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麽原因導致東晉的疆域忽大忽小?

在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中,東晉的疆域變化是最劇烈的,簡直可以說:“一年一開花,三年大變化。”

晉明帝司馬紹在公元322年即位後,北方版圖發生變化:石勒(後趙)拿下山東中部,兵鋒已過黃河,控制了現在河南商丘、安徽毫州一帶。石勒地盤越來越大,晉太寧三年(324年),後趙兵攻克徐州和連雲港(東海郡)。另外,河南郡(洛陽)也被後趙奪去。

東晉此時陷入王敦等人內亂,沒有精力分心北顧,在北線以守為主。但石勒步步進逼,等年幼的晉成帝於325年繼位時,安徽省淮河北岸的地區全部並入後趙。江蘇省淮河北岸地區,東晉還控制著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的邳州),像一把利劍直插後趙版圖。一年後,江蘇省的淮河北岸全部為後趙所有。

東晉的噩夢還沒有結束。328年,淮南重鎮壽春(今安徽壽縣)以南部分地區入後趙,對東晉國都建康構成了巨大威脅。331年,荊州重鎮襄陽入後趙,對長江中遊構成重大威脅。同時,成漢向東略地,佔有整個重慶,東線進入湖北省宜昌。332年,東晉終於收復重鎮襄陽,但西南的寧州(四川南部、雲南、貴州大部)被成漢佔領。此時,趙、成漢、東晉幾乎複製了三國割據局面(不包括西北、東北各政權)。東晉較之東吳,多了襄陽、上庸等地。

從336年開始,東晉不斷收復寧州舊地。經過多年努力,東晉於347年消滅成漢,完成了長江、秦嶺一線以南地區的相對統一。北有後趙,南有東晉,形成了南北割據之勢。

三年後,中原發生重大事變,後趙滅亡。東晉趁機收復壽春、南陽、漢中等北線重鎮,緩解了東晉的生存壓力。好日子還沒結束,351年,東晉向北直推至黃河南岸,收復河南、魯南、皖北、蘇北。

但是,東晉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前燕。前燕在359年佔領河南的黃河以南部分,南線直抵淮河。不久後,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成為前燕執政,東晉的噩夢終於來了。364年,東晉的河南重鎮洛陽失陷,淮河以北的河南省部分幾乎全部丟掉。

370年,前秦滅前燕,但東晉疆域變化不大。可前秦皇帝苻堅志在滅晉統一,東晉承擔與前燕對峙時更大的生存壓力。前秦的統一路線也是先蜀後吳,373年,前秦軍佔領蜀地(含漢中),就是青藏高原與長江的大三角地區。不過對東晉來說,東線守住了徐州、壽春、襄陽等重鎮,江東半壁無憂。但在378年,前秦橫掃東晉的淮河北岸,除了下邳,地盤全部丟掉。一年後,東晉的北岸被牢牢壓製在淮河,徐州、襄陽等重鎮歸秦。

苻堅自毀長城,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慘敗,內部大亂。東晉當然不會放過反攻的機會,收復黃河南岸至淮河北岸的大片土地,整個山東都入東晉版圖。西線,漢中也收回來了,只是成都平原暫時還沒收復。385年,東晉收復成都平原,疆域和之後的劉宋中前期差不多。

之後數年,東晉疆域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兩省的黃河南岸地區,被後燕佔據。398年,山東東部又成為南燕之地。不過,這並不影響東晉的安全。

之後,一代戰神劉裕閃亮登場。410年,劉裕北伐南燕,收復山東全部。417年,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王旗西指,滅掉盤踞在關中的後秦。可惜的是,因為坐鎮建康的謀臣劉穆之猝死,劉裕只好撤回江南。一年後,關中就被大夏國的赫連勃勃佔據。

此時的東晉疆域,已和劉宋建國那年(420年)的疆域相差無幾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