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野地蹦迪,草地打滾……還有什麽奇葩事?

滇西北,五天四夜,平均海拔3000米,2018年 “行走的力量” 正式行走收官了。

這也是 “行走的力量” 的第8個年頭。

其實去年,if 姐已經跟著陳坤走了一次,在西藏。

第二年跟著行走,感覺也是稍微有點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心裡有譜多了 —— 對行走強度啊,戶外裝備啊,包括採訪陳坤啊,都有譜多了。

但今年發生的事依然讓姐大吃一驚呢……

就從到達雲南開始說起吧。

今年的集合客棧,是雲南麗江束河的“背包十年青年公園”。▼

這是一家很適合背包行的客棧,不大,但是敞亮、舒服,很多細節很柔軟。▼

比如溫順又總愛睡的四腳朝天的狗狗。▼

也比如明明是星巴克小杯Size,卻給你放滿滿雙份espresso,感覺賣一杯就要賠錢一杯的美式咖啡。

連 if 的小麥標在這裡也特別小清新了。▼

當然了,客棧是個好客棧,但老闆“不是好人”。

背包客小鵬,職業旅行家、旅行作家。也是一枚提出“我想抗皺啊”的需求後,卻膽敢吐槽姐美容裝備的宇宙級鋼鐵直男

直男專屬擺拍。▼

請大家以後如果入住,一定要他請客!吃窮他!(

大概就是從到了這個客棧,今年活動的氣氛就,呃,團結而不緊張,不嚴肅卻(特別)活潑起來了……

明明今年行走是聚焦“情緒”,希望向大家傳達每一種情緒都是客觀存在的,皆具有特別的意義與價值的理念,倡導大家覺察、面對、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感受“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這樣高端大氣上等級的主題呢。

招募的行者共20位(其中2位因自身原因未能參與正式行走),也都與關注主題和方向對應,皆為心理學從業者或愛好者等情緒的“共情人”。

還有隨行的心理老師,於行走出發前就在特別的“你好,情緒”體驗環節帶大家做分享和放鬆。▼

總之就是一開始氛圍還是很嚴肅的。

但動員大會上,坤哥上來就 “吐槽” 一通,整個把端莊的氣氛搞毀了......

他表示:往年的主題一直都被人說,有點虛,不夠落地,比如2012年是“觀·心 青海”,2013年是“行·靜 喜馬拉雅”,2014是“心·跡 敦煌”,2016年是“讓心開出花來”,2017是“走一段有心的路”……

所以今年就想接地氣一點,將關注情緒的主題帶進來試一試吧。

emmmm,基本我就關注到了“有點虛”和“試一試”,所以唯一的感覺就是有夠佛系。

但他馬上又補充說,希望心理學相關專業的行者們在行走時,可以拋開學術研究的目的和身份,不要觀察別人,而是聚焦自己,把自己當作情緒案板上的小白鼠。

有行者當時偷偷跟我說,覺得坤哥好強勢哦。

而我的回答是,他只是很坦率直接,不像個明星啦。

確實,心理學是很好的東西,但如果受到專業本身的限制,反而不能享受這段“借助行走向內看”的路途,對參加者來說,都會很遺憾的。

PS,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和情緒相關,今年的行程,真的有點神。

從第一天拓展訓練開始,突發情況就開始了。

拓展一般會安排在正式行走前一天,一方面用來測試所有參與者的體能情況,是否適合正式上山、扎營,另一方面讓大家提前適應行走的節奏與“止語”的狀態。

雖說是測試性訓練,但也並不輕鬆,走的是野路,半山腰就有這麽高了。▼

雲南氣候潮濕,腳下如果沒有枯葉,泥地相當滑。坡度嘛,大約就是跑步機調到8-9檔爬坡的幅度。▼

因為一直以來行走的力量團隊都是非常專業的,雖然是帶著很多沒有戶外經驗的成員一起行走,但提前踩點、選路的工作都很妥帖,所以,我本來以為拓展會在一種“揮灑青春的汗水,疲勞但積極向上”的氛圍裡圓滿結束。

