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文和:行走在“三區三州”的京東快遞員

人物簡介:李文和,男,1992年出生於甘肅臨夏市,京東物流快遞員。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攝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穿著一身深紅色的工作服,如果不是臉上明顯的黝黑,很難將快遞員和一副書生氣的李文和畫上等號。

日出之前,快遞員已先於這座小縣城甦醒。從蘭郎高速轉入迎賓路的貨車飛馳駛向和政縣的各大物流站點,以最快速度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運抵此處。

為了方便每天凌晨卸貨,李文和與另外5個快遞員習慣性住在站點的宿舍裡。將包裹從貨車卸下來後,每個快遞員熟練地分揀出屬於自己負責區域的快件,碼放在一起,然後又裝上各自的小車,開始這一天的派件工作。

李文和所在的快遞站點並不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裡,而是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縣。2017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首次將臨夏列入“三區三州”,確定為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

但對於李文和來說,這個距離蘭州市中心120公里外的縣鎮是自己熱愛的家鄉,他渴望在這片土地上種出電商的果實。

替外出打工者照顧家人

“你們做記者的工作,不也沒時沒點嗎?”

4月19日上午5點半,李文和已經早起。與記者的第一次見面,他便打趣到大家的工作都是那種乾完為止的。

每天這個時候,來自蘭州分撥中心的貨車載著約300件包裹抵達和政縣,李文和與其余的同事開始卸貨,然後拿著像大哥大一樣的“巴槍”掃描包裹進行分揀——和政站就是在一片此起彼伏的“蜂鳴”聲中開始這一天的工作。

李文和與同事。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攝

27歲的李文和是和政站站長。今年春節過後,京東物流將和政縣、康樂縣和廣河縣進行整合,將快遞員統一集中到和政縣裡,蘭州分撥中心認為李文和能力突出,便指派他為當地站長。

快遞員一般在9點鍾出發,事前李文和要與所有同事先開一次早會,主要內容是聽取同一片區其他站點的投訴情況,除了保證將包裹準時準確投遞外,用戶對快遞員的評價也是他們的主要考核之一。

“不管對方態度怎樣,我們態度一定要好。”李文和叮囑同事。這幾天和政站沒有收到任何的差評,他特意表揚大家工作有進步。

對於李文和與和政站的快遞員來說,每天負責配送的貨物並不算多,難度在於配送的面積範圍非常廣——和政縣、康樂縣和廣河縣三地覆蓋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這相當於雄安新區的規劃面積。

每天,馬成要開車到70公里外的康樂縣送貨,剛成為快遞員僅一個月的他常常因路線不熟悉而耽誤送貨進度,有時候要送到晚上8、9點才回到和政站點,但李文和會等齊所有同事回來才結束這一天的工作。

因為做快遞員,李文和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人,有時候會認識到新朋友,有時候會碰到老同學。有時候送貨到朋友家中他也不介意,李文和覺得這份職業挺好的。

“記得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經常接到電話,問是不是會送貨上門。”李文和告訴記者,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不便經常回鄉,於是會在京東上下單送貨給在家鄉生活的長輩,但又擔心他們收不到,於是會經常打電話前來詢問。

後來李文和漸漸覺得,自己某種程度上是在替那些外出打工者照顧家人,“可能在大城市送快遞,與客戶交流的時間不過十幾秒。但在這裡,每一個客戶都是街坊鄰居,我會把他們當作是我家人。”

“沒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風”

儘管中國的電商行業已經發展近20年,不過和政縣一直是電商的荒蕪之地,物流的不發達是主要原因。

李文和記得,2009年一小部分外地人來到和政縣做三通一達的加盟店,他們是最早在此地從事物流快遞工作的先鋒。當年,新《郵政法》和11?11的推出讓全國民營快遞駛進快車道,這些嘗螃蟹者在和政縣挖到了第一桶金。

這在李文和的腦海裡投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至今他非常相信一個道理:沒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風。

2014年,京東物流推出“先鋒站”計劃,計劃將渠道進一步下沉,這一方面是鼓勵員工回鄉當快遞員拓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借此幫助當地的年輕人就業創業。

與此同時,由於和政縣當地的物流公司一直不太支持貨到付款,而且不願意到偏遠山區送貨,這為李文和提供了機遇。

2016年春節後,李文和在招聘網站上見到京東物流在和政縣的招聘廣告,急於養家糊口的他很快就成為了縣裡第一個“京東小哥”。

在成為快遞員前,李文和在北京念美聲專業,畢業後在北京、成都工作,但由於母親突然遭遇車禍而半癱瘓,他下定決心回到老家和政縣工作。但臨夏回族自治州是我國最貧困的“三區三州”之一,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年輕人在這裡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不容易。

娶妻生子後,家庭壓力讓李文和一直疲於奔命,他甚至試過開黑車載人往返和政縣和臨夏。“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去開黑車,但當時的我確實沒有了方向。”

成為快遞員後,李文和才知道自己低估了這份工作的難度。他一直以為,快遞工作只是簡單將包裹送到用戶手中,實際上每天都存在著各種各樣未曾預料到的困難,例如某些用戶下單的地址隨意填寫要花很長時間才找到正確地址,有時候為了一件包裹要開車上山,耽誤了不少工作時間。

李文和。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攝

“第一年的時候,我要兩點半起床開始卸貨,那段時間是工作以來最苦的日子。”李文和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剛入職每天只有6、7件包裹派送,第一個月的工資只有596元。

起初家裡人都支持他成為快遞員,但長時間的低收入和工作繁忙讓家裡人經常抱怨,尤其是原站長調回臨夏市後,和政站只剩下李文和一人打理,卸貨、分揀和配送全由他自己完成,甚至距離站點僅幾百米外的家也沒時間回去。

