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翻冰冷大都市套路,這部科幻動畫描繪了一個溫暖的未來

本文作者:彼方

  “這是一部有'溫度'和'異色'的科幻動畫”

遊民星空

  前段時間,微軟發布了全新的Hololens2。這是一款結合了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現實)技術的穿戴設備。

遊民星空微軟Hololens

  它可以使你與設備產生的數字內容互動,並與周圍真實環境中的全息影像互動。就像這樣。

  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除了驚歎現在AR技術的進步,卻也還閃過了這樣一個念想:

  “啊,那部動畫裡的一切,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這次想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在AR技術的概念仍未普及前,就為我們展現了這個觸手可及的未來的作品——《電腦線圈》。

遊民星空《電腦線圈》主題曲

  與許多有著宏大敘述和背景舞台的的科幻作品不同,《電腦線圈》雖然也同樣是一部有著複雜而嚴謹設定的硬科幻作品,但它卻並沒有華麗的戰鬥與炫酷的特效,敘事的風格與故事的架構也與主流的硬科幻作品有著明顯的差異。

  但即便如此,這部誕生於磯光雄導演之手的電視動畫,依舊作為一部設定新穎、素質過硬的科幻作品斬獲了包括2008年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電視節目部門優秀賞第39回日本星雲獎,第29回日本SF大賞在內等眾多大獎。曾任GAINAX動畫公司CEO的日本作家岡田鬥司夫曾盛讚其為”繼《攻殼機動隊》之後,將日本頭腦系(頭脳系)科幻作品推入新世代的作品。”

遊民星空
導演磯光雄

  (磯光雄此前曾以編劇和原畫的身份參與《EVA》的製作。)

  這部“非主流”的硬科幻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藏在小城裡的虛擬世界

  《電腦線圈》的故事舞台被設定為2026年的日本,小學六年級學生小此木優子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舉家搬進了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大黑市。

遊民星空大黑市遠景

遊民星空大黑市裡隨處可見的神社

  在這座城市生活的孩子們每個人都有著一個集電腦、電話以及各種“黑科技”於一身的電子設備——“電腦眼鏡”。

  這一道具通過網絡,將一個虛擬的電子空間建立在整個城市的框架基礎之上,與整個現實世界重疊。孩子們通過眼鏡與整個網絡的信息進行互動,可以徒手叫出各種數據菜單、並使用虛擬鍵盤等設備進行操控,與Hololence等各類AR設備十分相似。


優子使用電子眼鏡打電話

  在這個只能通過眼鏡才能看到的虛擬世界裡,有著各種形態的“電子寵物”、被稱為“伊利加爾”(Illegal)的電子怪物以及負責維護虛擬世界秩序的清道夫——沙奇(Search)等各式各樣的電子生物。


優子的寵物狗“電助”


伊利加爾

<>沙奇

  而因機緣巧合,優子加入了由自己的祖母(也被孩子們稱為“眼鏡婆婆”)所組建的“線圈電腦偵探局”。她由此結識了城市裡的許多同伴,同時也被卷入了圍繞“伊利加爾”的各種各樣的怪異事件當中,一場探尋城市中虛擬世界謎團的大冒險也就此開始。

  磯光雄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坦言,自己在做這一部動畫的企劃時,其實有著兩個聽起來與科幻完全不相關的目標:做一個女孩子版本的”咯咯咯鬼太郎“(《咯咯咯鬼太郎》是日本漫畫家水木茂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幽靈族的妖怪少年出現在21世紀的城市當中,與朋友們一起解決各種怪異事件的故事)以及”單純地創造一個孩子們可以使用魔法的世界。”

遊民星空《咯咯咯鬼太郎》動畫海報

  而為了完成這些初衷,磯光雄早在2003年作品剛開始企劃時,就選擇了用“AR”——這一在當時尚處於技術萌芽階段的概念,全力打造出了一套完整、嚴謹而新奇有趣的“科技魔法”。而以日本八王子市和鎌倉市為原型的大黑市則與AR技術相呼應,被他設計成了一個巨大的“遊樂園”。這座城市中的零食店、神社等日常設施,都在虛擬世界中被賦予了許多獨特的功能。

遊民星空《電腦線圈企畫書》,其中有近30頁的科技設定資料


沙奇進不了神社

  作為這個故事當中的“妖怪”,伊利加爾們則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故事的展開與它們有著緊密的聯繫。

