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洋海軍訂購的克虜伯速射火炮去哪兒了?

文章來源: 賈浩|船堅炮利(ID:steam_navy)

1894年4月初,因北洋海軍火炮日漸陳舊,李鴻章上奏朝廷,請求為各艦添購一批克虜伯12厘米口徑速射火炮:

竊據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文稱,“鎮遠”、“定遠”兩鐵艦原設大小炮位均系舊式,“濟遠”鋼快船僅配大炮三尊,炮力單薄,“經遠”、“來遠”鋼快二船尚缺船尾炮位,鎮、定兩艦應各添克鹿卜新式十二生特快放炮二尊,共十八尊,並子藥器具。[1]

因為奏折中沒有提到這批火炮的具體型號,後人僅能知道它們最終於甲午戰後運抵了中國,但對其下落卻不甚清楚。近日,新華社記者在德國克虜伯基金會查找到了該公司向中國出售火炮的銷售目錄,其中一幅照片恰好解答了這個問題。

(圖源:新華國際頭條:《“經遠艦”檔案現身德國間接揭示甲午海戰敗因》新華社記者張遠攝)

圖中可見,克虜伯公司分別在1890、1894年為中國製造了兩批12厘米口徑35倍徑速射炮,其中1894年的18門應該正是李鴻章訂購的這批。12厘米35倍徑速射炮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速射火炮,有效射程4500米,射速可達每分鐘12發,能夠與日本海軍裝備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一較高下,如果及時裝備給北洋各艦,甲午海戰結果或可有所改觀。

遺憾的是,這批利器未及上艦,北洋海軍即已覆滅。火炮抵華後,暫存於天津軍械局,後來部分裝備給直隸各海口炮台。例如,直隸總督裕祿在1899年6月就一次撥出了10門:

其各台炮位,應以新式快炮為利器。上年大學士榮祿巡閱海口,曾以大沽等處原設炮台舊式居多,會商奴才,設法整頓。將大沽、北塘、山海關等處炮台,除原設炮位挑存可用外,大沽添撥十二生特新式快炮五尊、北塘添設十五生特快炮三尊、十二生特快炮一尊、山海關添設十五生特快炮二尊、十二生特快炮四尊。其余舊式前膛鐵炮,概行撤繳。前項快炮,系就軍械局所存撥用。安設炮位應需運腳工費,歸入海防案內報銷。[2]

另據葉祖珪《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圖說》統計,截至1900年5月左右,大沽、北塘口岸各炮台共裝備了12門這種火炮。

1900年6月17日,配備於大沽炮台的克虜伯速射炮終於迎來了實戰機會,它們的對手,除了六年前預想的日本海軍外,還有包括製造國德國在內共計七國聯軍(注:美國未參加攻打大沽炮台的戰鬥)。在大沽守軍官兵的操作下,12厘米速射炮以驚人的速度向敵人傾瀉著彈雨,其中尤以被聯軍稱為“西北炮台”的石頭縫台各炮表現最為英勇。據奧匈帝國海軍軍官溫特哈爾德(Theodor Ritter vonWinterhalder)《在中國作戰》(K?mpfein China)一書記載,中國炮兵素質之高出乎聯軍意料:石頭縫台苦戰近4小時後,僅剩下一門12厘米速射炮可用,聯軍的炮彈不斷在它周圍爆炸,但中國炮手仍然接連衝上炮位,持續開火,當聯軍最終佔領這座炮台後,發現這門火炮周圍有大量犧牲的炮兵,倒下時懷中還抱著炮彈。

然而,儘管有部分愛國官兵拚死力戰,但由於大沽炮台存在總體設計忽視後路防禦、火炮疏於保養、速射炮炮位過高,難以擊中近處敵艦等問題,致使速射炮等先進武器未能充分發揮效能,清軍在交戰雙方武器裝備差距極小的情況下,失去了一次局部勝利的可能。

德軍戰後拍攝的一門克虜伯12厘米速射炮,位於大沽南炮台(聯軍對“海”“門”“高”三炮台的合稱)

(圖源:德國海軍部1903年版《中國動亂中的帝國海軍》(Diekaiserliche Marine w?hrend der Wirren in China))

庚子戰後,直隸各海口炮台均根據《辛醜條約》被夷為平地。在此之前,聯軍已將各台狀況較好的火炮瓜分殆盡。據隋東升先生提供的資料,部分克虜伯12厘米速射炮被英、德、俄掠至威海衛、青島和旅順要塞繼續使用。日俄戰爭後,旅順的一些克虜伯12厘米速射炮又被轉移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陳一川先生發現了三門克虜伯12厘米速射炮保存在當地的太平洋艦隊博物館,這裡可能就是這批命運多舛的利器旅途的終點了。

[1]李鴻章:《海軍擬購新式快炮折》(光緒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見顧廷龍,戴逸主編:《李鴻章全集》15,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04頁。

[2]《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京報全錄》,《申報》1899年7月11日,第9424號,13版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