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應該是第一次誇趙麗穎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它。

是的,飄飄說的正是期待已久的新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下文簡稱《知否》)。

這劇有多熱?

不僅播之前熱度高,播出後更是承包了熱搜。

馮趙婚後首作,男二又是人氣高漲的朱一龍,正午陽光出品,《戰長沙》製作班底。

隨便拎出一項都話題度十足。

還記得嗎?馮趙官方宣傳的時候,飄飄就曾預測過這部劇——

面子高級,但73集的長度還是令人擔憂注水。

況且這庶女逆襲的故事框架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歪向瑪麗蘇女主劇。

所以飄飄看的時候一直懸著心,就怕它徒有其表。

直到看完前幾集,總算松了口氣。

雖然劇有瑕疵,比如病句很多。

但總體來說,瑕不掩瑜。

不僅形式做得精,就前幾集的裡子,完全配得上這個面。

而它的好看,全在於“反爽劇”三個字上。

事實上,開播之後,《知否》的收視雖然首播破0.6,但仍排在《大江大河》後頭。

相比《大江大河》一片叫好,知否倒遭到不少質疑:正午陽光的招牌不靈了嗎?

而被網友詬病最多的,一是劇本改編太大,二是節奏慢。

感覺畫面暗,節奏太慢了

不是說正午出品必屬精品嗎?節奏太慢了吧

先來看改編。

《知否》原著是帶穿越情節的種田文。百度百科對種田文的解釋:

後期的種田文則更偏向字面意思,又稱家長裡短文,一般指以古代封建社會為背景的,或近現代科技不發達時期,描寫小人物的家長裡短,平淡生活瑣事,更注重突出細節及人物心理描寫。

關鍵字:家長裡短、生活瑣事,突出細節及人物心理描寫。

而呈現古代生活圖卷,以講述家庭倫理關係為主,正是《知否》這個劇想要重點呈現的。

《知否》原著裡盛明蘭軀殼下,裝的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女孩姚依依,所以從一開始明蘭便是一個擁有現代意識的成熟女性,後續為了生存忍辱負重,其實是現代感較強的。

但拍成劇,去掉了穿越情節,便需要為人物性格的轉變提供合理的情節發展。因此,開頭前三集不僅改編得不差,反而是緊湊明快。

且通過明蘭冒尖出頭,最終母親卻慘死的故事,一環扣一環,為明蘭性格的轉變提供了合理的鋪墊。

再來看節奏慢。

大家覺得它節奏慢,是因為這是一部以講述家庭生活為主的劇。通過起居飲食、吃喝玩鬧場景,塑造人物性格,展現家庭中夫妻、父母、姐妹兄弟等倫理關係。

家庭生活有什麽特點?平淡、細碎、卻又充滿細節。

看似無味,實則意味深長,耐人琢磨。

《知否》第一幕便展現出生活場景的魅力。

女主角盛明蘭(趙麗穎 飾)是家裡的庶女,自小聰明伶俐,母親衛小娘因出身貧寒,被賣進盛府換藥錢,既不像正妻官宦千金出身,地位尊貴,也不如妾侍林小娘受夫君寵愛,因此備受冷落,受盡欺負。

(當然了,這些都是庶女逆襲文的一種設定。古代並沒有大戶人家會在吃喝上克扣庶出。)

你大姐姐同你不一樣

你大姐姐娘家勢大

是有尊貴

林小娘最得寵

是有體面

她們都是主人家

僅開頭克扣炭火一場戲,便把這幾個人在家中的地位,借旁人之口表得清楚。

首先,侍女小桃去要例份的炭火沒要到,被趕出來。

廚房沒炭火

把我趕出來了

關娘子她們隻叫我滾

這部劇的小演員真的太會演了,小桃抽噎、帶著哭腔的聲音,實在讓人心疼。

要例份,卻不給?這一房一看就是受人欺負的。

大婢女小蝶(其實總共也就兩個婢女)脾氣剛烈,於是背上籮筐去理論。

被人轟出來的時候,碰上幫林小娘管事的周娘子。

插一句:北宋時期,父親的妾被稱小娘,稱呼女子時可叫“娘子”。

小蝶趕忙告狀:不僅克扣炭火,連飯食都克扣。

平時克扣飯食的時候

怎麽不怕呀

定例一日八斤炭

現而今三五日才得四斤

周娘子一聽,先是裝樣子訓斥了廚房奴仆,順便帶出衛小娘懷有身孕一事。

繼而才露出真態度。

接過廚房關娘子辯解的話,把過錯都推回小蝶身上:

要是平日裡多拿了

那今日少拿些便是了

等把那账面填了

咱們再按平時日定的分量來唄

笑裡藏刀的性格一下子就露出來了。

小蝶見無處可訴,於是要找大娘子去喊冤。

你看,才四分鐘,衛小娘被欺、林小娘管家,家裡大娘子地位更高等資訊,便交代得一清二楚了。

那我只能去

大娘子屋裡頭讓她評評理

一聽說找大娘子,周娘子也不敢鬧,便指使旁人把灶爐裡的炭搬出來給小蝶。

都說仆人的性格代表了主人的性格。

周娘子拿灶炭充好炭,內心的陰狠一見便知,與主人林小娘外表柔弱,實則心機甚深的性格一模一樣。

而小蝶卻是正直不屈,一看就知衛小娘懂分寸。

該我的,我全要取走

不該我的,我一毫也不多拿

許多人吐槽,炭火這場戲看著囉嗦。

其實,要飄飄說,這場戲不僅不多餘,還很關鍵,為後續的劇情發展埋下了伏筆。

正因為小蝶取來了劣炭,明蘭才會跟父親訴苦,引出查抄炭火一事。

又因查抄炭火,得罪了林小娘,才招來衛小娘難產的禍事。

敘述家庭故事,講究的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它能把一件件看似不重要的小事羅織起來,變成一張大網。

每一件事都互為先後因果,看似不相關,實則環環相扣,很是精巧。

而且,家庭生活本就是細碎的。

要表現人物性格的立體感,生活小事是最佳道具。

就如納征這幕,大娘子(劉琳 飾)一露面便發火。

又是拍桌子,又是大聲吼叫,一下子顯露急躁魯莽的脾性。

看起來是為前來下聘的袁家耍滑頭不滿,實則是吐露自己的心酸:

身為正妻卻不受丈夫寵愛,她心疼女兒的同時,也是心疼自己。

若今日納征的不是我華兒

是墨蘭被人如此怠慢

你猜你那心尖上的林噙霜林小娘

會不會胡扯

……

因為你不疼華兒

而丈夫盛紘(劉鈞 飾)怎麽應對?

既不與妻子硬碰,先是把妻子誇了一通。

當初我放官到靈州那個苦寒之地

咱家裡裡外外

都是娘子一人在操持著

又能句句說到妻子的痛處,處處為女兒著想。

我選忠勤伯府的袁家

我原就是因為看定了

袁文紹是個好孩子

能嫁一個有擔當的好郎君哪

夫妻和睦 琴瑟和鳴

將來生兒育女 一生和順

前後不過十句話,一下子就平息了妻子怒火。

一個處事圓滑、精明,又有幾分退讓懼妻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看出沒,《知否》的慢,其實不是“慢”,而是“細”,細到每個人的心裡。