“媳婦偶爾會抱著孩?過來看看。有一回,家裡來了親戚,我爸打電話讓我回去招呼一下,但當時手頭還有幾單貨著急要送出去,就沒回去。”李文和也一度曾想過要放棄,但想到那些最早在和政縣靠物流發家的外地人如何取得成功,他說服自己在這裡電商早晚會實現爆發。

事實上證明他的判斷沒錯。物流暢通後,和政站的業務開始飛速發展,李文和的派送量很快上升至上百件。他表示,11?11大促直至春節後是和政站最繁忙的時期,一方面是大促帶來了大量訂單,另一方面則是春節前回鄉的人潮帶動當地電商發展。

從事快遞後性格變得開朗

雖然已很少參與日常配送,但李文和依然是和政站最忙碌的員工之一。作為負責人,如今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協調工作上,與快遞員的溝通是最重要的一環。李文和告訴記者,這份工作對他的改變極大。

“這份工作的好處就是可以每天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不像在工廠裡一直坐著,生活充滿變數。”李文和說,自認性格較為內向的他因為送快遞而變得開朗,這是他在這份工作中最大的感觸。

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攝

在這個快遞站裡,馬成是配送距離最遠的快遞員,每天他要開車到55公里外的康樂縣送貨,也是回到站點最晚的快遞員。剛入職才一個月並不熟路,李文和便帶他熟悉配送路線,優化派單的路徑和次序。

李文和有時會在他身上看到以前的自己,同樣是不苟言笑,但他也漸漸在這份工作裡找到自己的快樂。馬成向記者表示,自己最感動的一次是在山上步行幾公里,為的是將一個大包裹送到農戶手裡,沒想到對方非要留下他吃飯。這位老人家表示,兒女常年外出打工,自己行動不便只能靠快遞員上門送貨,但是在和政縣裡只有他們能做到。

李文和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第一年做快遞員的時候,他曾經多次為一個孕婦送貨,雖然只是要爬四層樓,但全縣只有他願意送貨上門。後來這名孕婦產子後,李文和收到她親自送來的水以作答謝,當時他體會到這份工作除了錢以外,還有更多的意義和價值。

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都如此美好,李文和也經常碰到特殊情況,例如配送地址不明的惡意訂單、因為未準備好零錢而苛責他的客戶,至今他偶爾也會覺得委屈,但未曾抱怨過這份工作,他理解這是服務行業必然面臨的問題。

“有很多客戶會因為我們的服務態度而決定以後還要不要在平台上下單,他們的好評或者差評也會影響我們的績效。”李文和認為,快遞配送是“最後一公里”的工作,但實際上快遞員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只有幾米。

“聽說廣州有快遞員月入8萬很羨慕”

中國電商行業已經進入第二十個年頭,這一片繁榮景象有賴於物流行業的貢獻,尤其是基層勞動力的辛勤付出。國家郵政局曾對快遞員進行生存現狀調查,調查顯示80後和90後已經是快遞員隊伍的主體,其中超過九成的快遞員來自農村和縣城,僅有7.8%來自城市。

李文和與同事們。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攝

但和上一代的務工者不同,90後很少願意像父輩一樣進工廠打工,反而快遞員、外賣送餐這樣的“互聯網+”崗位讓他們感到更自在,他們更注重的是個人自由和成長空間。

在李文和看來,物流快遞業雖然在三四線城市發展迅速,但始終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未來隨著無人車、無人機的推廣,快遞員未來必將面臨轉型。

於是去年公司計劃安排一批員工到西安學習無人機操作,李文和主動報名,自費申請到當地學習無人機的使用技能。

白福春是李文和的上司,負責京東物流西北分公司甘肅片區工作。他向記者表示,當時整個甘肅只有兩個名額到西安學習,最終李文和有幸成為其中之一。“我們一直希望年輕人不僅是埋頭送貨,更重要的是學會用科學工具武裝自己。”

李文和時常提起在西安培訓的過程,他自覺這是入職以來最有成就感的時刻,當物流無人機在他的操控下輕鬆地將包裹送達幾公里外的收件點,李文和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工作比想象中更有價值。

近期京東物流要求快遞員在完成配送任務的同時增加攬件工作,李文和便開始積極研究方案,希望將和政站打造成臨夏州裡最大的快遞站。

他向記者分析,當地雖然已有三通一達和順豐,但能夠親自上門攬件的快遞員就只有京東,他計劃讓快遞員在配送時積極宣傳,讓客戶以預約的形式提前下單,快遞員便可以在配送包裹的同時順路上門收件。

“看新聞說廣州有快遞員通過攬件能做到月薪8萬,我們都羨慕得很。”李文和也清楚和政縣的個人快遞需要比不上大城市,但他對這份工作有期待,“培訓的時候,老師說京東物流的很多中高層都是從快遞員做起的,聽起來覺得這份工作有盼頭。”

同題問答

新京報:過去一年,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麽?

李文和:從快遞員到成為站長。以前忙著配送,現在時間比以前充裕了,可以經常下班回家吃飯,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

新京報:你心中“新青年”的標準是什麽?

李文和:能吃苦有拚搏精神,工作上不偷懶,還要對科學技術充滿信心。

新京報:未來,你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有什麽期待?

李文和:我希望物流行業能出現更多的“黑科技”,包括自動分揀能更加普及,無人機配送覆蓋更多區域。

新京報:未來,你對國家社會有怎樣的期待?

李文和: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但並不僅僅是轉移支付,而是引入和培育適合當地需求的產業,實現內增式發展。

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編輯 徐超 校對 何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