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急救調度員手繪地圖11年未間斷 曾跑丟數輛自行車

120是被大眾熟知的一條急救熱線,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串數字背後的故事。11年前,山西省晉中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成立之初,沒有詳細的地圖供參考,調度員就騎上自行車大街小巷地跑,跑丟了數輛自行車,跑得隊員都迷了路,終於手繪出1000多平方公里的榆次區主要街道地圖,這成為急救車最快到達患者身邊的指引。

2007年,晉中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成立,做了14年護士的梁瑞梅被調去負責調度工作。除了要懂得急救技能,調度員必須對所負責區域的地形了如指掌。“當時我們團隊從別處調來12個人,都是女的,平常也不愛記路,我摸底的時候問了幾個路名,誰都答不上來,當時距離中心正式運行只有一個月。”梁瑞梅心裡沉甸甸的。

“那時還沒有電子地圖,買回來的紙質地圖上又很少標注小區,連學習的資料都沒有。”考慮再三,梁瑞梅決定騎上自行車自己跑地圖,“自行車隨停隨走,方便”。梁瑞梅將榆次城區劃分為15個片區,每天一個片區,15天必須跑完。早晨8點出發,騎騎停停,中午就近吃飯繼續工作,直到天黑收工。“收工還不能回家,要回到部門把當天走過的路畫出來,互相補充比較,背會,經常加班到10點多,因為第二天還有新的路要記。”梁瑞梅說。

繪製地圖是個細致活兒。11年前手機拍照還不清晰。隊員們一路看一路記。有時專注於記,隊員丟了好幾輛自行車。“有個18歲的隊員,家是東北的,有次跑地圖還把自己也跑丟了,後來通過電話聯繫才找到。”曾和梁瑞梅一起參加繪地圖的王英回憶,有時天冷,手凍得都握不住筆;有時會被狗追,差點被咬;有時走到偏遠地方,大車呼嘯而過,很危險;有時把路兩邊的建築都標上了,回來才發現不知道哪個門對著哪個門。

緊急呼救多發生在學校、商場、小區等人口密集處,繪製地圖時也有所側重。“2007年許多小區沒有名字,我們就以大建築物作參照。走到小區,要弄清楚小區有幾個門、幾棟樓、一梯幾戶,哪棟樓離哪個門近,哪些小巷能進車。”梁瑞梅說,有時問得太細,她們還曾被保安懷疑是小偷。

經過15天的努力,涵蓋榆次城區大街小巷、適於急救導航的“生命地圖”繪製完成。都說女性的太空感差,15天的“走街串巷”,上千平方公里的榆次區主街道地圖都印在了12位調度員的腦海裡。這份手繪地圖和繪製經歷也為日後她們作為接線員調度急救車,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008年,這份手繪地圖更新為電子地圖,但隨著城市建築的完善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調度員要隨時更新。“每年開春,下了夜班的同事就負責騎車跑城區。哪裡新蓋了小區,哪裡拆遷修路,哪裡更換了地名,這些資訊都要及時更新到電子地圖上。”梁瑞梅說,這項工作11年從未間斷,走路逛街時留心建築和交通也早成了大家的職業習慣,每天工作也都會隨時交流身邊的變化。

雖然有了越來越完善的地圖,但為了讓新老成員都熟悉地形,梁瑞梅將背地圖列為重要的業務考核項目。“兩人一組,一人說出路名,另一人按順序背出這條路上的重要建築。”如今,梁瑞梅的題庫中已有1000多道題目,有隊員開玩笑說:“考大學都沒這麽難。”團隊做的手繪地圖一直用了10年,直到2018年7月,系統換為雲地圖。但記地圖的習慣沒有變。

這個習慣也幫助許多患者挽回了生命。因為有的患者家屬撥通120後,因為慌張、恐懼,一時說不清具體地址。此時,調度員就可以利用大腦中的地圖引導家屬說出具體位置,有時還能幫助急救車司機最快到達患者身邊。晉中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主任張翼霄說,手繪地圖在全國的120急救領域並不多見,這個工作堅持多年,對急救很有幫助,未來會將這種做法堅持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