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平息教育焦慮,要從公辦入手

陳進紅 時評作者

這一周,民辦小學招生現場再次刷爆杭州朋友圈。徹夜排隊,幾十比一的錄取比例,比買房搖號還要瘋狂。其實這已不算什麽新聞,隻不過是一年比一年場面火爆罷了。

一位家長直言,如果有教學資源優秀的公辦小學,我為什麽要花那麽多錢去讀民辦?如果家門口的公辦小學也很優秀,何必舍近求遠?問題就在於,優質公辦學校資源僧多粥少。

就在這個時候,又一個招生動態引起了家長們的騷動。近日,杭州多個城區公布今年公辦小學的學區範圍,其中拱墅區有2個區塊首次被劃為“雙學區”。實際上,“雙學區製”並非今年才出現。2012年,杭州市上城區就開始實行“雙學區製”。

“雙學區製”實際上就是教育部倡導的“大學區製”。2017年教育部就針對多校劃片發過通知,裡面提到,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也就是說,到底是實行一個學校一個學區的“單學區製”,還是多個學校劃片的“大學區製”,關鍵就是看這個地區教育資源配置是否平衡。

“大學區製”試圖解決的就是地區教育資源的均衡問題。家長的心態對教育肯定起到關鍵的作用。但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態下,再濃鬱的雞湯都無法緩解家長的焦慮。

有人說民辦擇校熱是因為家長太焦慮,但我相信,家長是账算得最清楚的一個。如果沒有民辦初中的掐尖,誰會費那麽大勁去拚民辦?現在很多優秀學生集中在民辦初中,同一所重點高中,可能來自公辦初中只有前幾名的同學有優勢。而民辦初中的生源又很大一部分來自民辦小學。這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自然把民辦擇校熱燒得滾燙。

佔據了大量公共資源的國有民辦,既有政策上的優勢,又有生源上的優勢,公辦如何競爭得過?如果說當初政府傾斜民辦是源於時代背景,時至今日,民辦教育的土壤早已今非昔比。政策的導向決定了民辦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會影響民眾的擇校熱度。民辦VS公辦造就的畸形偏差,如果不從政策導向上引導,只會越來越突出。

面對這一社會焦點問題,相關部門做出了回應。去年年底,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新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其中實行名額分配製是新中考改革最大的亮點——招生名額以初中畢業生人數”為主要依據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學校,其中優質示範普通高中學校分配比例從2018級學生開始不低於60%(現已經達到50%以上)。可以看得出來,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切實改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準的做法,同時推進初中學校優質均衡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目前小升初,民辦學校一頭熱的行情,公辦學校也會有更大的發展太空。

一些公號傳播著“教育是中產階層的自我救贖”,貌似點燃了無數人的心聲,但實質上,如果不從基礎公辦教育入手解決這一問題,最終所謂的中產救贖只能成為拖垮一個家庭的泡影。教育,於國家來說,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於家庭來說,是維持和提升社會經濟地位的手段,於個人來說,是個體發展的智力競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擇校熱正是這一矛盾的體現。

窺教育之一斑,而知社會之全貌。要讓社會各個階層成員能夠公平合理地流動,公平的教育資源分配極其重要。而在目前優質公共教育資源十分緊缺的情勢下,提升公辦教育品質才是應對民辦熱唯一的出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