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圳中學引進20名清北碩博引爭議:是否“大材小用”?

近日,一份“豪華”的教師名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名校碩博成為中學老師?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日前,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學公布了其2019年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學歷,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後)。

這份耀眼的名單公布後引來高度關注,有網友稱讚“深圳中學師資太牛了”,還有網友笑稱,“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了?原來很多是去深圳的中學教書了。”

也有一些網友就“頂尖名校畢業生去中小學教書算不算學歷高消費”的話題展開討論。

深圳中學“豪華”師資引關注

一起來感受下深中2019擬招聘師資的“豪華”陣容。

除了該份名單,深圳中學還公布了目前該校擁有的畢業於北大、清華的教師名單。其中畢業於北大的26人、畢業於清華的13人,39人中本科學歷為4人、碩士學歷為25人、博士為10人(其中博士後2人)。

據了解,目前深圳中學共有教師400餘人,其中碩士200多人,博士30人。教授、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競賽金牌教練、名教師等40餘人。

校方稱,近幾年從哈佛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海內外名校引進了百餘位優秀畢業生,進一步優化教師結構,為學校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2017年11月,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接受專訪時曾表示:

深中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學校,深圳基礎教育的“領頭羊”,理應努力衝刺國際一流、世界一流,並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的辦學定位。

深中的教師隊伍伴隨著城市和學校的發展不斷壯大,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大批優秀人才來到深中,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跟世界一流中學相比,我們的師資水準還有提升空間,比如教師的學歷結構。我今年初來的時候(指2017年),是深中的第四個博士。這麽大一所學校只有四名博士,實在太少了,去年5月北京十一學校的博士教師就達60人。

名校畢業生熱衷到深圳中小學教書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不少國內外名校畢業生都很青睞到深圳中小學任教,不少深圳學校的招聘“門檻”也在抬高。

深圳市龍華區外國語學校創辦兩年半,截至2019年春招,該校共引進高層次人才4名,北大、清華畢業生共23人,雙一流名校畢業生56人,世界前100強名校畢業生18人,教育部屬師范院校畢業生29人。

再比如在2017年創辦的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除了來自人大附中聯合總校的教師之外,學校按照人大附中教師招聘標準,通過招聘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優秀畢業生,面向全國選聘特、高級教師等多種方式,組建優秀教師團隊,目前學校有特級教師7人,博士及博士後27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4人,省級以上骨乾教師、學科帶頭人24人,海歸人才1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4人,畢業於北大、清華、北師大、北外、人大的教師共45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佔比達52%以上。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後陳名去年選擇來到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高中部任教。對於作出這樣的選擇,陳名告訴記者,有多重原因,有離家人工作部門近的原因,也有對人大附中教育理念認可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她非常喜歡教學,覺得是一件快樂且有成就感的事情。

頂尖名校畢業生去中小學教書“大材小用”嗎?

在羨慕深圳一些學校“豪華”師資的同時,網友也就“頂尖名校畢業生去中學教書算不算“大材小用”?”的話題展開討論。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高學歷到中學當教師浪費了。”陳名認為,學歷的高低不會直接和教育效果對等,但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則會。

“我雖然是博士,但我也要迅速地適應中學的教學節奏,學老教師的教學管理經驗。”陳名告訴記者,這半年她感覺適應得比較好。作為博士老師中的一員,她覺得在對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能給學生幫助,另外,她的留學經歷也會讓學生很感興趣。

實際上,高學歷群體(在這裡拿博士舉例)去中學教書是否為“大材小用”的爭議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早在2016年,清華博士蕭楊(化名)突然放棄留校繼續做科研的機會,與北京一所重點中學簽約做數學老師。後其導師在部落格上寫下長信,表達惋惜與困惑時,就曾在網上引起過熱議。

其導師曾說“哀莫大於心死”。

因為這位博士有一張令人羨慕的成績單。

他已經發表了十幾篇期刊論文、十幾篇會議論文(至少一半是國際會議)。還有一本和我及我另一個畢業學生合寫的專著:“Introduction to Semi-tensor Produ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World Scientific (600 pages)。他的論文包括IEEE TAC的Regular Paper (第一作者),Automatica的Regular Paper (第二作者),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第一作者),等等。同行一看就知道這些文章的份量。

他還有若乾在審或待發表的文章。例如,他在Glasgow大學訪問時寫的一篇文章。他曾要求我參加,我要他把我名字去掉,給我道個謝就行。我就是希望培養他真正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這篇文章投IEEE TAC,最近編輯部來信,作為Regular Paper,一次就接受了。IEEE TAC是IEEE CSS的旗艦雜誌。

但他選擇退出科研去了中學做老師。這可能是中國科研界的一大損失。所以導師覺得是“大材小用”

可反過來,也有很多人覺得

學術型人才的培養是中國博士教育的主要目的,但將博士的價值僅僅局限於搞研究,以做學問為正途、為大用、為就業的唯一選項,未免失卻了人才培養的真意,無形中讓博士學歷反而成為個人實現自身價值的枷鎖,將中學教學理解為“小用”便是這一觀念的折射。中學教育是中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教學承擔著傳遞基礎知識、塑造學生基本人格的作用。學術研究和中學教學,作為兩種就業選擇具有不同的職業特徵,不具有高下之別;作為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方式,不存在“大小”之分。

就比如此次深圳中學的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那樣:

南方+:有人覺得清華、北大的學生到中學任教是大材小用,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朱華偉:基礎教育是人才成長的起點,青少年素質培養的根本在教師。最優秀的人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養出“大材”,我們就是希望引進更多高層次教師,培養更多高水準中學生,為一流大學輸送一流生源,為國家發展儲備傑出人才。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興校之道,始於人才。如今,越來越多高學歷的人選擇來當老師,把自己所學所得教給祖國的下一代,這一定是“大材大用”,對人民、對社會來說都是一大幸事。

你怎麽看?究竟是“大材小用”還是“大材大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