結果,就出變故了。

下山的路也是野路,本來最寬也不過這樣了。▼

本來在狹窄的地方,就是連人帶臉貼著樹葉才能鑽過去的。行走團隊探路時,還標記了路線,去掉了一些太擋人、尖銳的樹枝,把路提前開好了。

但雲南真的是太原生態了,8月又是正適合植物生長的季節,下了幾場雨,原來開過的路……它長上了……

如果是專業的戶外向導當然不成問題,但行者和媒體的大隊人馬並沒有那麽豐富的登山經驗,本身下山就需要小心滑倒,更不用說要從非常茂密的樹枝中鑽過去了。

不得已,下山途中,只能臨時掉頭,下坡變上坡,隊尾變隊首,折回去重新找路下山。

下圖不是我拍的,把不僅不用登山杖,還能幫別人下坡的坤哥拍成“三頭身”不是我的錯……▼

預定的行程時間,也從原本的6-7小時,變成了超過9小時。

下山尾聲時,所有人(除了向導、行走團隊和坤哥)都呈現出一種累得像狗的氣質。▼

但是很神奇的,並沒有人覺得不好。

身體雖然很累,腿也很疼,但大家的狀態卻在下山走平地時,變得越來越有精神頭。

出發儀式結束時,天都黑了,但行者們依然充滿笑容,有人還說,第一次登山就遇到這種情況,覺得戶外運動真的是很多變化,好好玩啊。

當時我還是很天真的,只是覺得“搞心理的人果然心態比較好啊”

直到第二天,我才明白這些看似不好的突發狀況背後,真正的意義。

8月18日,正式行走開始。

雖然雲南的氣象屬於一會暴曬,一會下雨,一會刮邪風,但這天算是很給面子,一直很晴朗。

雖然時時也會有比較費勁的坡要爬。▼

但只要看見向導們掛起的紅色路標,就很有安全感了。▼

順利的一路行程,卻在一處土公路終止了。

因為雨季漲水的原因,預計的路線中斷,原本的C1營地,也沒法到達了。

於是行走團隊帶著所有人,前往另一個備用營地扎營,準備過夜。▼

雖然事出突然,但新營地的景色真的特別美好,不遠處的山上還照下一道聖光。▼

但就在大家安頓下來,也吃過晚飯,準備休息、生篝火時,狀況又發生了——今晚備用營地也不能駐扎,我們需要拔營更換休息地點。

坤哥大聲說著抱歉,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

坤哥一直說對不起大家,好幾次鞠躬致歉,但讓我很意外的,是他並不焦慮,也沒有一點生氣的感覺。

他說,明明大家都歇下了,還要重新拔營,真的很抱歉,但他並不為這件事惱火,也不會責怪團隊。

因為雖然發生了這麽多突發情況,但團隊真的很盡力在解決問題,有些意外人力無法避免,而現在,行走團隊緊急召回了接送車輛,和重新給大家安排客棧房間,今晚,我們要撤回客棧重新整頓。

老實說,拔營時的心情,真的是有點奇妙。

確實所有人在經歷了一天行走後,都是疲勞的,這種突發的變故,比起拓展訓練時,又更大一些。

但所有人都沒有慌張,也沒有焦慮、不滿,反而非常迅速又妥帖的就把行囊又重新收拾了起來,還有人拎著垃圾袋尋帳,把所有遺漏的垃圾都撿走收起。

甚至,行者們在打理好駝包和裝備後,興奮的在黑暗的野地裡又唱又笑,蹦起了野迪……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種氛圍,是從容。

雖然這種從容,和我之前理解的很不一樣。

通常我能 get 到的從容,是規劃、安排、布局,或者說,是可控。

但這一刻,什麽都不可控,一切都很突然,卻沒有憤怒,沒有沮喪,沒有焦灼。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有一點更深入的明白什麽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了。

