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移動支付報告:領跑全球 前景廣闊

導讀

中國移動支付領跑全球,移動支付滲透率全球第一,支付規模為美國百倍,原因何在?二維碼仍將長期佔據移動支付市場主導,隨著科技的進步,NFC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等逐漸應用,前景廣闊。

摘要

中國移動支付比例世界領先,2017年移動支付規模為美國百倍。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達202.93兆人民幣,近五年平均增速181%,成年人電子支付比例鋼彈76.9%。而在美國,2016年移動支付規模僅1120億美元,且增速緩慢,手機支付比例48%,移動支付遠落後於中國。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網絡購物的高滲透率,成為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基礎和強大助推力。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8.02億,互聯網普及率57.7%,全球排名第一;手機網民7.88億,佔整體網民的比例鋼彈98.3%;2017年,我國網絡零售額7.18兆,網購人群5.33億,佔整體網民數量的69%,幾近全民網購的盛況。

我國政策引導普惠金融,在借記卡發行、安全認證、清算系統等領域為移動支付發展構建基礎設施。我國商業銀行大規模發行銀聯借記卡,人均持卡量4.47張,世界領先,為移動支付綁定銀行卡奠定基礎;22.87萬銀行網點不計成本對持卡人進行身份認證,為移動支付安全性做出保障;央行主導的銀聯、網聯清算系統高效安全;政府主導電信服務,4G覆蓋99%人群,超95%的行政村通光纖寬頻,網絡覆蓋廣。反觀歐美,市場化的機構不願承擔低效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移動支付發展的基礎不如中國。

居民支付習慣的差異使得我國發展移動支付具備後發優勢,阻力更小。歐美長期保持信用卡支付習慣,信用卡支付方便快捷,缺乏轉換動力,加上信用卡組織成熟,利益集團強勢,推廣移動支付意味著取代信用卡。反觀中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僅0.47張,居民長期使用現金或儲蓄卡支付,移動支付取代的是現金,因此市場阻力極小,後發優勢顯著。

收單機構偏好綁定借記卡、使用移動支付承擔的手續費遠低於歐美。2016年“96費改”借貸分開管理,收單機構偏好借記卡,而我國領先的借記卡普及率保障了移動支付的發展;此外,我國移動支付平台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遠低於歐美,與商戶互利互惠,促進了移動支付的普及。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寡頭壟斷,二維碼支付仍將長期佔據移動支付市場主導。支付寶背靠阿里,立足商業,綁定商戶,滲透生活,用戶培育完成後對商家收費實現盈利;微信支付背靠騰訊,由社交金融小遊戲微信紅包起步,憑借服務商機制快速拓展線下場景,持續賦能發展移動支付。

風險提示:技術進步、安全性提高不及預期。

目錄

1 中國移動支付現狀

1.1 內涵:借助移動終端實現的支付,不同於第三方支付

1.2 現狀: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和滲透率領跑全球

2 中國移動支付發展歷程及驅動因素

2.1 移動互聯網普及,線上支付場景不斷拓寬

2.1.1網民規模龐大、移動網絡覆蓋率高,為移動支付發展奠基

2.1.2網絡購物、外賣計程車O2O消費快速發展,拓寬小額支付場景

2.2 政策支持,二維碼解禁,線下小額移動支付蓬勃發展

3 中國移動支付為何遠超歐美?

3.1 基礎設施:立足普惠金融,非經濟效益出發,歐美不及

3.1.1門檻低:立足普惠金融,大量發行借記卡,辦卡成本低

3.1.2安全性:銀行網點低效益身份認證,央行主導高效清算體系

3.1.3體驗好:非市場化電信服務系統,移動互聯網網絡覆蓋廣泛

3.2 後發優勢:借記卡滲透率高,信用卡滲透率低,阻力小

3.2.1支付習慣:借記卡使用率高,移動支付取代現金帶來便捷

3.2.2後發優勢:信用卡利益集團未形成,移動支付發展阻力小

3.3 政策利好:信用卡服務費高,移動支付手續費低,鼓勵小額場景

3.3.1信用卡服務費高:96費改,信用卡刷卡手續費高,收單機構偏好借記卡

3.3.2移動支付手續費低:移動支付平台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費率遠低於歐美

4 移動支付未來趨勢與案例

4.1 二維碼支付:支付寶財付通仍將長期壟斷

4.1.1支付寶:立足商業-滲透生活-拓展金融-技術出海

4.1.2財付通:社交遊戲-社交支付-商業支付-持續賦能

4.2 NFC支付:安全性便捷性高,傳統機構大力推廣

正文

1 中國移動支付現狀

1.1 內涵:借助移動終端實現的支付,不同於第三方支付

移動支付是指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移動終端,實現資金支付和轉移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則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支付中介提供的網絡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等支付服務,移動支付涵蓋在第三方支付的範疇內。

