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腫瘤醫院成果今晨刊於國際頂尖期刊

「三八女神節」醫學科學界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最「毒」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未來這一類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將可大幅提升。

今天凌晨,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四支專家團隊歷時5年聯合突破的重要研究成果,刊於腫瘤學頂尖期刊《Cancer Cell》(《腫瘤細胞》,影響因子22分)。研究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並提出「三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策略」。項目主要研究者、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透露,未來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五年複發率或可降低40%至50%。

三陰性乳腺癌為何最「毒」

三陰性乳腺癌為何最「毒」?邵志敏介紹,「三陰性」的名字來源是乳腺癌亞型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HER-2三個主要治療靶點均為陰性。正因此,這類乳腺癌只能依靠化療,且治療效果不佳。由於「盲目」化療容易產生耐葯而無效,三年後複發率達40%至50%,一旦發生遠處轉移幾乎不可治癒。

專家打個比方,乳腺癌就像一個「大家族」,可細分為腔面A、腔面B、HER-2陽性和三陰性四大亞型。目前,三陰性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患者的20%,略高於歐美國家,相比其他分型乳腺癌,三陰性患者更年輕。缺乏特定的治療靶點,是導致三陰性乳腺癌長期以來沒有很好治療手段的主要原因。也正因此,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一直是醫學界的「世界性難題」。

465例患者中繪製最大分型圖譜

中國人群三陰性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此前邵志敏教授領銜團隊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曾開展一項研究,即將不同預後三陰性乳腺癌區分,提供個性化診治策略。預後差的三陰性乳腺癌,可採用靶向治療聯合化療,以改善療效。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思考,可否通過高通量基因晶元和測序技術,對基因和蛋白「加強理解」,繪製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或發現更多患者特異靶點。

本著這一目標,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上海科學院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黃薇研究員團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石樂明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鵬教授團隊「四支精兵強將」匯合,對465例三陰性乳腺癌標本展開研究,繪製出全球最大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

針對龐大基因數據分析,研究團隊證實:三陰性乳腺癌並非傳統認知中的單一類型,三陰性「家族」中存在不同亞型,亞型之間可能存在生存差異、對不同治療方案敏感性不同。

數據分析釐清四大亞型分類而治

歷經最艱難的數據分析後,三陰性乳腺癌亞型逐漸明晰。團隊根據亞型表面蛋白的不同特徵,命名了三陰性「家族」中的4個亞型:免疫調節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基底樣免疫抑製型、間質型。這也是全球領域首次「基於多維大數據系統提出的三陰性乳腺癌分類標準」,為尋找靶點指明新的方向。

邵志敏進一步闡述:以免疫調節型為例,相較其他亞型,這類癌細胞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可能對免疫治療敏感;而腔面雄激素受體型,癌細胞則有明顯的HER-2基因突變,可能適用針對性靶向治療。目前,腫瘤醫院已開展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研究——FUTURE研究,試圖在患者中根據各自不同靶點精準分成7個不同「靶向臂」。這意味著,「世界性難題」有望破解,三陰性乳腺癌未來方向是「分類而治」。

特異基因將為臨床轉化指明方向

不同亞型獨特的基因突變,也是臨床轉化研究的「航標」,破除之前方向模糊困境,有助於有的放矢加以治療。此次刊發在《腫瘤細胞》上的「三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策略」,同時首次公布了一批中國人三陰性乳腺癌的特有基因突變(如PIK3CA基因突變等),這些特異基因突變在我國患者中發生比例顯著高於美國數據。下一步,研究團隊還將結合臨床試驗,以期更早實現臨床轉化,更快開發靶點藥物,造福患者。

另悉,腫瘤醫院乳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隨訪2008年~2016年初治的20000餘位患者生存率數據。數據顯示,患者5年總體生存率93.59%,處於全國領先、齊肩國際水準,部分分期、亞型患者療效甚至超過美國。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圖片編輯:項建英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提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