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個讓劉德華難忘、周迅羨慕、湯唯當眾表白的女人

作者丨不一

我覺得我拍戲的心態有點像一個賭徒,而且是一直不肯離台那種,輸輸輸,賭到輸得差不多,輸完之後,我贏了一把,但我贏完又輸,不行,我要贏回本錢才走,翻本了之後又覺得不夠,要再多贏點,其實不是那麽理智。

——許鞍華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近日宣布:

本屆終身成就金獅獎頒發給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

73歲的許鞍華也成為了全球首位獲獎的女導演

73歲的許鞍華,依然是熟悉的冬菇頭、黑框眼鏡,笑起來很爽朗。

但從外表,你很難看出這具普通的身軀裡,竟蘊藏著那麽強大的力量。

在華語影壇攪弄風雲,至今不休。

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上:劉德華作為頒獎嘉賓上台時,公開感謝許鞍華:“謝謝許鞍華30年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當演員,成為巨星。”

周潤發同樣表示:“同許鞍華合作,是一件難忘的事。”

周迅因為傾慕許鞍華,毫不猶豫答應接演《明月幾時有》;和許鞍華合作《黃金時代》的湯唯直接表白:“我非常喜歡她。”

導演陳嘉上更是直言:香港電影之所以能夠撐著,是因為我們還有王家衛、許鞍華,而不是因為有我和王晶。”

金像獎歷史上,僅有兩部電影創下了大滿貫的輝煌。

—— 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

一部叫《女人四十》,導演是許鞍華;另一部叫《桃姐》,導演也是許鞍華。

6座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杯,3座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杯。

一路斬獲榮耀無數,然而許鞍華卻坦率得可怕:“我真的不是什麽大導演,希望死之前努力成為其中之一,但現在還不是。至於四十年的拍攝生涯,有時就是為了糊口,要賺錢。因為我不懂做其他的事,又沒有資格做舞女,於是就繼續拍電影。”

/01/

許鞍華的故事,從1979年開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香港電影史上很特別的一個時間段。

一批新銳導演,帶著各自的個性衝入香港電影界,碰撞出了一個黃金時代的火花。

許鞍華便是其中之一。

“我那時是個很不安分的人,整天想拍東西,其他事就沒想過。幸好那時人人都覺得拍戲很好玩,甚至沒工錢都肯做,人人都很興奮。”

1979年,許鞍華以一起真實的凶殺案為原型,拍攝出拿下第17屆金馬獎劇情獎的處女作《瘋劫》。

圖片來源:《瘋劫》

許鞍華用跳出常規的拍攝手法,將一起案情不算複雜的凶殺案抽絲剝繭,即使在39年後的今天,依然秒殺大半國產驚悚片。

這部作品也被視為香港新浪潮大旗的代表作。

早期許鞍華的作品,雖不盡善盡美,卻從傳統香港電影敘事手法中掙脫出來。

1980年,喜劇恐怖片《撞到正》,運鏡布光別具一格;

1981年,《胡越的故事》將視角聚焦在了越南難民身上,這也成為了鍾楚紅的成名作;

1982年,《投奔怒海》刷新了香港文藝片票房紀錄,許鞍華憑借這部電影拿下了第二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而年輕的劉德華也因為這部劇開始嶄露頭角。

圖片來源:《投奔怒海》

許鞍華是個很難被“風格”“題材”定義的導演。

“我不會在意這個題材是屬於哪一類,我考慮的只有一個題材能否打動我,劇本的資料、畫面、節奏、人物是否能給我感覺。”

拍恐怖片、拍喜劇、拍愛情、拍江湖、拍社會.....

