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從古人喝的酒裡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身份?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而且歷來為文人騷客所津津樂道,尤其是唐代詩仙李白,更是愛酒如命,他喝了酒之後文思泉湧,因此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那麽誕生了幾千年的酒從古至今是一成不變的嗎?李白等古人所喝的酒和我們今天的酒又有哪些不同呢?

下面看鑒君就帶大家從古代詩詞中一窺究竟。

濁酒和清酒

明代大才子楊慎在名篇《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有這樣的詞句“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沒錯,就是央視老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歌詞),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也寫到過“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這些名詞中提到的所謂“濁酒”其實就是米酒,多由糯米發酵醞釀而成。由於當時缺乏無菌技術,導致釀造過程中微生物的進入,結果基本上酒都會變成綠色。

而且,釀成之後的酒通常都有很多雜質,如果不經過濾的話,這些酒就不會清澈見底,而是顯得非常“渾濁”。

雖然,濁酒的賣相是慘了一點兒,但勝在價格便宜,深受廣大平民百姓或是窮困潦倒的詩人們的青睞,比如杜甫在《登高》中寫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們在很多武俠影視和小說中,經常看到主角豪爽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其實也應該是濁酒,之所以看起來很清澈,那是劇組用白開水代替了。

那麽,古代的酒都是渾濁的嗎?其實並不是,古時候還是有“清酒”的,比如,李白在《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中寫道“若無清酒兩三甕,爭向白須千萬莖。”唐代張籍在《和長安郭明府與友人縣中會飲》中寫道:“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

這些詩句清楚無誤地表明了李白和張籍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絕非屌絲,因為“清酒”的製作工藝在當時極其複雜,需要用專門濾酒工具在酒壇中壓取,更為講究的,還要拿葛巾再過濾一遍。

這樣出品的酒沒有雜質,可以保存更長時間,遠不是濁酒可以相提並論的。故而“清酒”的價格十分昂貴,難怪李白寫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葡萄酒

除了最常見的濁酒和清酒之外,古時還有一類果酒——葡萄酒。但葡萄酒並非中原的產物,而是從遙遠的西域傳進來的(傳說是唐太宗攻下高昌國之後才引進的酒種)。

關於葡萄酒,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代王翰《涼州詞》);還有“昭陵百戰大山河,涼州幾甕葡萄酒。”(元代艾性夫《題明皇醉歸圖》)。

從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的葡萄酒總是和邊塞的荒涼雄奇結合在一起,不像如今,一提到葡萄酒想到的就是牛排和西餐。

由於葡萄酒獨特、美妙的口感,還有它超高的逼格,自然受到了當時文人騷客的熱捧,但由於葡萄酒屬於“洋酒”,就和今天82年的拉菲、人頭馬XO一樣,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

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詩仙李白可不管葡萄酒有多貴,照喝不誤,他豪放地寫道“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李白《對酒》)

白酒

有人可能會問,古代也有跟白酒類似的酒種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古代白酒和當今三十度起步上至五、六十度不封頂的白酒可無法相提並論。

古時候的白酒也就是蒸餾酒,類似於當今的小燒酒。但即使在古代,白酒的度數也要比上面所說的三種酒都要高很多。《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岡小酒店喝的所謂“三碗不過崗”恐怕就是小燒,一碗差不多能頂十碗米酒。多虧武松是海量,要不然恐怕真的就“不過崗”了。

這種酒價格倒不是很貴,但與今天的俄羅斯伏特加差不多,都是猛男的專利,不是誰都能喝得下去的。

綜上所述,古人其實與今人一樣,也可以隨著腰包、身份地位乃至心境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酒種,這也是只有愛酒的人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