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桑潔反思《最強大腦》成與敗:創新會有爭議,不變節目會死

作者 | 朱婷

“你問我現在後悔嗎?”

“我特別後悔如果我在第五季基礎上繼續沿用,而不是去做一些改變,可能情況會好一些。”

大半個月前,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最強大腦》製片人桑潔在與網絡大電影(ID:wxs36)記者的微信對話框眾,打下了以上這段話。

受“作弊風波”、“桃色新聞”等影響,節目組明顯做了冷處理,新一季《最強大腦》悄無聲息地收官了。但即便如此,風波仍未終結,那怕一小點風吹雨打,分分鐘又上了熱搜。前兩天,#桑潔回應最強大腦爭議##鮑雲回應桑潔長文”等再度成了熱議話題。

不可否認,風波是壓倒新一季《最強大腦》的一根致命稻草,但比起風波本身,產生風波並迅速發酵的原因似乎更像是一個謎,被一次次輿論掩蓋。而這背後,暴露出的綜N代、素人節目的困境和問題,同樣值得引人深思。《最強大腦》作為一個特殊的樣本,通過對節目的一系列複盤和反思,或許可以得出一些行業導向。

從《最強大腦》到“最強風波”:節目經歷了啥?

2014年,《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引進德國節目《Super Brain》而推出的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讓科學流行起來”成了節目組的Slogan,節目的初衷是讓更多年輕人關注並且愛上科學。

一晃,節目堅持了六年,也做了六季。還沒等到傳說的七年之癢,《最強大腦》便迎來了“最強風波”。

回顧六季《最強大腦》,三季一個坎,前三季成績有多喜人,後三季就有多艱難。節目的第一次轉折點是2017年第四季節目,當時馬雲、王石、李彥宏、周杰倫等都曾來參加節目。本該繼續輝煌,卻不料,節目一波三折,先後小範圍深陷黑幕傳聞,儘管後來澄清了這是個誤會,但對於節目來說,影響並不小。

最直觀的反應是,節目從第四季開始,收視率開始呈直線下滑趨勢,豆瓣評分也從以往的8.1跌至6.1。

於是,《最強大腦》開始升級,名字也變成了《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玩法也變了。以往的學員,比如王昱珩、鮑雲被邀請作固定觀察員,以及最新一季的戰隊導師,還有了比如何猷君這樣自帶熱度的參賽選手,升級的第一季,即《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1》,豆瓣評分7.2,收視率上也略有回穩,還一度被媒體譽為綜N代的自我涅槃。

再後來,就是今年的《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2》產生的最強風波了。一時間,屬於“最強大腦”這一大堅持了6年的綜N代光環,統統化為烏有,所有人的焦點轉移到“黑幕”、“桃色新聞”。這是目前為止,《最強大腦》的第二個大劫。以至於節目還會不會有下一季,都是一個大問題。

但同時我們注意到,最新一季《最強大腦》的用戶確實變得更加年輕了,一定程度上來說,第六季節目的定位朝著“腦力101”方向做突破,也並非就是跟風行為,用戶破圈想來是他們的根本目的。只不過,如桑潔自己所說:“步子邁的太大,現實並沒有給創作團隊的野心一個實現的機會”。

反思:綜N代的宿命VS素人節目的痛點

時間回到今年2月15日,《最強大腦6》開播的日子,一出場,便引發了爭議,大部分聲音認為“大腦”不再比腦力,而是變成了選秀節目。與此同時,桑潔想通過這樣的一種革新,真正實現用戶的年輕化,讓科學真的成為一種流行。

而為什麽節目最終的走向跟她預想的不一樣?在節目完結之後的一周,桑潔獨家接受了網絡大電影(ID:wxs360)的專訪。

這個時間點選擇站出來反思和總結《最強大腦》的成敗得失以及管理問題。“為什麽?不擔心嗎?”是我們拋給她的第一個問題。她的回答是“我覺得需要一個反思和總結”。隱約透露出風波過後,節目的境況並非很樂觀,電視台選擇了冷處理,甚至節目片尾“桑潔”兩個字被抹去。她在內部信中主動談及了這個點,並表示作為節目的負責人,她接受這個懲罰。

