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騎射轉衝鋒:中世紀前期的西歐騎兵去亞洲化進程

一提到中世紀的歐洲騎兵,大部分人腦中都會浮現那些不斷發起絕命衝鋒的重裝騎士。尤其是在西歐等地,騎兵戰術往往看上去僅僅是簡單的衝擊和肉搏,絲毫沒有世界其他區域的同行們來的靈巧多變。

然而你或許無法想到,看似戰術呆板的重裝騎士,也是當地人不斷經歷戰爭洗禮後才做出的選擇。甚至在大部分人不太關注的年代,西歐的本地騎兵也曾像東方同行們那樣進行騎射。然而眾多因素交織在一起,讓西歐騎兵的衝擊化成為必然。

西歐的東方式騎兵

西羅馬滅亡後 各地依然有殘存的羅馬地方勢力存在

公元5世紀後期,西羅馬帝國的正統被日耳曼雇傭軍強行更替。大片支離破碎的殘存領地,依然散布在亞得裡亞海東岸到不列顛群島之間的廣大區域內。駐扎在這些區域內的羅馬殘軍,不僅有著日薄西山的步兵軍團,也擁有風格異常亞洲化的騎兵。

這些亞洲式騎兵的起源,本身就是羅馬舊制度解體的軍事表象。當不斷集權的帝國,選擇將步兵部隊拆散削弱後,統治者無疑需要一支強力的快速部隊,去應付境內外的各種威脅。起初,他們還選擇了強化野戰步兵軍團的老辦法。隨後就不得不去組建更便捷的騎兵力量。這既是為了迅速出擊那些隨意越過邊境的日耳曼民兵,也是處於對抗東方薩珊波斯騎兵大軍的需要。

越到帝國後期 羅馬人就越是覺得騎兵的重要性

但羅馬本身從不是一個以騎兵傳統著稱的國家。早在共和國時代,他們就先後在同迦太基、帕提亞和東方希臘化國家的戰爭中,飽嘗騎兵實力不濟的苦楚。然而因為當時的羅馬步兵過於強悍,指揮官臨場指揮得當的原因,這樣的問題還不致命。

到了步兵地位與素質一落千丈的年代,帝國軍隊就不得不一次次面對擁有更強騎兵的波斯人、哥特人和匈人。這些對手的騎兵,無論水準如何,都有過在戰場上扭轉乾坤的出色表現。同時,也因為他們的裝備、戰法和騎術本身皆源自烏克蘭大平原至中亞腹地之間的東方。自然也就讓新建立的羅馬騎兵,有著濃鬱的東方特色。

羅馬晚期的騎兵 兼具波斯與草原遊牧兩種風格的影響

根據當年斯基泰遊牧戰術的優良傳統,羅馬人也同時訓練了騎著高頭大馬的重裝騎兵和馬匹品質較差的弓箭輕型機車兵。不少從烏克蘭大平原流亡入境的薩馬蒂亞和阿蘭牧民,也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還間塑造了亞瑟王與圓桌騎士形象,被後世騎士們視為傳奇與榜樣。這些東方化的羅馬騎兵,也在拉文納的皇帝被廢黜後,繼續堅守著高盧北部、普羅旺斯、布列塔尼和不列顛等帝國領域。

然而,面對日耳曼人排山倒海的進攻與大片區域的先後淪陷,能夠供養優質騎兵的地方也越來越小。殘存的羅馬騎兵,不得不面臨過度消耗而得不到有效補充的窘境。他們所秉持的古典遊牧戰術,也開始不能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加之西歐各地本身就缺乏騎馬文化與騎兵傳統,讓羅馬人的東方式騎兵成為了根基脆弱的頂層設計。相反,那些曾經為羅馬軍團服役,並熟練使用羅馬武器的蠻族步兵,經常可以利用人數優勢和戰場地形來修理他們。

當海外的不列顛尼亞、高盧北部的蘇瓦松與布列塔尼半島先後淪陷,羅馬人的東方化騎兵,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日耳曼宗主們的軍事附庸。他們會在一些戰鬥中偶露崢嶸,卻也是無力回天。

從帝國晚期到中世紀初期 羅馬人的東方式騎兵都鮮有戰果

地理因素

在歐洲 真正適合東方騎兵戰術的場地太少而太小

羅馬人在將東方的騎兵文化植入歐洲各地時,並未想到自己的計劃會被歐洲本地的地理因素所嚴重阻礙。

在亞洲到歐洲東部的烏克蘭大平原,無論是傳統的遊牧草場還是乾旱的平原,都有廣袤的稀樹空地。這樣的開放式戰場,讓弓騎兵自由施展。時有時無的小片林地或丘陵,都為騎兵的機動作戰提供了絕佳的隱蔽太空與回旋余地。讓希臘羅馬文明詫異數百年的東方騎兵戰術,正是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下孕育而生。儘管各地區間會有不小的差異,但大體上殊途同歸。

