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呼倫貝爾:構築北疆綠色長城

40年彈指間,三北工程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生態大變,沙海日益縮減,綠洲不斷增加,風沙線上的綠色長城身姿日漸雄偉。截至2017年底,呼倫貝爾市累計完成三北工程任務1066.9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1%。

向沙海宣戰

呼倫貝爾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

為鎖住黃沙,呼倫貝爾向沙海全面宣戰,大力推進植樹造林,治理沙化問題。呼倫貝爾市林業局及各旗市區林業局科學編制作業設計,全過程對工程技術指導、品質把關,大力推廣科學治理模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沙地類型探索出6種成功治理方法,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治理成效。

呼倫貝爾

林草植被大幅增加。有林地面積增加36202.32公頃,年均增加7240.46公頃,年均增幅5.47%;灌木林地面積增加22748.78公頃,年均增加4549.76公頃,年均增幅達8.32%。相應的植被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植被蓋度30%-49%的面積增加20051.62公頃,年均增加4010.32公頃,年均增幅達5.05%。

沙化趨勢得到扭轉。經過多年的保護和建設,呼倫貝爾流動沙地面積減少了6330.31公頃,半固定沙地面積減少了23460.31公頃,固定沙地面積增加了64628.26公頃,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固定沙地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同時,土地沙化由極重度、重度和中度轉變為沙化輕度。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6330.31公頃,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3037.38公頃,中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2697.84公頃。

通過治理和生態修複,呼倫貝爾沙地已實現“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折。

實現綠富同興

治沙不治窮,到頭一場空。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林業局堅持把治沙與產業相結合,大力發展沙榛子、沙果、藍莓等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扎蘭屯市就是一個縮影。扎蘭屯市沙果栽培歷史久遠,是我國沙果的主產區。2014年通過實施產業化沙果基地建設項目,在扎蘭屯市大河灣鎮原有沙果樹1.3萬畝的基礎上新增了1萬畝,其中暖泉村、幸福村通過產業化項目,栽植集中連片果樹4000畝。據統計,項目發揮效益後年林果總產量6000噸,總產值600萬元,純利潤達280萬元。

形成完整的沙果全產業鏈條。扎蘭屯市“牽手”龍頭企業,產品有罐頭、果醬、果膏等系列產品20余個品種,年加工能力20萬噸,各種產品產量達8萬噸,年產值達2億元。通過對林果深加工龍頭企業的重點扶持,帶動種植基地建設,使小沙果變成了大產業,並且走出深山,成為北果南調的暢銷產品。

為進一步推動沙果產業發展,他們扶持培育了一批帶動力強、輻射力廣、外聯全國各省(區、市)市場、內聯基地農戶、農工貿一條龍、產供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為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潛在太空,建立了遍布全國的沙果銷售網絡,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集沙果生產、行銷、加工於一體的集散地。

分享經驗,共護疆土

扎實的腳步,得力的措施,是呼倫貝爾市沙海變綠洲的“秘方”。

多管道匯集建設資金。他們爭取上級有關建設項目,獲得國家、自治區專項資金;支持鼓勵機構、企事業部門社會團體投資;按照“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引入市場機制,實行聯合投資等,吸引外來和民間資本;吸收社會資金,采取私人承包、義務勞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拓寬建設資金來源管道,保證了建設資金的落實。

三分建七分管。呼倫貝爾先後頒布了《呼倫貝爾市沙區綜合治理管理辦法》等檔案,層層落實目標任務與管護責任。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工程建設品質的管理與監督,做到事前有指導,事中有監督,事後有驗收,杜絕盲目追求數量而忽視品質現象的發生。

發揮指揮棒作用。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對作出突出成績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到位、延誤工程進展的部門給予通報批評。相關部門將工程建設進度等情況進行調度分析,綜合評比,及時通報。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檢查、抽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反饋工作情況,以確保工程順利開展。(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