《最強大腦》是一檔在真人秀和科學嚴謹間擰巴行走了六年的節目,這種擰巴的狀態在這一季到達了頂點,於是,火山爆發。桑潔用關鍵詞“跑偏”來形容今年的《大腦》,“它不應該以各種花邊新聞的形式出現在熱搜上。這是我和我的團隊始料未及的。”

“前四季,我們把人變成神,後兩季,我們又努力把神變成人。”桑潔承認在做《最強大腦6》時,她們選擇了以偶像塑造的方式來操作純素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原本想要在所謂的綜藝效果和素人之間取得平衡,就如赤手走鋼絲一般,艱難與危險。而節目組還忽略了《最強大腦》中的素人嘉賓與諸如《創造101》、《青春練習生》等偶像選秀節目中的素人,其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把偶像選秀節目的一套玩法,移植在《大腦》上,明顯出現了水土不服。素人選手來參加《大腦》比賽,內心是和他們參加一次奧數比賽差不多。但《大腦》是一檔以比賽為形式的綜藝。如桑潔所說:“雙方在出發點和認知上,從一開始就產生了分歧,或許就是誤解的起始。”接下來的節目中,既沒能讓選手明白“綜藝感”,也不能完全按照考試的模式去操作節目。這樣的認知分歧,日積月累,直到“鮑雲”的微博事件,直接引爆《大腦》。

具象化節目來看,桑潔和團隊希望通過規則、玩法的升級實現從“腦力達人秀”到“腦力101”的轉型。但說到底,做綜藝就是做人。他們忽略了實現所有規則也好、玩法也罷,直接呈現節目效果的是人,而參與其中的人的感受、認知,一旦不能與節目達成共識,之後就很容引發一系列問題。

比如;《創造101》、《青春有你》等偶像選秀類節目,練習生們本身的唱跳實力,並不是她(他)最終能否出道的唯一條件,被稱為錦鯉的楊超越就是很好的說明。但在《大腦》中,選手覺得一切就得按照成績排序,甚至節目的鏡頭分配也應該如此。假設後期給了成績一般但故事多的選手更多鏡頭,就會引發不滿和不理解。“100個素人就是100個自媒體,當他們反噬的時候,就會形成巨大的輿論力量。”

桑潔以為有了第五季的模式鋪墊,《大腦6》可以順理成章地再升級。但,明顯選手和創作團隊的步調不一致。坦白說,包括從素人走向前台的嘉賓們,他尚且不能理解剪接的前後順序,更何況是一群身懷武器又沒有任何約束的年輕人。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能說這是選手們的錯嗎?不能。他們有義務進行配合嗎?也沒有,畢竟他們並不是公眾人物,最重要的是,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不想成為公眾人物的人。

在我們看來,《大腦6》以練習生的要求來要求素人,以明星的要求來要求隊長,這本身就是過於高估別人、高估了自己。對此,桑潔沒有否認。回到她在內部公開信中反思的三個點:

1、創新是機會,也是陷阱。一個人、兩個人的創新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在往前。在人和團隊是否對節目所謂的創新達成共識上,桑潔忽略了。再者,《大腦6》在決定革新的前後,並沒有控風險的強意識,沉浸在了“腦力101”的催生過程中;

2、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換句話來說,還是步子邁太快,用力過猛,忘記了節目本身的科學基因;

3、做事不分邊界,但做人要內外有別。當一個幕後創作者被過於推到幕前,一般都是走向兩個極端,要麽好,要麽雪上加霜。顯然,桑潔屬於後者。對於大眾而言,《最強大腦》的風波必須有一個具體的人出來買單,他們需要找到一個情緒的出口。桑潔就是那個最佳人選,所有公開的未公開的社交信息,被扒了個底朝天。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節目的負面影響。