可以說,任性的很。

許鞍華曾坦言自己每部戲找投資都很難,因為:“基本上我的每部電影都是冒險”

但讓她不冒險,讓她迎合,讓她屈從,她才不願。

/02/

2011年,許鞍華籌備拍攝《桃姐》。

電影講述的是“保姆和少爺”的故事,很小眾的題材,也沒有華麗的特效和曲折的故事情節,許鞍華找了很多人,都沒人願意投資。

最後沒有辦法,許鞍華找到了劉德華尋求幫助。

“我之所以投資,是因為導演講了一句話,讓我蠻痛的,她說:我好久沒有足夠的錢拍戲了。”

劉德華投了3000萬,並主動擔演影片男主,《桃姐》才得以順利拍攝下去。

《桃姐》拍攝現場

後來,這部電影拿下了金像獎大滿貫。

但許鞍華其實並不在意自己的電影能否獲獎,能獲獎最好,不能獲獎,電影拍出來了也開心。

她甚至不讚同媒體將獎項視為電影的最好結局,最高讚譽。

“電影不是為了拿獎,電影也不是一個得獎節目。把獎項放大,實際上是隱蔽了電影最初的意圖:把感動傳遞給觀眾。”

對於那些熱門的、潮流的東西,她的內心也始終保持著警惕:

“脫節有何不好?乾嗎要同步,這個社會有什麽方面好到一定同它同步呢?我寧願帶領其他人,或者跟在人後面,為什麽要同步?”

“我覺得這個社會思考力完全沒有,人人都是有什麽講什麽,我根本就沒必要同它同步。”

圖片來源:《黃金時代》

《烏合之眾》裡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自稱“社會邊緣人”的許鞍華,不融入於任何一個圈子,當年一同攪弄風雲的新浪潮導演或者隱於江湖,或者徹底轉型,她還固執地守著拍攝的初心。

——“我拍電影是為了感受生活,而不是真的教人去怎樣活。”

/03/

拍攝半自傳電影《客途秋恨》時,導演王晶曾放話:誰會愛看一個胖女人的故事?

許鞍華的電影風格不一,但總愛把鏡頭對準煙火人間。

對準身邊那些小人物。

甚至在抗戰片《明月幾時有》裡,她也沒有大篇幅展現抗戰的悲壯,刻畫英雄的無謂,而是聚焦在了戰火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平凡與勇敢。

看似平淡無奇,寡然無味。

細品,卻是嗆嗓子的酸甜苦辣。

圖片來源:《天水圍的日與夜》

她用鏡頭將真實的生活娓娓道來,而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生活這兩個字,就是“歡聲”同“淚盈”四個字砌的。

《女人四十》裡,婆婆去世後,身後的重擔全壓在了阿娥的身上,工作上面臨失業危機,家庭裡還要照顧三個男人:平庸無能的丈夫,情竇初開的兒子,患有老年癡呆的公公。

一次在涼台上收衣服時,看到了婆婆生前穿過的衣服,一向堅強的阿娥突然忍不住,抱著衣服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太累太累了。

圖片來源:《女人四十》

丈夫讓她辭職在家照顧公公。

阿娥的一句“上班是我人生最大樂趣”,哪裡真的是樂趣,只是那是暫時可以從家庭的瑣碎中逃脫出來的時間,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圖片來源:《女人四十》

難是真的難。

但許鞍華從不渲染苦難,更不刻意設置悲情。

因為普通人的生活,有哭聲但也笑聲,難熬的生活裡,也總有讓人值得回味的暖和甜。

阿娥帶老年癡呆的公公回家,經過一片樹蔭下,飛絮漫天。

老人像個孩子一樣跳起來:“下雪了,下雪了”,阿娥看著紛飛的飛絮,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圖片來源:《女人四十》

而阿娥和丈夫,有過爭吵,有過不滿,有過抱怨,但最終夫妻兩個依然攙扶著走過人生一條條爛路。

圖片來源:《女人四十》

透過電影,看的不僅是故事,還是我們自己。

圖片來源:《女人四十》

影評人湯禎兆對許鞍華的評價,實在精準:“沒有呼天搶地,沒有聲淚俱下,沒有冷嘲犬儒,沒有超然物外——是的,這就是我喜愛的許鞍華。”

不煽情卻動人。

不說教卻戳人心窩。

/04/

常常覺得許鞍華的電影,像極了《平凡的世界》。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天水圍的日與夜》,同樣沒有激烈的高潮,沒有扣人心弦的曲折情節,反倒是阿貴母子吃飯的場景前前後後出現了好幾次,餐桌上常年不見肉,最多的便是青菜和雞蛋。