遊民星空這些“鬍子”其實也是伊利加爾

  而孩子們本身也被賦予了尋找Meta Bug(メタバグ,電腦空間出現BUG以後產生的物質)的任務。他們通過電子眼鏡和道具,可以召喚出包括“火箭炮”、“牆壁”、“護符”在內的各類道具來輔助他們。基於上述設定產生的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是本作非常有趣的亮點之一。

這是一部“異色”的科幻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日本動畫以及科幻作品的愛好者,那麽在聽完上述的介紹之後,也許或多或少會在心底裡會對《電腦線圈》中描述的大黑市形象產生一些新鮮感、陌生感甚至是違和感。

  這是因為,這個故事當中對於未來城市的敘述——保持現有城市形態的,孩子們的“探險遊樂園”,在日本科幻動畫當中並不是十分常見的。

  回顧一下科幻作品的歷史,不難發現事實上在許多科幻作品中城市的未來形態其實早有了定論:這些作品裡城市的未來,實際上是寄托了現代意識的、過去式的未來。

遊民星空《銀翼殺手》中的未來城市

遊民星空《第五元素》中300年後的未來紐約

  無論時間跨度被拉到多大,林立的高樓大廈、多彩的霓虹、自動駕駛的汽車、川流不息的人群...如此種種,依舊是許多作品中未來城市的主要元素。

遊民星空《Psycho-Pass》中的城市

  這樣的城市意象敘述,在科幻作品尤其是在以反烏托邦為主題的作品中極為常見。而如果我們追根溯源,就會發現這一敘述最早可以回溯到1927年的科幻電影《大都會》,一部分學者將這樣的都市意向稱為科幻作品的“大都會情結”。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電影《大都會》截圖

  受到《大都會》等作品的影響,許多科幻作品在城市的空間與時間兩個方向上都存在著明顯的敘述盲區。

  在空間上,科幻世界中城市的未來往往特指”超級大城市“的未來。很少有作品會去關注城郊以及小城市的未來。

  而在時間上,許多科幻作品則模糊了“城市未來化”的正常發展進程。具體來說,城市自身(基礎設施、交通系統等等)的科技水準提升往往與其他科技的發展是同步的。我們很難以見到某一樣來自未來的科技與尚處於目前科技水準的城市進行直接互動的場景。

遊民星空《EVA》中的第三新東京市之下的Nerv總部

  而科幻作品對城市這一意象敘述的逐漸刻板化,事實上也導致了科幻故事當中劇情矛盾的刻板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英語文學教授理查德·利罕(Richard Lehan)在對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以及德國的現代文學作品中,“城市”這一意象進行了系統考察以後,曾得出過這樣的結論。他認為,“城郊與大都市的對立”、“個人機會與城市排外性之間的矛盾”、“人種與階級的多樣性”等是與城市有關的文學作品中重復出現的主題。而這與城市所代表的意象有著直接的聯繫,

  “鄉村與自然的地理環境往往與宗教與神話相關聯;而城市這一領域則代表著理性、秩序、商業以及經驗主義...它的存在吸收、壓迫著神話與神秘。”

遊民星空
理查德·利罕教授的著作《文學中的城市》

  在壓抑、理性和效率至上的意象敘述下,城市很自然地成為了故事中的矛盾集合體。在許多試圖反映科技與人類關係的科幻作品中,同時存在著非常明確的二元對立:如果某一城市或者它的一部分沒有被完全未來化,那麽它往往就一定是極端落後的。

遊民星空《銃夢》中屬於上層階級的空中都市薩雷姆與下層人民居住的地上廢鐵城

  而故事的矛盾也往往會集中在獲得科技眷顧的一方(大城市的精英層)與未獲得眷顧的一方(貧民窟的底層人士)之間以及人與科技產物之間。城市當中本身存在的神話與神秘就在這一敘述下逐漸消失了。

遊民星空《遊戲王5DS》中的貧民窟居民經常受到上層階級的壓迫

  我們再難看到孩子們在穿梭於城市的各個角落,去追尋各式各樣的都市傳說;城市不再是人們享受高科技科技成果的樂園。即便過了成百上千年,城市在這些作品中依舊如同一個碩大的機器,不斷有人被當成可以替換的零件,時刻忍受著強權階級的剝削。

遊民星空《鐵血的奧爾芬斯》中起義的工人

  而《電腦線圈》則無疑徹底打破了這樣的敘述基調。如果其他科幻作品當中,城市與科技的基調永遠是冷色調,充滿著壓抑與衝突,那麽《電腦線圈》中的大黑市則基於磯光雄所懷抱的初衷,在更多時候呈現了一抹罕見的”暖色調“。城市,在這部科幻作品當中,有了一份嶄新的意象敘述。