它不是一句套話(雖然經常被當做套話來用),也不是妥協、屈就、無可奈何。

它就是那一個時刻,在我身邊真實發生的東西 ——我們願意接受發生的一切。

就在陳坤說,他不抱怨,也不會對任何人生氣,要求他們對這個情況負責的時候,接納,轉化了原本看起來很糟的局面。

每個人都匆匆忙忙,深一腳淺一腳,但每個人都忽然冒出了很多“這樣其實更好啊”的理由 —— “這樣就可以回去洗澡啦”,“我本來就多帶了東西出來,這樣可以放回去啦”,“這樣今晚我還可以多去買兩罐紅牛!”

在那個當下,我真實的感覺到,這些理由都不是硬找的,而是接二連三自己冒出來的 ——當你忽然發現一件事可以從另一面去看待時,它不但真的沒有那麽糟糕,反而還會多出很多意外的好處。

這是一個奇妙的夜晚。

東申行走團隊的工作人員們一晚上都在幫行者、媒體行者重新入住,規劃第二天的行程,為了騰出更多房間,團隊中的男生們在天台上用睡袋過夜,女生們七八個人擠在兩張床上。

我拎著20斤的箱子上二樓,團隊的帥小夥馬上跑來幫忙,輕鬆把箱子舉到頭頂,在我的表情中,躥上了樓梯。

沒有人抱怨,甚至沒有人說一句喪氣的話。

耳朵裡能聽到的,都是 “真是辛苦你們啦”, “行走8年這是第一次,我覺得好有意思啊”,“今年真的很不一樣,好難忘!”

陳坤散著頭髮,穿著一條大肥褲子,一邊關心行者們的安置情況,一邊給工作人員們多騰兩條被子出來。

他說,很感恩團隊都是這樣靠譜的人,也很感恩今天發生的事情,感恩一起來行走的大家,你看,真的很溫暖是不是?

我點了點頭,順著他的眼神往樓下看,23點的深夜,客棧裡熙熙攘攘,大家都在收拾,互相幫忙,像一個大學宿舍,也像一個人口很多的大家庭。

也許因為那一刻,我們都是最好的自己。

就像第二天圍談時,陳坤說的那樣,如果執著於外物,不向內看,是看不到真相的。

所以真相不是“行走的力量”這個項目有多麽偉大,有多了不起,也不是和他人比較走得誰快誰慢,誰有多好的體能,更不是“陳坤要做什麽”。

而是我們是否真的可以通過這段路途,學會去接納發生在生命裡的一切,接納此刻那個不夠完美,但同時也是最好的自己。

陳坤說,他讚美完成行走,也讚美下撤。

因為只有每個人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狀態如何,感受是怎樣的,不在意外界的眼光,才能回歸本心。

寫到這裡的時候,依然可以回憶起那種輕鬆的感覺,就是連身上緊張的肌肉,都放鬆下來了。

其實從焦躁而緊繃,到平靜而柔軟,也只是一念之差。

我明白那並不容易,因為我自己都很難做到。

甚至就在上山之前,因為工作壓力和自我的糾結,一直睡不好覺,還得了重感冒,躺了好幾天。

對同事,對項目,也很容易暴躁,愛發脾氣。

捫心自問,如果出了行走第一天的那種情況,我未必能處理的那麽好,也許會責怪環境,也許會責怪團隊,也許會責怪自己,繼而責怪其他人。

並不是因為我壞,而是那顆想要做好的心,太執著,太在意是否影響了項目和參與者,太沉迷於結果。

就連嘴裡說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之後,下一句都是,“那麽這次能總結出什麽經驗教訓呢?”