在亞洲適合騎兵的戰場實在是太多

在歐洲,這樣的地形則僅僅限於多瑙河以北的個別地區與著名的匈牙利平原。在那裡,入侵的遊牧勢力都能找到昔日家園的感覺。但在這些空地以外的地方,空地雖然不少,卻面積非常有限。大量未經開發的森林,很好的分割了屈指可數的騎兵戰場,使得東方式騎兵在這樣的條件下難以適應。森林與河流附近常有的大片沼澤地,也讓習慣了季節性河流的遊牧集團無所適從。

所以,相比裝備弓箭的靈活戰術,更偏向於衝鋒肉搏的近戰騎兵就更適合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戰場環境。無論是從巴爾乾半島發跡的希臘-馬其頓騎兵,還是被羅馬人大量征召的凱爾特-高盧騎兵,都是衝鋒肉搏的好手。

這層因素,更是注定了後來誕生的歐洲騎士們,不可能放棄威力巨大的衝鋒,而轉去學習射箭和遠程騷擾這樣的東方戰術。他們在這片特殊的戰場,選擇的是效率最大化的解決方式。

古典時代的歐洲騎兵就非常偏重衝鋒肉搏

當然,對舊思維的打破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公元8世紀,當著名的法拉克帝國君主查理開始重點培養西歐的第一代騎士時,還期望向自己的東方的拜佔庭等國學習。他在征兵條例中,要求應征者帶上重裝裝備之餘,也不能忘記弓箭。

但從後來的歷史進程來看,這種不合時宜的模仿很快就不了了之。新崛起的法蘭克騎士們,堅持了衝鋒肉搏為主的戰術。只有在遭遇強大的步兵陣線時,才會選擇擲出手中的長矛。至於弓箭,就只能是騎士們日常狩獵與基礎訓練的保留部分了。

只有堅持傳統和戰場環境更多元的拜佔庭才長期堅持騎兵帶弓

技術因素

騎兵的裝備 很大程度上要看胯下的戰馬

此外,馬匹的品質也與騎兵發展息息相關。重裝騎兵往往要比輕型機車兵同僚們,需要更為高大的馬匹,承載更重的全套裝備。

然而,一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代,歐洲的大部分馬匹都因為過於矮小而不適合為重裝騎兵所使用。這不僅限制了古典時代的歐洲騎兵戰鬥力發展,也促使了後來重視騎兵的羅馬人只能挑選和培養一部分馬匹給重裝騎兵使用。但因為時間倉促與財力的限制,好的重型馬是無法在育種學不夠發達的年代,快速育成的。

羅馬人手裡主要以矮種馬為主

於是,當蠻族大軍肆虐境內,羅馬的重騎兵們也只得騎上更多的矮種馬去應戰。這些小馬,在亞洲騎兵強國裡,只能作為普通輕型機車兵坐騎。在羅馬人胯下,卻可能成為需要披掛馬甲的精騎。不佳的身體條件,在這樣難堪的超載下,顯得十分雞肋。結果無外乎是重騎兵因衝擊力不足,而輕型機車兵因戰場回旋余地不夠,雙雙吃癟。

好在公元6-10世紀之間的中世紀前期,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會定期侵入到匈牙利等地。他們為歐洲帶來了更多肩高可達150cm的重型戰馬。從南方入侵的穆斯林,則將品種優良的北非柏布馬大量輸入歐陸。這些馬以及它們與歐洲本地馬的混血後裔,在查理曼時代讓法蘭克人,終於擁有了數量足夠的重騎兵坐騎。原本一直以重裝步兵見長的法蘭克武士,毅然騎上戰駒,習慣於策馬出擊。

中世紀穆斯林馬術手冊上的好馬示意圖

戰場上,這些新興的騎士部隊會堅決使用加速衝鋒來擊垮對手。他們還出於機動性與保持馬匹耐力的考量,拋棄了東方式的沉重馬甲。因為哪怕是波斯人的半身馬甲,都會對當時的馬匹產生一定的限制。加之前面提到的歐洲地形因素,讓騎士們經常在更短的距離內就發起加速攻擊。防禦方的遠程武器威脅,在一定程度上降到了最低。

正在同穆斯林騎兵作戰的法蘭克騎士

繼往開來的先驅者

查理曼時代的法蘭克帝國 培養了西歐的初代騎士

在查理曼如日中天的時期,歐洲的初代騎士們平日在自己的領地內進行訓練,並會在遭遇小規模入侵的時候立即投入戰鬥。那種羅馬人曾經希望建立的快速反應能力,終於在他們的假想敵手中成為現實。