  借由與城市重疊的虛擬空間以及“妖怪”伊利加爾的加入,磯光雄實際上在《電腦線圈》當中展現的是一個經常被披著科幻故事外衣的“都市妖怪物語”。城市借由保持我們所熟悉的原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奪回了在科幻故事當中被遺棄的神秘感。

遊民星空長頸龍形態的伊利加爾

  熟悉的街道,深邃的小巷,不時出現在虛擬世界裡的的“古舊空間”,如此種種,不由得讓人想起小時候在城市弄堂裡玩耍的情景。這座“未來的城市”恢復了現實中的樣貌,更加親近,也更加神秘。

這是一部有“溫度”的科幻作品

  科幻作品的“大都市情結”,對於故事的敘述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影響。

  不僅僅是科技本身帶有的冷色調,在這些作品當中,人與科技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往往是“冷冰冰”的,與人們日常的生活有著很強的距離感。

  如今當我們提起科幻作品中人物的時候,會想到的人物往往並不是有著普通身份的城市居民。我們常見到角色,往往有著特殊的身份標簽:身負絕技的技術Geek、身手敏捷的特工等等。

遊民星空科幻作品《黑客帝國》與《攻殼機動隊》

  而他們的行動往往被賦予了重大的意義,行動一有不慎則事關整個族群乃至人類的命運。當作品試圖討論諸如科技與人的關係等問題的時候,故事的走嚮往往變得很沉重。

  而在《電腦線圈》當中,故事的主角回歸到了孩子與普通人的身上:為優子在虛擬世界中排憂解難的是她班上的同學;和她一起尋找謎底線索的是她偶遇的路人;作為電腦線圈偵探局的創始者,精通所有與電子眼鏡以及虛擬網絡的一切知識的能人則是自己那個會閃著腰、一直笑哈哈的祖母。在這樣的設定面前,科幻故事褪去了冰冷的外殼。優子與朋友、家人互動的諸多細節,都讓人倍感親切。

遊民星空被稱為“眼鏡婆婆”的優子的祖母

  在這樣的視角下,即便是討論同樣的議題,觀眾卻也能在富有深度的討論當中,感受到一份屬於科幻作品的“溫度”。

  整部作品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對白設計出現在故事的第24話。在這一集當中,之前對於眼鏡等科技產品完全不了解的優子媽媽,在了解到使用電子眼鏡可能會有危險後,抱著想要使用眼鏡的優子這樣說道:

  “媽媽的身體是不是很溫暖?”

  “嗯”

  “是不是很柔軟?”

  “嗯”(抱緊)

  “是不是有點痛?”

  “嗯”

  “像這樣能觸碰到、溫暖的東西,才是值得相信的東西。緊緊抱住以後,你會有點癢,也會有點痛。但是只有這樣,才證明我們活著呀。(從那個虛擬的世界)回來吧,優子。”

  在觀看過優子在虛擬世界所經歷的種種以後,作為觀眾的我其實也明白優子不會並不會就此罷手。但當動畫中母親以一個監視者的姿態談及這些眼鏡、科技等等這些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時,我依舊不可避免地將她的身影投射到了我母親的身上。

  在面對科技與人的矛盾時,普通人不會關心城市是否會因為科技陷入混亂,不會思考人類的存續。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會在乎的,只有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切入點的縮小,也讓議題本身回歸到了我們的身邊。

  磯光雄選擇將故事的矛盾通過小城居民的生活以及角色們的冒險,緩緩地鋪陳並展現給觀眾。在看慣了科幻電影當中的燒腦展開與嚴肅討論後,偶然來品一品這樣的作品,也有著別樣的韻味。

結語

  回顧《電腦線圈》的過程總伴隨著思考與驚喜。故事對於大黑市以及與其重疊的虛擬世界的諸多描寫,讓我在觀看過程中忍不住開始思考一個已經許久沒有思考的問題:未來的城市科技該是什麽樣的呢?

  而當我開始動筆寫下這篇文章時,我逐漸意識到,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思維裡或許就已經存在著盲區了。《電腦線圈》更想讓我們提出的問題,或許是:未來的家園該是什麽樣的呢?而未來的科技能給所有人帶去什麽呢?

遊民星空

  想到這裡,我欣喜地發現,我的心因為《電腦線圈》已經變得柔軟一些了。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