1.2 現狀: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和滲透率領跑全球

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202.93兆,全球排名第一,為美國移動支付規模百倍。2013年以來,伴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的崛起,中國移動支付蓬勃發展。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達202.93兆,全球排名第一,近五年移動支付規模平均增速鋼彈181%,在電子支付業務金額中的佔比不斷提升,從2013年的不足1%飆升至2017年的8.4%。根據Forrester報告,2016年美國移動支付比例僅1120億美元,甚至不足中國的1%,且增速相對緩慢。

中國移動支付滲透率全球領先,2017年電子支付比例鋼彈76.9%。根據央行《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7年中國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76.9%,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 66.51%,此外,騰訊資訊可視化實驗室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手機支付比例鋼彈77%,這都充分顯示了中國移動支付的超高滲透率。反觀歐美發達國家,2016年美國移動支付比例48%,英國47%,德國48%,法國38%,日本作為移動支付的起源國,手機支付比例也僅為27%。

2 中國移動支付發展歷程及驅動因素

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政策的支持,中國移動支付蓬勃發展,2013-2017年,移動支付規模實現21倍增長,由2013年不足10兆,增長至2017年的202.93兆,平均增速181%。2013年支付寶布局移動端、2014年微信紅包春節爆發等都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1 移動互聯網普及,線上支付場景不斷拓寬

2.1.1 網民規模龐大、移動網絡覆蓋率高,為移動支付發展奠基

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全球第一,手機網民數量佔比98.3%。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7.7%,全球排名第一;手機網民規模7.88億,手機網民佔整體網民的比例鋼彈98.3%;截至2018年9月,4G用戶數合計11.4億,覆蓋99%居民。網絡覆蓋廣泛、移動互聯網普及率高,成為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基礎和強大助推力。

2.1.2 網絡購物、外賣計程車O2O消費快速發展,拓寬小額支付場景

網絡購物用戶佔比近70%,移動支付因其便捷性和安全性逐漸普及。2008年以來,網絡購物逐漸成為我國居民購物的重要方式,2008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數僅0.79億,網絡購物規模1300億,而到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和購物規模就分別達到3.12億和1.89兆,實現了近2000倍的增長,而到2017年末,這兩個數字分別為5.33億和7.18兆,考慮到2017年底7.72億的網民數量,我國網絡購物人群佔整體網民數量的69%,幾近全民網購的盛況,這就為移動支付提供了極豐富的場景。

外賣、計程車等O2O消費快速發展,小額支付場景拓寬,移動支付逐漸取代現金支付。除網絡購物外,外賣、計程車逐漸成為中國人生活、出行的重要方式,以美團外賣和滴滴計程車為例,2018年9月的月活用戶數就已分別達到1.34億和1.08億,小額現金支付逐漸淡出中國人的生活。

2.2 政策支持,二維碼解禁,線下小額移動支付蓬勃發展

2016年二維碼支付解禁,小額支付場景拓寬,線下移動支付崛起。2014年3月,央行叫停支付寶和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條碼、二維碼等面對面支付服務,線下移動支付一度受到限制。2016年8月,央行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征求意見稿)》,二維碼支付解禁。移動互聯網帶來了消費的碎片化、線上化,而線下小額支付等細化場景在此前相對缺失,二維碼的解禁為線下小額支付提供了全新的可能,且由於二維碼收款成本極低,從大型商超到餐廳、便利店、甚至小商小販,幾乎都能夠使用二維碼,線下移動支付逐漸普及。

移動支付筆數與網上支付筆數的差距逐漸縮小並實現反超,二維碼支付功不可沒。二維碼解禁,移動支付對網上支付和現金支付的替代效應越來越明顯,2016年6月,網上支付筆數110.27億次,是移動支付筆數的1.8倍,而2018年6月,移動支付筆數149.24億次,已經超過網上支付筆數,二維碼支付解禁是移動支付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3 中國移動支付為何遠超歐美?

