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空間站16個科學實驗櫃進入初樣研製 類型多樣功能強大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集成技術中心主任王珂研究員向媒體介紹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研製相關情況。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今年的4月24日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記者當天從承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研製建設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獲悉,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的中國空間站艙內配備有16個科學實驗櫃,用於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航天新技術等研究方向的科學實驗,以及獨立載荷實驗。目前,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基本進入初樣研製階段。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人員介紹說,中國空間站艙內16個科學實驗櫃具有類型多樣、功能強大和技術先進等顯著特點。

類型多樣方面,根據用途可以分為學科方向實驗櫃和共用支持實驗櫃。學科方向實驗櫃為空間科學與應用各學科方向的研究提供專門的研究條件,支持在軌實施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共用支持實驗櫃可根據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的共性應用需求,提供在軌實驗精細操作、樣品存儲、高微重力實驗、變重力實驗比對、載荷裝調與檢測等功能。

功能強大方面,每一個科學實驗櫃相當於一個綜合性的領域實驗室,可以支持開展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科學實驗櫃內配置有專門的科學實驗系統,其功能、實驗條件、實驗診斷設備已經設定(或設定一定的調整範圍),適用於該學科方向的科學實驗。利用這些科學實驗櫃開展實驗時,可僅提供實驗樣品,或根據需要配備必要的實驗單元,與實驗櫃的科學實驗系統配合開展實驗。此外,科學實驗儀器設備可通過航天員操作實現在軌維修更換或升級換代。

技術先進方面,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中,流體物理實驗櫃集成13種先進診斷技術,可實現多物理量同步檢測,同時在國際上首次引入數字全息診斷技術。無容器材料實驗櫃高溫可達3000℃,可實現金屬、非金屬等多種類樣品凝固機理研究。高精度時頻實驗櫃是國際上首次實現“氫鍾+冷原子微波鍾+光鍾”組合的空間鍾組,其日穩定度和不確定度達到10的負18次方量級,科研人員形象解釋稱,這一量級精度相當於該空間鍾組高精度時頻可達到30億年誤差不超過1秒。

同時,中國空間站艙外還配備了暴露實驗平台,以及多個標準載荷接口或大型載荷掛點,用於開展天文觀測、地球觀測、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物學等多種類型的暴露實驗或應用技術試驗。

根據計劃部署,中國載人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利用空間站支持能力、微重力和異塵餘生環境、航天員較長在軌駐留、天地往返等有利條件,中國空間站將開展大規模多學科的空間科學研究、空間技術驗證和空間應用。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表示,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迄今規模最大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台,建成後的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也將全面開啟中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新時代。(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