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新邊疆”到“新前沿”,太空大基建吸引資本飛上天

探火探日探月、太空商業遊開啟、電影攝製組首次上天……從20世紀60年代的“新邊疆”,到如今各國、企業爭先布局的“新前沿”,寂靜的太空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迎來最熱鬧的一年。

過去一年太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景也讓羅蘭貝格管理谘詢公司全球合夥人於佔福印象頗深。“2020年疫情剛發生時,我們當時就判斷涉及人員流動、餐飲、旅遊、零售等場景的行業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他說道,“而在一眾行業中,航空航天製造業則屬於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

不僅如此,由於疫情影響,地面基建領域的投資受到了衝擊,但投資太空基建從2020年以來勢頭愈發迅猛。

在於佔福看來,太空探索技術在2021年集中式爆發有巧合因素,“無論是各國探月探火探日的計劃,還是去年底等待25年之久的‘鴿王’韋伯望遠鏡的發射,其實這些項目早已在不同的時間點啟動。只是在這兩年裡,各個項目都碰巧進入到了一些關鍵的突破期。”

但他也強調,要推動太空探索的技術進步或者實現突破,則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往往涉及長期和巨量的投資,項目宏大且堅定,因此,疫情當前,這一行業的韌性依舊非常強勁。

下一個投資前沿?

在2021年,國際空間站(ISS)迎來了等待14年之久的“科學”號(Nauka module)實驗艙。“科學”號實驗艙的到來,對於老舊的國際空間站而言,能為空間站宇航員開展科學實驗提供更大空間。由於美國、俄羅斯、歐洲的多項太空任務都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使得國際空間站變得異常擁擠。擴大空間,已成為國際空間站的當務之急。

4月29日,國際空間站迎來了中國獨立自主建造運營的載人空間站。此後有6位中國宇航員先後進入太空。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國全年航天發射任務全部完成,航天發射次數達55次,位居世界第一,發射次數和航天器數量再創歷史新高。於佔福認為,過去一年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各種成績說明,中國在全球航天體系裡按照自己既定的時間表走得非常精確。

2021年也見證了富豪們對太空探索的熱情。當馬斯克一手創建的SpaceX公司在2020年成為首家將宇航員送入預定軌道的私人科技公司後,SpaceX在2021年開始涉足越來越多與太空相關的“第一次”。比如,在2021年1月24日,SpaceX又一次刷新歷史,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一口氣把143顆衛星送上太空,打破了印度PSLV火箭於2017年創下單次運送104顆衛星的紀錄。9月中旬,SpaceX又將世界上第一批全平民機組人員送入太空軌道,進一步為太空旅遊行業打開了大門。

儘管馬斯克本人在2021年並未親自進入太空,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億萬富翁同僚們、同時也是競爭對手,進入太空。去年以來,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和英國億萬富豪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賈裡德·艾薩克森(Jared Isaacson)就先後進入太空。據悉,馬斯克本人也預訂了未來的維珍銀河太空之旅,只是他會選擇何時升空尚不清楚。瑞銀集團就在2021年5月預計,到2030年,太空旅行市場規模可達30億美元(大約190億元人民幣)。

布萊斯太空CTO卡裡薩·克里斯滕森(Carissa Christensen)早就嗅到了“太空經濟”的魅力。他表示,兩種新型投資者的到來為行業帶來了變化:首先,億萬富翁群體對太空充滿熱情,正在嘗試用新業務實踐改變市場;其次,風險投資由於成本過高鮮有涉足太空經濟的狀況也在發生改變,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零件降低了發射成本,小型衛星也逐漸發展,並在數據經濟時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航天技術天使投資平台Space Capital發布的太空科技投資報告,2021年三季度全球共112家太空科技創業公司獲得投資,融資總額為87億美元。從一個更長的歷史時期來看,自2012年以來(截至2021年三季度),本行業全球共1654家公司獲得投資,累計融資達2312億美元。

除了商業價值,太空的戰略價值也日漸凸顯。在火箭的重複利用方面取得突破後,馬斯克又涉足星鏈太空互聯網的研究。此前,馬斯克表示,星鏈太空互聯網的延遲時間約為20毫秒。於佔福告訴第一財經,相對於當前常規通訊方式250毫秒的延時,一旦真的實現這一太空通訊,那將引發相當大的戰略競爭優勢,10倍級的延遲時間差別甚至可能就是一種降維打擊。

技術發展呼喚新規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有意願、有能力進入太空,地球外層空間注定變得越來越擁擠,也是不爭的事實。去年發生的“星鏈”衛星接近中國空間站事件,俄羅斯通過反衛星(ASAT)武器試驗從而導致軌道碎片雲事件等,急待國際社會進一步規範這片人類鮮有涉足的區域。

此前,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普通照會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在2021年先後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對中國空間站搭載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危險。出於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針對有關美國衛星,兩次實施“緊急避碰”。

於佔福認為,中方采取外交渠道去溝通,說明國際社會還是要去通過聯合國推動、制定一些涉及太空資源使用的協議等,“最終還是要用規則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當前外空領域公認的國際法基石是1967年通過的聯合國《外空條約》(the Outer Space Treaty),但德銀在“2022年資本市場關注的十大主題”中認為,上述制度卻無法約束當前太空技術“武器化”的發展趨勢。其次,在防衛與研發方面,各方依舊遊走在模糊的邊界,並沒有就具體的使用達成一致。

“雖然太空,乃至外太空的一舉一動離我們人類地表生活很遙遠,但歸根到底它還是有很強的國家利益色彩。”於佔福說道,“如果沒有公認的國際規則來約束太空資源的開發和使用,非常可能出現對空間在軌資源的掠奪式搶佔。”

德銀已將“太空競賽”列為了2022年全球資本市場的十大主題之一。德銀解釋道,在過去幾年中,空間的重要性激增,因為發射成本的下降導致軌道上的衛星數量增加,從而增加了對它們的依賴。“除了軍事用途之外,未來的衝突肯定也會聚焦在針對依賴衛星的通信、GPS和金融應用方面。”上述報告寫道。

於佔福告訴第一財經,如今各國一方面在加強自己的技術,另外一方面也推動在太空領域的一些國際秩序的建立,“過去,各方更多的是比產品、比技術,現在已經觸發到必須得推動全人類在太空資源的使用上建立相應的規則和準則。顯然是更多元了。”

在於佔福看來,最早國際社會是靠想象或者是其他領域的經驗、地面資源以及交通使用的經驗給太空定一個初步的規則,但在當前先進技術的發展下,就會發生一些難以想象的危險情況。“這時各方就會覺得,缺乏規則可能會出現重大的財產與人員的損失,因此急需非常嚴肅或者立刻回到規則的問題上。”

德銀認為,“每個人都希望其他人都遵守規則。然而,太空規則已經過時。地球上空的緊張局勢似乎將放大地球上的緊張局勢。太空威脅已經成為地緣政治談判的話題,到2022年,它們可能會成為前沿和中心。”

在於佔福看來,太空,是個典型競合並存的領域。“在涉及關鍵或者敏感技術的‘卡脖子’領域,相信任何國家都不會放開,”他說道,“但在一些利於全人類發展的領域,比如衛星觀測等,各國還是能找到相當多的合作議題。”但於佔福也強調,各國對於太空探索的研究不會因為競爭而割裂,“我們將看到一個奇特的組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