3.1 基礎設施:立足普惠金融,非經濟效益出發,歐美不及

3.1.1 門檻低:立足普惠金融,大量發行借記卡,辦卡成本低

我國立足普惠金融,銀行不計成本大量發行借記卡,銀行卡滲透率高,為移動支付發展奠定基礎。2013年移動支付興起初期,我國借記卡髮夾量已經達到33.51億張,銀行卡滲透率已經相對穩定,達到47.2%。發行借記卡意味著大量的髮夾成本、人力成本、系統運算、現金管理、配套網點建設及運營維護支出,歐美商業銀行基於成本考量,大多不願多發行借記卡,而我國商業銀行在央行政策性檔案的引導下,不計成本大量發行帶銀聯標誌的借記卡,年滿16周歲憑身份證即可辦理借記卡,辦卡成本極低。借記卡的大量發行,為移動支付綁定銀行卡奠定了基礎。

3.1.2 安全性:銀行網點低效益身份認證,央行主導高效清算體系

銀行網點對持卡人進行身份認證和手機號碼綁定,極大降低了移動支付平台的成本。根據銀行業協會《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截至2017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總數達到22.87萬個,龐大的銀行網點認證為移動支付提供了安全保障。移動支付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而我國龐大的銀行網點以面對面的形式對持卡人、身份證、手機號碼、家庭資訊等進行了深度綁定和認證,意味著持卡人本人確認了相應手機轉账和支付的權限,從而移動支付平台與借記卡綁定的同時,就等同於對移動支付平台進行了授權。

銀聯、網聯形成雙支柱,央行主導的清算系統促進移動支付安全高效進行。2018年6月30日,央行在銀聯的基礎上成立網聯,第三方支付公司涉及的網絡支付業務需要通過網聯進行清算。此前,銀聯通過跨行清算系統實現銀行體系的互通互聯,而第三方支付一直處於弱監管區域,在網聯成立後,移動支付業務的清算通過網聯進行,更加安全高效。

反觀歐美,市場化的銀行並沒有足夠的動力開展大規模的安全認證服務,掣肘了海外移動支付的發展。國外銀行系統從成本、利益角度考慮大多不會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歐美國家銀行或卡組織更不願意承擔大量低效益甚至負效益的安全認證服務和清算結算業務。而我國分布廣泛、系統發達的銀行體制與不計成本、政策導向的經營理念相結合,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夠迅速獲取市場信任並發展壯大。

3.1.3 體驗好:非市場化電信服務系統,移動互聯網網絡覆蓋廣泛

政府主導的電信普惠服務,中國移動網絡覆蓋率高。工信部表示,我國4G網絡已覆蓋近99%人口,超95%的行政村已通光纖寬頻,力爭2020年前將4G網絡覆蓋率提至98%。移動網絡的高覆蓋率極大提高了移動支付的使用體驗,即使在農村地區也能夠快捷方便實現移動支付。

3.2 後發優勢:借記卡滲透率高,信用卡滲透率低,阻力小

3.2.1 支付習慣:借記卡使用率高,移動支付取代現金帶來便捷

中國借記卡人均持卡量遠超歐美,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相對落後,歐美習慣信用卡支付,消費者和商戶轉換動力不足。銀行主導、基礎設施建設、消費習慣等多重因素疊加,我國居民傾向於使用借記卡和現金,2016年借記卡人均持卡量4.47張,遠高於發達國家持有量,而信用卡人均持有量僅0.31張,至2018年9月也僅為0.47張。此外,中國人習慣使用儲蓄而非信用,長期支付習慣使得借記卡在中國的使用頻率更高。反觀歐美,信用卡普及率高,基礎設施相對成熟,在商戶處使用信用卡方便快捷,消費者和商戶均缺乏改變動力。

