科、研究生畢業生,經過一年的職業培訓拿到教師資格,再去從事教師工作,這樣既保障了教授科目的專業度,也保障了教師教育學上的專業度。我認為,深圳的教育資源雖然短缺,但不能急,要有一個好的頂層設計,這樣就會少走彎路。

南都:這又說到了另一個話題,關於提升教師門檻的問題,深圳這樣的城市在教師招聘上,尤其是基礎教育的招聘上,是否有必要提高門檻?

李清泉:其實深圳招老師並不困難,全國各地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到這裡做老師,這座城市自身吸引力,加上薪資水準也不低。我覺得更需要關注的是,在招來高素質年輕教師後,還要注重老師的在職培訓,持續跟上最新教育理念和技術,幫助他們成為優秀教師。

出現教學科研“兩張皮”,是因為抓的時候沒抓到點子上

南都:高校的科研和教學已成割裂矛盾,甚至出現了“404教授”隻重科研不重教學的情況,作為大學校長,你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李清泉:這是一個老問題,社會也很關注。所有的校長都重視教學,沒有哪個大學校長不重視教學。比如我在給大學生上課時,就會講到一些我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最新成果,這比照本宣科更有意義。深圳大學要求所有教授、特聘教授、院士一定要給大學生上課,對於新進的青年教師反而沒有這種要求,會鼓勵他們多做科研,有了累積再去給學生講課,效果會更好。

大學的核心任務是人才培養,必須要把教學和科研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我們有時候為為什麽會出現教學科研兩張皮,就是我們在抓教學的時候沒有抓到點子上,抓科研的時候也沒有抓到位,使得嘴上講了很多東西,落地時都不兌現,使得教學科研都沒做好,或者是只是在某一個方面有一些的效果,但整體上並沒有解決。這就需要對教學科研有比較深入的理解,才能夠制定這樣的一些舉措。

南都:剛剛談到抓教學質量,那在培養學生方面,“大學嚴進寬出”的問題有沒有對策?

李清泉:實際上深大近幾年都頒布了一些舉措,比如學業預警退出機制、學分製收費等等,加大對考核的要求。我們每年都有幾十個同學,因為學業不達標而退學,同樣對於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建立榮譽學課程和榮譽學位機制,正反兩個方面來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我們推出的這一系列教學改革,從教和學兩個方面的一些改革,得到了專家的普遍認可。

南都:現在這個力度已經夠了嗎?還是接下來還要再加大?

李清泉:這個力度是一個逐漸調整的過程,我不太讚成去進行雞飛狗跳的改革,然後大家都不太適應,包括對學生學業要求其實也有一個逐漸調整的過程。我們要把學生的本身情況和教學相適應起來,通過共同努力逐步提高。

采寫:南方報業全媒體、南方都市報記者 傅靜怡 張一鎏 實習生 湯學欣

攝影:南方報業全媒體、南方都市報記者 衛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