拒絕接納“失敗的”自己,拒絕接納“不好的”現實,反而無法順暢的解決問題。

當用“我是失敗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時候,沒有什麽會是順利的。

也許在成長環境中,我們經歷了太多被打分,被評判,被要求,給自己加上了重重捆綁,反而忘記了,其實多接納自己一點,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

反而是放鬆下來了,感覺到 “這一刻的我就是最好的啊” 時,不僅自己很松弛,而且特別能感受到周邊的美好。

比如第二天圍談後,營地上空,有一顆小小的月亮。

比如一片鋪滿白雲的晴空。

比如爬坡路上經過的開滿鮮花,還有很多蝴蝶的山谷。

比如白泥地貌上,像在雪地裡綻放一樣的一簇小藍花。

也比如那些大霧裡陡峭、濕滑但卻壯麗的山巔。(雖然螞蟥不少但心情好也就都無!所!謂!)

所有人都放鬆下來的樣子,也很有趣。

比如各種花式吃草的坤哥……

以及各種花式趴地的坤哥。

和他的光腳。(這其實是一張官圖,所以……你們知道行走團隊有多放鬆了……)

看起來高端大氣的採訪,其實陳坤也就是找了塊濕地,蹲在這麽個箱子上完成的。

真人蹲完大概是這個效果,迷之老農的既視感……

行者們普遍體力不錯,就是休息的姿勢比較清奇……▼

友愛的捶腿業務也是萌萌噠~~▼

以及在山坡上披著帳篷狂奔的工作人員小哥哥。

心情和身體放鬆下來,也更容易體會到感恩的心情。

雖然每年走下來,都會慶功,覺得能堅持下來很棒,很不容易。

但實際上最辛苦的還是早就開始準備,一直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

他們要提早準備分發裝備,幫忙替換不合適的尺寸,收拾清點駝包,確保每個參與者的裝備齊全妥帖。

後勤團隊每天都要準備物資運輸,提前到營地搭建廚房帳篷,生火燒水,就為了讓行者們可以到營地就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行走總指揮熊貓操碎了心,從項目策劃到探路、安排,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總領隊Charlie上至砍樹開路,下至生篝火一手包辦。(已婚

西藏登校的高山向導們,一路都在幫大家上最難上的坡,下最難下的路,從來不多說一句話,被感謝也只會反覆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事”。

最經常的情況就是,一個行者摔倒了,還沒站起來,向導已經飛速衝過去把她扶起來了。

各家媒體的攝影攝影師也是很辛苦的一群,為了親身體驗也將行走理念分享給更多的人,他們往往顧不上自己的呼吸和節奏,需要隨著地形到處跑,放無人機和拍攝,用各種方法記錄這段路途。

這種感恩的心情,真的很美。

而陳坤在山上說,這一刻我們都感覺很好,很自由,也很放鬆,但行走的目的,不只是在山上讓大家止語、思考、感受,更是希望大家能把這種自我覺察、自省狀態的方法,帶回各自的生活。

行走第二年,我想我收獲的,是來自陳坤的一份禮物 —— 不僅關於行走和情緒,也是關於如何看待自己和生活。

我把這份禮物帶下了山,也想送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你。

希望這一份小小的行走手記,能通過分享我療愈自己的過程,也療愈被壓力和執著束縛的你。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每一刻,相信自己就是那個最好的自己。

片尾彩蛋環節!!!體力超讚,上山下坡不用手杖一路飛奔的陳坤,除了瑜伽,到底有什麽鍛煉良方呢?下一步新戲需要“白一點”的他,會選擇什麽樣的防曬方式呢?

戳下方影片,看 if 姐這個時尚大V對陳坤的靈魂拷問吧?????

第二個彩蛋!!!關於行走時打雷,陳坤的離奇腦洞是什麽?陳坤最害怕的動物是什麽?他行走時腦子裡都在想什麽有的沒的?戳下方影片看答案~~?????

本文內容為 if 微信公眾號原創

這些內容,同樣不容錯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