量變引起質變,拋開“質”的好壞,任何一個臨界點都並非一蹴而就,《最強大腦》就是案例之一。“這個成長的代價太大了”桑潔再度談起節目的革新時不止一次強調。在她的觀點裡,綜N代和婚姻一樣,從相見恨晚到相見兩厭,最後成了相見不如懷念。這也倒是響應了一開始她坦言後悔這樣選擇。

那些隱藏的綜N代危險

之所以說《最強大腦》特殊,是因為其作為目前唯一一檔腦力向節目,走了六季,也實屬不易。綜藝的兩大魔咒:綜N代和素人,都集中在了它身上。拋開紛爭,《最強大腦》的成績與行業意義不容忽視。

悉數這些年,《最強大腦》收獲得不少肯定,第一季播出便拿下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文藝節目作品獎,第二季榮獲第22屆白玉蘭獎最佳綜藝欄目(季播)獎,還榮獲第24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季《最強大腦》在用戶畫像和選手上,確實更加年輕化。不妨換個思維想一想,如果《最強大腦》不在第四季開始變革,大概也就不會有後兩季中,那麽多大中小學生參與進來。從觀眾到選手,變革讓科學變得更具煙火氣。這對於節目實現“讓科學流行起來”的核心宗旨,有著顯著的意義。

但事實證明,任何一檔綜N代,想要實現自我突破,必定就會有所取捨。

“變,會有爭議;不變,節目會死。”

“我怎麽選?”風波之後的桑潔似乎更平靜了些,她繼續說到“任何一個製作人如果能給出答案,她願意去虛心請教。

但顯然,目前已有的大部分綜N代,能撐過三季,穩住口碑和收視的節目幾乎沒有。《明星大偵探》算是持續四季波動不大的一檔,在我們看來,這類懸疑探案類節目,核心點在於劇本和玩家,只要這兩個的主體不變,節目在內容端就有了保障。儘管如此,但節目在每一次換嘉賓時,依然還會引來爭議。

同樣因為換嘉賓引發爭議,口碑等受到嚴重影響的還有正在播出的《奔跑吧兄弟》和《極限挑戰》。當然,嘉賓只是撕開它們綜N代宿命的一個小口子,更多還是在於內容層面,不論是抄襲還是撞主題等,目前可能還處於一個積累的過程。什麽時候會爆發?不得而知。

剛剛開播的《這!就是街舞2》創下了豆瓣開播歷史最高9.7分的紀錄,節目在賽製和嘉賓方面都做了升級和調整,確實很炸。作為有過綜N代《中國好聲音》打造的燦星,這次能否在《街舞》上穩住,目前還只是第二季,期待後面的表現。

縱觀整個Q1、Q2綜藝季,完結的《歌手》《最強大腦》、《王牌對王牌》;在播的《奔跑吧兄弟》、《嚮往的生活》、《拜託了冰箱》、《極限挑戰》等;剛開播的《這!就是街舞》以及即將開播的《中國好聲音》、《我想和你唱》等,成績(收視率、口碑)層次不齊。誠然,綜N代一邊屹立在五大衛視、三大平台上,一邊又雙雙面臨著宿命論。

橫在綜N代面前最直接的選擇就是:變與不變。陸偉曾在談及《中國好聲音》七年之癢問題時表示:變,還有希望;不變,就氧死。擺在大眾面前的事實是,即便每一檔綜N代節目還在實現商業價值上回報,但幾乎沒有一檔抵住了三季走下坡路的命運(不包括還沒有做到第三季及以上的節目)。

一邊是觀眾的審美疲勞、新節目的層出不窮,加劇市場競爭力;一邊是綜N代們害怕掉隊,太過於追求改變,以至於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節目的初心。總而言之,綜N代的宿命論從未放過任何一檔綜藝,在挑與被挑之間,節目的可看性、好感度,被一次次削弱,大部分節目苟延殘喘,還有一部分在等待爆發與消亡。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誰能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正如桑潔在其內部信的結尾所寫:我依然覺得我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十年以後回望,《最強大腦》依然是中國綜藝界的孤品和經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