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期跑步的人,靜息心率只有50到60,這是正常的嗎?

對於跑步的人來說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跳,劇烈的運動可能對身體不利,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心臟,才能保持好的身體,才能避免因為運動過量而造成其他的危險,那麼長期跑步的人,靜息心率只有50到60,這是正常的嗎?

跑步後,靜息心率降低的原因

靜息心率在60~100次/分都屬於正常範圍。安靜時心率如果低於60次/分通常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前提必須是竇性心律)。但是竇性心動過緩並非都是疾病,運動訓練特別是耐力訓練可使安靜時心率減慢。

優秀中長跑運動員靜息心率可低至每分鐘35次左右,這種現象稱為運動性竇性心動徐緩。主要由以下兩點原因造成:

1. 心臟神經控制的變化

心臟活動受到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共同作用,交感神經主要使心率加快、使得肌肉血流量增加、動員身體的運動能力,迷走神經則抑製心臟活動,使心跳減慢。

長期的耐力性運動訓練後,在同樣的運動或靜息狀態下,交感神經活動就會減弱,而迷走神經作用提高,因此,出現了安靜時心率下降的情況。這是神經控制優化、心臟活動越來越「經濟」的表現。應對同樣的生命活動,無需讓心臟活動那麼劇烈,同時心臟也趁著安靜狀態儘可能得到更多的休息。

2. 每搏輸出量增加

長期訓練後,心肌纖維超微結構發生適應性改變,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肌毛細血管密度增加,心臟血液循環加強。同時,心臟體積有可能發生增大,心室壁厚度有所增加,心室腔擴大(耐力訓練多是以心室腔擴大為主),而心室腔擴大增加了心室舒張期血液的充盈量,這樣就使每次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每次搏動時射出的血液更多),也即心臟不需要跳那麼快,就可以滿足全身供血需要,導致心率降低。

靜息心率變慢的好處

長期訓練者與普通人相比,安靜時每分鐘的心輸出量差別並不大,只是長期訓練者每搏輸出量更大、心率更低。這一方面說明心臟在安靜狀態下保持良好的節能狀態;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心率的儲備空間(心率儲備等於最大心率減去安靜心率的差值,代表心率增加的潛力),這對運動的意義更大。

從事最大運動時,兩者心率都可以達到同樣高度,可達180-200次/分,但運動員的心率儲備空間明顯更大。

比如一名未經訓練者的靜息心率為70次/分,其最大心率為180次/分,那麼他的儲備心率就是110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他安靜心率降到了55次/分,其最大心率同樣為180次/分,那麼他的儲備心率就上升到了125次/分,也就是增加了15次/分。

由於心率和攝氧量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係,「心率/最大心率」,約等於「攝氧率/最大攝氧率」,也就是心率上升和攝氧量的增加成正比。這樣一來,儲備心率增加就說明有能力攝入更多氧氣,從而可以承受更高強度的運動。

總之,竇性心動徐緩是經過長期訓練後心臟功能改善的良好反應,如果跑友在自己的體檢單上看到「竇性心動過緩」的診斷,如果沒有特別的不適感,一般無需擔心。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到底長期跑步的人靜息心率只有50到60是不是正常的,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是長期鍛煉的人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沒有身體的不適,是不需要擔心的,當然大家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加強身體的保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