它是把平常家庭生活的家長裡短作為觀照,映射出家庭這張大網裡每個人的際遇與命運。

看起來似乎是慢悠悠地講述,卻有味道,有厚度。

從視覺層面說,《知否》無論從色調、質感還是細節上,都真正做到了貼近,或者說沉澱到了宋代生活裡。

《知否》的整個畫面讓人一眼便知高級,關鍵在於它的色調。

飽和度低的色調,讓整部劇的氛圍沉澱下來,和劇情從容的步調相呼應。

總的來說,《知否》的色澤是素雅,質感是半舊的,打光是活的。

人物的服飾,盛府上下,從門房婢女的布衣,到主君小姐的綢緞,色彩都是內斂的,始終不會超出“生活常服”的範疇。

主君屋內的裝幀,也不刻意渲染華麗,多是莊重的暖棕、朱紅調。

盛府臘梅桃花,開得不爭不搶,誰說大戶人家的花草就非得是桃紅柳綠,內斂的色澤反而更顯從容的大氣。

《紅樓夢》中,榮國府的家具常有描寫是半舊,薛寶釵也常穿“半新不舊”的衫子。《知否》也採用了這種半舊之美。

盛府中所用的家具物什,都有用過的痕跡。

桌椅有磕碰的裂痕,帷幔、燈罩有塵土的灰意,連劇裡的屋子,都不是古裝劇裡常見的朱門翠瓦,而多是斑駁可見的灰瓦白牆。

再說打光,《知否》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晚上都靠蠟燭,也基本沒有加濾鏡。

由於採用的是比較自然的打光手法,雖然整體偏暗,但是會讓光線非常靈動,經常可以看見天然的日光,這就比一般的打光看起來更有場景感和生活感。

而,比色調更有生活感的,是《知否》在宋代生活文化上的挖掘。

現在很多編劇,談及歷史,不愛查史料,就好瞎意淫,《知否》卻不,在展現宋代民俗上,它讓人耳目一新。

納征、聘雁、投壺,不看《知否》,年輕人可能鮮有了解這些民俗知識。

所謂納征,亦稱“納成”。即男家往女家送聘禮。

東京忠勤伯爵府袁家特來送聘

主禮塞外大雁活禽一對

副禮無數

聘雁,則是聘禮所用的大雁,在納征中所使用的大雁,一般是一雙。

大雁寓意愛情的忠貞,遠從周朝起,就時常作為婚姻的聘禮。

《知否》也不惜筆墨地,通過長楓“投壺賭雁”一事,寫出了聘雁對於一段婚姻的重要性,可見對宋代民俗的描寫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投壺是另一個在《知否》中經常被提及的娛樂活動,簡單來說,就是把箭向壺裡投,中多者為勝。

可貴的是,《知否》對於投壺也不是提一嘴就算了的,在顧廷燁和明蘭比賽投壺時,劇情還科普了耳中、雙耳、依竿等知識。投壺統分論“籌”,也體現出劇組對細節的考究。

至於後來,劇情掃到路上的街景,背景裡仍有行人在玩投壺。

不是把這些鮮為人知的民俗牽出來遛一遍就算了,《知否》的劇組,是把古代的生活感嵌入每個細節裡。

包括主君主母隨身攜帶的手爐、婢女小蝶做舊的籮筐、下人手裡的韭菜……

甚至連路上的行人的服飾裝備都是形形色色的,有的身穿是大家閨秀,有的身著布衣是貧寒人家,還有推獨輪車的砍柴人,背著背簍叫賣的小販,路人身份地位歷歷在目。

細節考究如此,《知否》中對於宋代生活的重現,甚至有種讓人在看影視劇版的《清明上河圖》或《東京夢華錄》。

《知否》又被稱為“庶女奮鬥記”。

它不是宮鬥,最多算是“宅鬥”。

如果說《延禧攻略》的底色是“爭”,《如懿傳》的底色是“淡”。

那《知否》的底色就是“忍”。

在“宮鬥”戲裡,處處隱忍,最後的結果可能死於非命。

但在《知否》,“忍”卻是活下去的最理性的方法。

明蘭一直記得母親臨死前跟她說的:

我總是叫你

不要冒尖出頭

你就是不肯聽我的

你就記住一句話吧:凡事,活著最大

於是,母親去世後,她處處忍耐。

況且祖母地位最高,有祖母護著,只要不冒尖出頭,隱忍裝傻,便能平平安安地活著。

因為要“忍”,所以看起來一點都不夠爽。

平日裡姐妹欺負,都乖乖受著。

而這“欺負”,也處處顯出生活細節:

比如:被姐姐們命令繡荷包。

別忘了給我繡荷包

不許耽誤了日子

在被罰抄書的時候,不僅要做炙羊肉給如蘭吃,還要為她繡護膝。

我用飯時親自下廚

做炙羊肉 炭烤爐

炙羊肉炭烤爐

我也是要吃的

可是這護膝我也是要的

而且要快快地做

朱一龍扮演的小公爺對她一往情深,送她兩支上好的筆。

她卻不敢自擁,而是送給了墨蘭和如蘭。

正好這兩支筆

兩位姐姐一人一支

配成一對

這才配得上小公爺這麽好的筆

而且,所謂的鬥,都是化在一些日常小事中。

比如:如蘭、墨蘭與明蘭偷偷躲在屏風後窺看來客。

因被發現,於是墨蘭故意推倒兩個妹妹,造成自己是被無辜叫來的假象。

結果,如蘭和明蘭都罰跪祠堂,打手掌心。

當然,以前的豪門深宅也是一個小宮廷。

但是爭鬥的內容,更多是家庭地位的高低、家事掌管的權力、父母的寵愛、財產的分配等等。

“鬥”不僅為了生存,它也是權力的爭奪、欲望的滿足、地位的攀升,還暗含對家庭倫理關係的思考。

盛家家裡的爭鬥,就源起於“寵妾滅妻”,按倫理綱常:丈夫應給予正房妻子最高的尊重,寵愛妾侍,但不能過度。

你就該循規蹈矩

正妻為上 嫡系為尊

不至於寵妾滅妻

可盛紘卻偏偏寵愛林噙霜,不僅給她置田產,疼愛一雙兒女,抬高她在家裡的地位,引致妻子的不滿。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盛紘自己從小就過著庶出的生活,遭到眾人的欺辱與鄙視。