商戶配置POS成本高,且刷卡過程相對繁瑣;二維碼製作成本極低,掃碼支付時間以秒計。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商戶POS機持有率較低,只有大型超市、商場配有POS機,居民使用POS機刷卡的流程繁瑣,時間較長。相反,二維碼支付不僅商戶製作成本低,消費者也可以迅速實現付款,雙方受益。

3.2.2 後發優勢:信用卡利益集團未形成,移動支付發展阻力小

歐美信用卡組織成熟,移動支付意欲取代信用卡,利益集團強勢,阻力較大。目前,全球五大信用卡組織中英美佔四個,且萬事達(VISA)和威士卡(MasterCard)覆蓋範圍極廣,僅2016年萬事達信用卡就達到31.43億張,交易規模8.87兆美元,信用卡組織成熟,能夠更好的實現組織內部清算和管理。歐美移動支付如ApplePay和PayPal均使用移動終端進行近場支付,意欲取代信用卡,因此無論是銀行還是信用卡組織,均不願捨棄本身已大規模盈利、佔據市場主要份額的信用卡業務,轉而發展移動支付。

中國移動支付取代的是現金,央行主導銀聯和網聯,銀行仍是不可或缺環節,市場阻力較小。一方面,中國信用卡組織只有銀聯,屬於央行主導的清算系統,信用卡組織天然具備社會服務屬性,此外,央行成立了網聯清算系統,專門針對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清算和管理,因此銀聯對移動支付的阻力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長期支付習慣下,中國移動支付取代的是現金,而非銀行卡,移動支付仍需綁定銀行卡,並通過網聯與銀行實現清算,因此在本質上,銀行仍然是移動支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綜合而言,銀行和信用卡組織對移動支付的阻力遠低於美國。

3.3 政策利好:信用卡服務費高,移動支付手續費低,鼓勵小額場景

3.3.1 信用卡服務費高:96費改,信用卡刷卡手續費高,收單機構偏好借記卡

借記卡貸記卡刷卡費率分開管理,貸記卡手續費不設上限,收單機構偏好借記卡。2016年9月6日,發改委和央行發布的《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正式開始實施,這是中國支付史上最大的一次手續費變革,因此被稱為“96費改”。“96費改”後,借記卡、貸記卡費率分開管理,貸記卡刷卡手續費不封頂,因此消費者刷信用卡的費率要高於刷儲蓄卡,且消費者大額消費時如果使用信用卡,則收單機構需要支付的費用就會大大增加,這就導致收單機構更樂於接受借記卡。上文提到,我國借記卡人均持卡量世界領先,因此移動支付綁定借記卡成為主流方式。

3.3.2 移動支付手續費低:移動支付平台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費率遠低於歐美

中國移動支付平台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和轉账手續費遠低於美國。商戶手續費和轉账手續費低,有效促進了移動支付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以商戶銷售為例,美國商戶使用PayPal收款,每成交一筆業務,需要按交易額額2.9%和固定費用0.3美元繳納服務費,而中國的商戶使用支付寶收款的費率較低,普遍不超過0.5%甚至無手續費。

4 移動支付未來趨勢與案例

4.1 二維碼支付:支付寶財付通仍將長期壟斷

支付寶和財付通是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兩寡頭,二維碼仍將長期佔據移動支付主導地位。支付寶從商業、生活、金融角度切入移動支付,微信依靠社交切入移動支付,兩者壟斷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

4.1.1 支付寶:立足商業-滲透生活-拓展金融-技術出海

支付寶根植於商業,對個人免費,培育用戶,形成壁壘,隨後綁定商戶,對商戶收費;從生活場景出發,提高覆蓋率,搭建城牆,抓牢大企業和商戶,逐步由小及大,由淺入深,滲透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步,立足商業,綁定商戶。支付寶根植於淘寶,發展早期與網購場景深度綁定,2003年上線之初就是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信用擔保,搭建起買賣雙方信用的橋梁。因此,支付寶天然就具備綁定商戶、服務商業的屬性。隨後,支付寶通過對個人用戶免費,實現市場培育,逐步滲透,隨後對商戶收費獲取盈利,通過水電燃氣等移動支付小場景吸引用戶,提高支付寶使用覆蓋率,抓牢大量商戶。