母子兩個一邊吃一邊聊些日常瑣事。簡簡單單,卻是生活至暖。

圖片來源:《天水圍的日與夜》

貴姐是一家超市的水果售貨員,早年喪夫,獨自撫養孩子長大,買個雞蛋都要仔仔細細比較雞蛋的大小,生活的辛苦可想而知。

媽媽心疼女兒:“做人真是很難的。”

貴姐只是笑笑:“有多難啊。”

圖片來源:《天水圍的日與夜》

貴姐真的覺得困難不值得一提嗎?

電影裡有一幕,兒子翻出已故丈夫的褲子,因為不合適,貴姐拿著褲子和垃圾一起扔進了垃圾桶,但隨即又把褲子拿出來,認認真真疊好,盯著看了很久。

笑容背後,誰心裡沒藏著苦呢。

可這不就是生活,經歷了再多,也還是要咬著牙繼續向前走著啊。

圖片來源:《天水圍的日與夜》

《天水圍》的結尾,阿貴母子把孤獨阿婆接到家裡過中秋,三個人在桌子面前分吃柚子。

“很甜吧”“還很多汁”

這群小人物,生活平淡的掀不起一絲波瀾,但誰能說這樣的人生不值得過呢?

圖片來源:《天水圍的日與夜》

/05/

許鞍華73歲,未婚。

將一生都藏進了電影后。

她的電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與粗糙,缺陷與完整。

因為拍攝的都不是什麽賣座的電影,獎拿得不少,捧出的影后不少,但錢卻掙得不多。

至今還和母親在租的房子裡生活,出門挎著布包乘坐公交地鐵,結果被人拍到,卻成了“落寞”。

世上大多以“名利”定義人生價值。

只是放在許鞍華身上卻行不通。

“只要你讓我拍戲,我就會很開心,我不需要錢,只要不讓老闆虧錢就好啦。”

她形容自己是個“賭徒”:在電影這個“賭場”上,一直不肯離台

有人評價許鞍華:她的作品不能逐一看,逐一看都會有缺點。

她自己批評自己更厲害:《傾城之戀》“當然失敗啦”,《書劍恩仇錄》“很stupid”,《客途秋恨》“拍得很粗”,就連《女人四十》也有很多“不理想”.....

但這並不妨礙她依然在自己堅持的路上,去嘗試,去創新,去表達。

古稀之年指導《第一爐香》,還沒上映,就遭到各種吐槽。

她卻看得通透:

“我想現在應該見好就快手快腳拍幾套觀眾喜歡又不會太差的戲,而不是再拍一些比較實驗性的戲。但我覺得時日無多,如果自己想做一個好的電影人,而不是做一個成功的電影人,就要盡量拍自己喜歡的戲。”

在許鞍華的身上,電影是一種藝術。

而藝術是一種處境與態度,非職業,也不一定有成果。是那種矢志不渝。那種在不完美與缺陷之中,尋求和諧與完整的掙扎。

許鞍華,真的像極了柏邦妮筆下的老女孩。

還喜歡二十歲時喜歡的香水,還戴著二十歲時的琥珀戒指,還穿二十歲時候的衣服,還喜歡二十歲的時候,喜歡的那種男孩。她也許成熟,但絕不世故,她也許複雜,但並不渾濁。永葆好奇之心,永遠讚歎,期待奇遇。

《朗讀者》上,許鞍華回顧自己的一生,用了三個字:不後悔。

“最悲傷的生活不過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過如此,所以,我覺得我的人生波瀾壯闊。”

圖片來源:《朗讀者》

參考資料:

鳳凰網文化:《許鞍華:我堅持反對與社會同步的東西,因為這個社會完全沒有思考力》

中國新聞周刊:《許鞍華 我拍電影,不是為了教人怎樣活》

新民周刊:《許鞍華:從天水圍再出發 拍女人特別有信心》

鄺保威編著:《許鞍華說許鞍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