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漲幅近十倍的康得新被ST 監管之劍還可以更“利”

新京報漫畫/高俊夫

1月23日,上市公司中再增加一隻“ST概念股”。康得新此前晚間公告,公司因主要銀行账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自2019年1月23日開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康得新”變更為“ST康得新”。 這隻曾經股價漲幅近十倍的“網紅白馬股”,一夜之間爆雷,令投資者大跌眼鏡。

從康得新的公告來看,首先是財務狀況“大變臉”,2018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康得新账面期末貨幣資金約150.14億元,現金餘額高達143.13億元。而此次康得新公告稱,持續舉債融資,甚至還不起1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

而康得新最終爆出的另一大雷是:發現公司存在被大股東佔用資金的情況。或許接下來,康得新還有更多的問題爆出。

康得新“被ST”暴露出股市長期以來存在的多重頑疾。回想當年,康得新以材料高科技行業這一“朝陽企業品牌”出現,號稱要通過新材料、智能顯示、碳纖維三大核心主營業務,聚焦消費、交通、新能源、醫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核心市場,這些市場每一個市場規模都是兆級,康得新也因此給予了投資市場無限的想象空間,也曾在股價上一路高漲,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隨著康得新財務造假、大股東佔資等問題相繼被爆出,我們才驚覺,康得新的“神話”與“跌落”都似曾相識。康得新在一段時期內受到追捧,無非還是主打概念股,被不少機構和投資者用於題材炒作,其股價上漲與其實際業績、市場競爭能力並無太多關係。某種程度上,康得新當初的千億市值,也是投資機構和部分股民共同參與炒作的結果。正如那句著名諺語: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自2018年起,康得新就屢屢釋放利好消息,搞所謂資產重組並多次停牌,但其戰略合作、收購等利好消息往往經不起檢驗,而去年10月,因未披露股東間的一致行動關係,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開始對康得新及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實際控制人鍾玉立案調查。那麽,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內,康得新的財務數據報表是否存在問題、有關大股東侵佔康得新資金的問題有多嚴重?這些情況是否已經被監管部門調查清楚?如果如康得新公告所稱,至今尚未收到監管部門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而且此次大股東涉嫌侵佔康得新資金的資訊也屬於其“自查自爆”,是否也說明,當下的監管力度和進度與市場和投資者期望尚有差距。

1月18日,深交所披露對康得新的問詢函,要求公司於1月18日前做出書面說明。對此,康得新遲遲沒有進行回復。由此可見,面對深交所的問詢,作為上市公司康得新可以一再拖延,恐怕還在於其認定監管手段有限。

可以說,向上市公司發出審核問詢函件,本身即是重要的監管措施,要求公司回復有關問詢內容並予以公開,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水準,也給了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深入了解公司的機會。而類似於康得新這樣遲遲不予回復的公司,本身就說明其問題所在。那麽,監管部門能否確立問詢回復的相對剛性,包括回復時間、上市公司不如期回復所要采取的進一步監管動作等,從而確保問詢制度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楚天(財經評論人)

編輯 嶽彩周 王宇 校對 付春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