第二步,獨立支付,產業協同。2005年起,支付寶聯合商業銀行、信用卡組織等進行場景拓展,產業版圖逐步拓寬,將淘寶單一用戶拓寬至豐富的多元用戶。截至2006年底,使用支付寶的非淘寶商家已經超過30萬家,支付寶作為獨立支付平台的地位逐漸受到認可,外部商家佔比達30%。2008年8月,支付寶用戶突破1億,超過淘寶8000萬用戶,佔網民總數的40%。

2008年,支付寶開始進入公共事業性繳費市場,通過支付寶可以繳納水、電、燃氣、通信等日常費用,並與旅遊在線平台合作布局移動領域,同時實現所有B2C網站的接入,外部場景進一步拓寬。2009年底,支付寶外部商家達到46萬,全年交易額2871億,市場份額49.8%,2010年底支付寶用戶突破5億。

第三步,發展科技,布局金融。2013年6月,餘額寶上線,互聯網理財逐漸發展,餘額寶用戶超4.74億,資管規模1.58兆;2013年8月支付寶用戶不再綁定信用卡或儲蓄卡,即可直接透支消費,後期發展出花唄、借唄等消費金融業務,用戶超3億;此外,芝麻信用漸受認可,成為重要的征信來源,螞蟻保險在財險、壽險等領域全面布局,支付寶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體驗更佳。

第四步,海外擴張,技術輸出。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支付寶瞄準中國海外旅遊人群和海外客戶,實行技術出海戰略,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購買股份、合並或組建合資公司的方式推廣金融服務,提供技術和風控系統支持,幫助合作夥伴實現產品本地化。典型的案例如印度的Paytm,在支付寶的技術支持和幫助下,其用戶從2017年4月的3000萬增長到2017年末的2.2億,超過了Paypal,成為全球第三大數字錢包。

4.1.2 財付通:社交遊戲-社交支付-商業支付-持續賦能

第一步,紅包社交,金融遊戲。微信紅包誕生於2013年8月,憑借近微信近3億社交用戶,促進了社交金融小遊戲“微信紅包”在2014年春節的爆發,成功奠定了微信支付的市場地位。

第二步,社交轉账,實時轉账。立足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的強勢爆發,微信逐步拓展社交支付,社交轉账、實時轉账的便捷性促進微信支付滲透率實現跨越。2015年春節微信支付“搖一搖”在春節期間實現10.1億次收發,隨後活躍用戶數從2015年1月的3.8億跨越至6月的5.4億,進一步奠定了微信支付在社交轉账、實時轉账領域的核心地位。

第三步,線下支付,服務商製。在社交支付發展成熟的基礎上,微信開始探索線下支付,采取服務商機制,與服務商互利互惠,一方面,微信支付為中小商戶提供技術服務、運營支持和資金結算服務,另一方面,中小商戶承擔了微信支付的線下推動任務。因此,2016年微信支付在線下迅速取得突破,接入線下門市超30萬家,交易規模短期內迅速猛增,在線下支付領域築起護城河。

第四步,持續賦能,涉足金融。微信九宮格出現微粒貸借錢、信用卡還款、理財通、保險服務等金融服務,九宮格中金融服務佔四,金融場景在移動支付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微信支付通過金融場景的拓展,不斷為支付賦能,扎根消費互聯網。

4.2 NFC支付:安全性便捷性高,傳統機構大力推廣

普及難度大,安全性便捷性高,NFC支付有望與二維碼較高下。NFC(近場技術)通過智能終端實現支付,但由於NFC技術需要終端內置智能芯片等設備輔助完成,因此對終端的要求較高,不是所有的手機都具備NFC功能,因此普及難度比二維碼高。但是,NFC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超過二維碼,因此也是未來移動支付的重要發展趨勢。

傳統金融、電信服務商推動NFC支付發展,公共交通領域為主要突破口。互聯網巨頭在第三方移動支付領域的壁壘已經形成,銀聯、銀行、電信運營商、手機廠商等機構想要在二維碼支付贏得市場份額難度較高,因此這類機構普遍選擇推動NFC支付技術發展。由於二維碼的使用已經足夠快捷方便,因此NFC的推廣難度較大,但是在公共交通領域,NFC支付的便捷性更加突出,因此公共交通有望成為NFC支付的重要突破口。隨著NFC技術的成熟和智能終端的進一步發展,NFC支付有望成為重要的線下支付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