我絕不會讓你和孩子

再過我和阿娘當初的日子

因此,這個“偏愛”也帶著心酸與痛楚,算是對自己童年的彌補。

“宅鬥”的“鬥”並不是處處撕破臉皮,非生即死。

大娘子和林小娘的“鬥”,都是在自己的身份地位裡做文章。

或搶奪資源,或宣告主權。

納征時,林小娘的兒子三少爺盛長楓一時意氣去跟顧廷燁比賽投壺,結果差點連聘禮都輸光,丟光了盛家的臉。

大娘子火冒三丈,夜闖屋裡問罪。

但是被林小娘先自認錯處,主動申請重打兒子三十大板。

奴婢教養不周

要打 要鞭

奴婢絕無二話

本來大娘子想要乘機把管事鑰匙奪回,結果,被林小娘一個退讓化解了。

這個從來就是刁鑽

找不到她半點錯處

這次居然這麽乖順

把她那心肝寶貝兒子給打了

我想趁機拿回掌家鑰匙對牌

竟也找不到空隙說出口

再如:明蘭和如蘭因失禮被罰,老太太便想讓宮裡的嬤嬤來家裡教導禮數。

大娘子為此十分得意,故意不讓墨蘭來。

林小娘卻生怕墨蘭吃虧,苦苦說服官人,讓墨蘭也去上。

她這個性子像我

就是太軟

也應該聽聽宮裡嬤嬤的教訓才是

他們兩個人的爭鬥,是由打破嫡庶等家庭倫理關係引出的細微波瀾。

他們在意的是家庭地位、子女出路、丈夫偏心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而小姑娘們在意的,則更多是在選擇夫婿,也就是選擇自己日後的生活方式上。

明蘭之所以與小公爺保持距離,是因為她一早就看透自己的庶出身份,與貴族豪門相距太遠,不會有好結果。

有些事不行就是不行

天生就是不行

最好是別指望

小公爺就像是雄鷹

雄鷹矯健

是飛在崇山峻嶺上的

我只是屋簷下的雨燕

遠遠看一眼就行了

而林小娘與墨蘭,卻試圖攀上齊家過上好日子。

等我家姑娘

嫁入到了齊家

那咱們就出人頭地了

是的,這樣的“宅鬥”其實更像看著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愁,盛衰更替。

雖然《知否》是以北宋為背景,呈現的也是古代家庭生活。

可每個人在自身環境中遭遇的困境、難題,卻因其生活氣息,而更有現實感。

我們肯定也曾在“冒尖”和“隱忍”之間糾結過,也在衝動和理性之間徘徊過。

為生存而掙扎,為愛情而憂傷,為處理父母關係而苦惱。

因此,煙火氣濃重的“宅鬥”雖然不“爽”,卻更能讓我們產生共鳴。

《知否》到現在播出十二集,從“面子”到“裡子”都力求真實、細膩。

除了有馮紹峰、趙麗穎和朱一龍保證熱度,一眾配角也非常出彩。

不管是柔裡藏奸的林小娘,耿直暴躁的大娘,慈愛正直的老太太,處事圓滑的盛紘,都演技到位。

在“爽劇”大熱的時候,《知否》卻偏偏以一部細水長流、家長裡短的作品,背道而行。

節奏慢、質感古樸、“宅鬥”又不激烈。

這些看起來像減分項的因素,卻都是這劇的難得之處。

畢竟,“爽劇”只能帶來一時滿足,它與我們真實的生活距離太遠。

如果一味追求”爽”,反而容易失去現實感。

而大起大落、大哭大叫的情節和表演方式,看多了,心也會累。

恰恰是《知否》如此不“爽”的劇,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本來的模樣:

既有隱忍、權衡、選擇、放棄的痛苦。

更有生活平淡細碎下掩蓋的溫暖和力量。

其實,我們不也是日複一日,在不帶“爽”感的生活中度過。

經歷悲傷與快樂,觸碰溫暖與幸福。

這份篤定,只有平淡生活才能給予。

不是只有開掛的人生才值得歌頌羨慕。

簡單、平淡也可以很幸福。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