為了讓軍隊獲得大規模作戰演練,查理曼還開始讓各地的騎士們定期集合,進行一種名為騎兵遊戲的實戰演練。在這種類似大規模圍獵的訓練大賽上,騎士們按照自己原先的地區組織成較大隊伍,進行對抗訓練。這樣不僅有利於他們對大規模騎兵作戰有直觀的認識,也有利於使用不同裝備的騎士們彼此獲得交流機會。這種貼近實戰的騎兵遊戲,也在後來被歐洲人長期保留,成為中世紀騎士比武大賽的起源。

法蘭克人的騎兵遊戲

查理曼就靠著這樣的新式軍隊,向四方的強敵接連開戰。先是北意大利的倫巴第人,然後是東方的阿瓦爾遊牧勢力和南方的穆斯林國家。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騎兵部隊,卻都不得不在新興的騎士面前低頭。一些投靠過來的戰俘或變節者,也在被安排展示和傳授自己的騎術技巧。皮革製成的軟馬鐙與金屬製造的硬馬鐙,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為歐洲騎士們的必要裝備。這些革新反過來又不斷增強了查理曼麾下騎兵的戰力,讓他們繼續討伐從四面湧入歐陸的外敵。

要知道在查理曼在世時,完成此類變革的地區還僅限於羅馬時代的高盧北部。但隨著法蘭克帝國的一分為三,繼承者們都開始大力推廣這些新的騎士戰術。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摸索與重組,西歐的騎士們將以更強的實力來迎接更多對手。

東法蘭克騎士迎戰東方式的扎馬爾騎兵

公元955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就用集中起來的騎士,一舉將入侵匈牙利的馬扎爾遊牧民,打成了信奉天主教的歐洲衛士。後者也逐步拋棄了原本從烏拉爾山區帶來的東方騎兵戰術,發展起自己的騎士力量。

公元1066年,改進馬鐙與馬鞍的諾曼騎士開始登陸英倫。面對那些當年用步兵陣線擊垮東方式騎兵的撒克遜人,諾曼騎士將衝擊力、機動性和持久戰水準發揮到極致。隨著他們的征服成功,英倫三島的騎士化進程也拉開了序幕。

衝擊力更勝一籌的諾曼騎士在1066年征服了英格蘭

同一時期,另一批諾曼騎士在羅伯特.吉斯卡爾的率領下,進入了地中海世界。面對依然堅持東方化騎兵戰術的拜佔庭軍隊,諾曼人犀利的衝鋒讓前者驚恐萬分。他們每次都可以用很少的人數,就擊垮一支數目龐大的敵軍。堅持羅馬正統的拜佔庭人,也只能開始招募西歐騎士為他們作戰。

受到西歐軍事技術東傳的影響,原本同樣以重步兵出名的塞爾維亞人,在後來全盤照搬了騎士制度。他們的騎士在本國國力不濟時,依然能成為奧斯曼軍隊中的王牌,讓在中亞見慣了鐵騎衝鋒的帖木兒都讚歎不已。

從諾曼人開始 西歐騎士的戰鬥力又上了一個層次

1096年,將衝鋒磨練的如火純情的西歐騎士,開始走向更遠的戰場。以他們為核心的十字軍,在小亞細亞地區遭遇了突厥人多次圍追堵截。後者作為當時東方騎兵戰術的集大成者,雖然有了諸多改進,依然被超乎想象的衝鋒所擊潰。從埃及殺到的阿拉伯騎兵,更是在準備好出擊前,就被衝到跟前的騎士們擊垮。

受到十字軍的影響,小亞細亞東南部的亞美尼亞人也開始照搬西歐的騎術戰鬥訓練。他們的騎士雖然好像默默無聞,卻成了後來蒙古帝國西征軍的最可靠盟友。在數次同馬穆魯克騎兵的混戰中,擔當主攻角色。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 西歐騎士們的衝鋒震驚了突厥人

隨著歷史的發展,西歐的騎士們開始在本土與海外戰場上,遭遇到各種挫折與失敗。他們在哈丁的沙漠中因斷水而體力不支,在尼科波利斯的拒馬面前步履蹣跚。他們也會在阿爾卑斯的山間小道中,被處心積慮的瑞士步兵伏擊,並在陣地穩固的英格蘭長弓射手面前,成批倒地。

然而,無論是戰敗者和戰勝者,都無法否認這些法蘭克後裔的強大戰鬥力。甚至於在中世紀結束--文藝複興來臨的暮年,還有革新裝備的騎士在戰場上力戰剛剛出現的近代化步兵。他們的每一次登場,都讓對手膽戰心驚。他們的每一次失利,都讓敵人振奮不已。

近代化步兵崛起的文藝複興時代 騎士依然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作為一個軍事史上的非常特殊的特例,西歐騎士們將客觀局限所造成的“偏科”,演繹成自身獨步天下的武藝。現象背後所折射的武德與不撓,值得後人為之深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