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永浩注定成為產業跨界的又一過客?

日前舉行的錘子新品發布會讓其創始人及CEO羅永浩再次被刷屏。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刷屏的核心不再是手機,而是羅永浩發布的自詡為重新定義未來PC的堅果TNT工作站。儘管名字叫工作站,但從羅永浩將其稱為重新定義未來PC的口號和產品形態看(有業內稱之為Android版的PC一體機),其應屬於PC的範疇。

看來曾經放言挑戰iPhone改變智能手機產業未果的羅永浩,希望通過跨界PC改變PC產業。那麽羅永浩真的可以重新定義PC產業或者說能借此在PC產業佔有一席之地嗎?

提及PC與智能手機的跨界,業內首先想到的就是PC產業的老大Wintel(微軟與英特爾),需要說明的是,這不僅是簡單的Wintel的組合,而是多年來二者在PC產業中基於芯片和作業系統及應用搭建的PC生態環境。正是這種生態環境讓Wintel在發展期間讓一直期望挑戰英特爾的ARM生態(Android+ARM)和微軟的Linux(x86+Linux)沒有任何可乘之機。當然面對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英特爾與微軟也躍躍欲試,並希望將Wintel的生態移植到智能手機產業中,但由於二者均有在智能手機產業單飛之意,英特爾率先在智能手機產業中投以重金支持谷歌的Android生態(x86+Android),而微軟則嘗試以Windows生態支持ARM(Windows+ARM),但最終的結果是,英特爾在耗費了百億美元之後放棄了智能手機市場,而微軟支持ARM的Windows(Lumia)系列手機也最終退出了市場。

原因何在?

以英特爾支持Android生態的智能手機為例,雖然在諸多跑分測試中,x86+Android的組合並不輸於傳統的ARM+Android,但在實際應用中,x86+Android則出現某些應用性能大幅下滑(有的下滑甚至高達30%)和兼容性問題,這也使得即便是英特爾采取補貼的方式也未能得到智能手機產業中ARM+Android生態系合作夥伴的支持。同樣,微軟為了支持ARM,特意打造的Windows RT系統(主要對標Android平板電腦),也因為缺乏支持傳統的Windows應用而中途夭折(即使Surface RT可以運行定製的Office等生產力工具軟體,但其功能和效率與傳統的基於Wintel的Office相形見絀),倒是後來微軟回歸Wintel生態的Surface Pro和SurfaceBook系列在平板和PC產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英特爾、微軟、谷歌外,即便是打造完整獨立生態系統(自有的芯片和作業系統及應用)最強的蘋果,截至到目前為止,在代表智能手機產業的iPhone和代表PC的Mac中,依然在採用不同的生態,儘管外界一直希望蘋果將其智能手機和PC的iOS和Mac OS生態系統合並,但蘋果始終以智能手機和PC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態面向不同的應用場景和體驗為由予以拒絕。

通過上述我們不難看到,真正決定一個產業生態體驗和走向(例如智能手機和PC)的大佬們在跨界時均相當謹慎,即便跨界也都打造不同的系統及生態,那麽無論是硬體還是系統這些決定何種生態的最底層核心技術均仰仗於上述大佬的錘子真的具備這種能力嗎?

從堅果TNT工作站看,羅永浩無非是將智能手機的Android生態複製到了PC中。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谷歌Android生態系統目前僅適用在智能手機產業中,即便谷歌進軍PC產業,採用的也是獨立打造的Chrome OS系統及生態。

說來也巧,就在羅永浩發布堅果TNT工作站的同時,微軟公布了 Surface Hub 2,也就是2016年發布的Surface Hub的第二代產品。從形態上看,堅果TNT工作站極像Surface Hub,這也是業內質疑其可能是受到Surface Hub的啟發,先不說從互動方式上,堅果TNT與Surface Hub存有何種差距,最核心的是,Surface Hub採用的是Wintel的生態模式,這才是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也就是說即便羅永浩真的是受到Surface Hub的啟發,也僅是做到了形似而神不似,其並未理解和把握產品背後的生態邏輯才是致勝的關鍵和核心,也正是由於缺乏對於產業的這種深層次和本質的理解,注定這樣一款產品僅是一款產品而已,所謂去重新定義一個產業言過其實。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次羅永浩跨界PC,由於其缺乏或者說忽視了對於產業跨界本質上的認知,很可能會成為產業跨界的又一過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